生命体验与形式指引

时间:2022-09-17 12:22:47

作者简介:西乃降初 (1983—),男,四川西昌人。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摘要:生命体验是海德格尔早期重要课题,而形式指引则是他的方法,本文基于海德格尔弗赖堡时期文选,分析了理论抱负(生命体验)和方法(形式指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生命体验、形式指引、一般化、形式化

一、生命体验

海德格尔具有不同于胡塞尔的哲学观,海德格尔认为,一种活生生的哲思必须有能力进入日常生活世界,体会和把握生命体验。萨认为海德格尔在此有一个远大的理论抱负,即弄清楚在我们对现实做科学的处理价值的处理或世界观的处理之前,我们是如何体验现实的。从讲座一开始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海德格尔在超越胡塞尔。他引用胡塞尔的原则…以便指出胡塞尔所描述的只是从力量活动的意识中给予的那类存在。而事实上在我们周围世界的体验中理论性的立场只是特例。现象学的基本态度只有作为生活态度并通过生活才能达到。现象学的基本生活态度:对生命体验的同感!这就是原意向。这种原意向不是在生命体验之外实行,而是在体验之中并于体验一起发生,是一种共体验或于体验本身相同一的生命同感。

前反思的共体验和生命体验是以前理论的方式进行的,海德格尔的理论抱负可以看作是像前理论领域的突进。因此他把哲学作为原科学来追求。作为原科学哲学没有预设和前提,完全以自行显示出来的生命自身的生存活动为旨归。这种生命体验的鲜明特征就是投入。如何才能非理论地思考和描述生命体验和周围生活世界呢?海德格尔通过他的两个尝试,即讲台体验和问题体验的描述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先来看讲台体验:在看讲台的体验中给予我的是直接来自周围世界的东西。这种周围世界的东西并非只是某种事物对象,然后才有了这样那样的意义。相反意义是首先并且直接给予我的,没有经历任何事务性把握的弯路。生活在一个周围世界中,对我就意味着,任何事物时刻具有世界性。世界世界化到处都发生着,它与价值价值化是不同的。这里需要注意海氏对世界性的强调,事物是凭借其与世界性的关联才获得意义的。

相比之下,问题体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更直接地关乎海德格尔的问题域。它是指海德格尔对“有什么吗?”这个问题的体验。海德格尔首先区分了“前理论的什么”与“理论的什么”两大类。在“前理论的什么”中,海氏进一步区分了“前世界的什么”与“世界性质的什么”;而在“理论的东西”中,他进而区分了“对象性的形式逻辑的什么”与“客体性质的什么”。

于是就有:1.前理论前世界的什么,这种原什么是原意义,任何体验的什么特征和是什么;2.前理论世界性的什么,它以前世界的什么为基础,是在真实体验世界中显现出来的什么并指示着生命体验领域;3.理论的对象性的形式逻辑的什么,即形式理论化的什么;4.理论的客体之类的什么。

二、形式指引

海德格尔声称“形式指引”是一种现象学方法,是现象学阐明的某个方法阶段。形式指引是对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形式对象性以及一般化与形式化的区分的深化改造。胡塞尔区分“普遍化”的两种方式,即“一般化”和“形式化”。一般化是按照种类的普遍化,它受到实事区域的制约,实质上是一种排序方式。古希腊哲学家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普遍化方法。定义一个概念就是规定它的种加属差。而形式化则与事实无关,即不受制于待规定的对象的内容,而仅仅是一种规定性。

海德格尔的深化发生在对形式化的理解上。他指出形式对象或一般对象的意义只是理论性的态度的“相关项”,即一种关联意义。这种关联意义在其自身具有一种能够得到阐明的意义多样性,而不是一个序列区域。然而在形式化中,这种关联意义却被构成为有某种广义区域的形式对象范畴。也就是说抗胡塞尔把形式对象的意义规定为一种新的对象性或区域时,他扭曲了形式之物本身。

接下来海德格尔指出,“形式之物”起源于“关联意义”,而关联意义在“实行” 中显示出来,因此需要某种“形式之物的现象学” ,以便对形式之物进行原处考察并阐明其实行中的关联意义。现象是由“内涵意义、“关联意义”和“实行意义”三个维度构成的整体,而现象学就是这样一个意义整体的logos。这里内涵意义是指现象的“什么”关联意义指现象“如何”被经验,而实行意义指关联意义的“如何”实行。就三个意义唯独来说,海德格尔认为实行意义才是现象的核心所在。关联意义必须在“实行”中才能得到阐明。而形式化获得的形式存在论固然没有说出所规定者的什么,但是却指定了一种理论化的关联意义,仅仅以内容为指向,从而忽视了实行之物。

海德格尔说,“在形式指引中,形式的东西就是关联的东西。指引就是先行指引出现象的关联。一个现象必须这样被预先给出,它的关联意义被保持在悬而不定中,形式显示是一种防御,一种先行的保证,使得实行特征仍然保持开放。”

形式指引被海德格尔理解为现象学解构的一个环节,作为“防御”或“解构”策略,形式指引具有现象学阐明的开端之意义。它是指引性的方向性的,要“从不确定的,但以某种方式可理解的指引内容出发,把理解带向正确的视野。”通过形式指引,现象的关联意义并没有被确定下来,仍然是悬而不定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回应了那托普对现象学的批评。现象学既没有截断体验之流,也没有脱离体验,而是如其所是地,完完整整地将体验和盘托出。因此,在方法意义上,形式指引不仅要避免理论化对象化的思维方式,而且要指引出事实的如何,即现象的关联意义、实行意义和时机化意义。

三、形式指引的实践

海德格尔对形式指引的实施体现在他对实际生活体验的的分析中,它是海德格尔在这个时期以生命现象学为定向的“实际性之解释学”的方法基础。在《宗教现象学引论》中,他关于生活的形式指引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在方法引论中,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形式指引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探讨。通达哲学的道路的起点是实际生活经验。但是哲学不是要脱离生活,它通过反转,一个彻底的真正的转化达到真正的哲学:现象学。因此实际生活既是哲学的起点,又是哲学的归宿。

海德格尔认为实际生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际生活经验的方式是无视对象化的区别。这种实际经验为生活的所有诸事件提供可能,区别和中心转换也完全处于生活经验的内容自身之中。第二就是它的自足性,即它同时意味着主动被动经验被经验。第三,它总是一种有深意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决定着经验内容的有深意状态中,我经验着所有的我的实际生活态势。海德格尔认为,原始基督宗教的宗教性在于原始基督宗教的生活经验之中,并且就是这生活经验本身。这样传播和听信福音就是极重要的核心宗教现象。我们必须从对象历史的关联转向实现历史的态势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实际生活提供的众多关联。态势对我们就意味着委身于其中的实现着的领会。……关键是只有在形式指引中,我们才能赢得态势的集合。这种态势是实际生活体验中最灵动和饱满的意义关联整体,只有在此才有“信”、“知道”和“成为”,换言之只有这才能感动人。(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孙周兴编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祥龙《海德格尔传》,商务印书馆,2007年。

[3]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上一篇:浅议嵌入式广告在网络游戏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论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