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文化的解读探究

时间:2022-09-16 10:29:47

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文化的解读探究

摘要:日本动漫文化在风靡全球的现如今,其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族精神的作用逐步凸显。借由丰富的故事内容、精美的画面诠释、深刻的意蕴融合,日本动漫文化在展现日本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将日本的文化精神展现的淋漓极致。与此其中,日本动漫作品中妖怪元素的大规模运用,赋予了日本动漫别具一格的气韵与特色,也为其题材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对此,为解读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文化应用的艺术价值,本文从分析妖怪动漫作品中塑造的妖怪形象入手,在探究妖怪形象诞生于日本历史文化中的因由基础上,认清妖怪元素运用于现代文化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以此来保证文化发展借助妖怪文化的利用与再演绎,诠释出具备现代社会特色的全新文化艺术。

关键词:日本文化;妖怪文化;动漫作品;应用研究;解读分析

一、前言

当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基础背景下,日本动漫的社会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其不仅将日本传统精神有效的推广至全世界,并于社会中构建起良好的日本文化接受氛围。在此其中,日本妖怪文化的影响力十分巨大,与中国妖怪题材同根同源的日本妖怪文化,已经借助动漫作品渠道,成功反影响其诞生之源――中国这片土地。以《阴阳师》、《少年阴阳师》、《滑头鬼之孙》、《千与千寻》等众多动漫作品为首,日系百鬼夜行的图谱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世界各国的心中。而这其中,中国网易手游更是借《阴阳师》之名,推广出同名网游《阴阳师》,将赫赫有名的八歧大蛇、白比丘尼、酒吞童子、大天狗等众多日本妖怪形象囊括其中,打造出日系风格浓烈的国产手游。借此,不难看出,日本妖怪文化借助动漫作品,已经深深影响了各国文化基础构成,这种文化影响与文化渗透的成功性,是文化传播与弘扬值得关注的重点。对此,本文单就日本妖怪动画作品为研究对象,认清其妖怪形象基础构成的前提下,分析其诞生的本源与意蕴,并借日本妖怪动画作品的成功,探究文化创新发展的未来之路,以便现代文化创作借鉴,成功创新文化艺术形式,推广文化艺术理念。

二、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的特征分析

在探究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的过程中,了解日本妖怪形象的构成十分必要。科学解析妖怪形象的构成,能极大的领略日本妖怪文化的魅力,并认清妖怪文化元素应用为文化艺术创作带来的启示。

当然,在分析日本妖怪动画中描述的妖怪之前,先来了解下中国文化思维定论中的妖怪文化。所谓妖怪,其于中国被定义为“妖魔鬼怪”,四字各有其意,身份各不相同。一般,非人非神者借被称为妖怪,而这妖怪本身也分三六九等。在中国,妖是万物生灵所化,树木草芥、花鸟鱼虫借可化妖;而魔的定义往往是恶化的妖的产物,以中华文化的思维特性,妖修炼可登仙,但固执“贪、嗔、痴”则要入魔道;鬼通常为人死后的精魂,游离于世间,或堕入轮回,一切自有命数;而怪则同可看做檠,只是谈及妖者以“魅”为重,念及怪者以“奇”为首,二者给人之感终究有别。相较于中国的妖怪分类种类繁杂,日本妖怪分类也五花八门,其具体讲究“妖魔鬼怪灵”几大概念,且与神佛间的对立关系不甚明显。以须佐之男命勇斗八歧大蛇传说为例,须佐之男命因触怒其姐天照大神而被驱逐出高天原,对祸害一方的八歧大蛇进行了讨伐。然而,这种讨伐是出于偶然的,并非有意为之,此与我国以神佛镇压危害人间之妖的思维有本质上的差异。而且,八歧大蛇败逃后,须佐之男命并未赶尽杀绝,并默许其前往京都,生下了历史中赫赫有名打妖怪――酒吞童子。另外,引《阴阳师》中原句:“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可知,在日本的古代历史中,人鬼之道交错纵横,由此诞生的妖怪文化中蕴含了化形之妖、狰狞厉鬼、情感之灵、以及人死后的亡灵等多种妖怪的诞生。

在此其中,单就日本妖怪形象的分类进行了解,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天生异物。这类妖怪的诞生存在本身的天赋异禀,以酒吞童子、九尾狐为例,其均是天生的妖怪,在日本的历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其二,半神类。在日本,半神妖怪的诞生与文化的冲击与碰撞有关,以中国神物大天狗为例,其形象流传至日本,便被相应的妖怪化,成为了半神半妖怪的存在。其三,自然类。自然类的妖怪并非孕育而生,因此与酒吞童子这类诞生妖怪不同,其往往是集合了天地精气、人性思维等化成的妖怪。日本著名的妖怪姑获鸟,便是由痛失孩子的妇人的精神诞生而来的妖怪,因此对幼子十分执着。

三、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的诞生因由

了解了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的具体特征,于此之上,追溯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的诞生因由,从文化、思想、精神等多角度出发,解析日本妖怪动漫中的妖怪形象,其包括以下几点:

(一)妖怪与神道

在日本文化之中,对神的崇拜十分虔诚,在历史之中,每一个日本人都笃信“八百万神明”的传说。无论是日常生活、下地劳作、亦或是穿衣吃饭、使用器具,日本人都坚信神明的存在,特别是用久了的物件,他们相信那会积蓄人类的情感,并诞生名为“付丧神”的精怪。其实,之所以日本人相信神明的存在,并相信日本本土有“八百万神明”之多,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日本的神话系统。在日本的神话体系中,神明原本便是日本人的祖先。诞生于高天原的伊邪那歧与伊邪那美,以天之玉柱为中心,重复着相遇交合而诞生万物,而至后世,统领日本的天皇便自称为二神之后,以天受命统治日本。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的思维体系中,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其与中国将神视为高高在上的存在不同,日本人将神平民化、亲民化、并坚信着信仰促使其存在化。以日本动漫《野良神》为例,其故事的主人公――夜ト,便是一名默默无闻却因人类需求而生存至今的神明。

基于这种对神明的无限崇拜,同时催生了日本人对妖怪文化的热爱。对此,以著名的《酒吞童子退治》传说为例,与借助神保佑自身平安的想法不同,在进行英雄形象刻画之时,日本人往往不会借助神佛之力来抵御妖怪,反而是塑造良好的英雄形象,打造退魔典型。当然,在这类传说之中,酒吞童子的形象究竟真为妖怪,亦或是扭曲人心堕入魔道的恶人,自然没有人可以分辨。不过,无论是斩杀酒吞童子的源赖光,亦或是其手中至今被誉为天下五剑的“童子切安纲”,都是日本妖怪文化中孕育而成的英雄传说。

(二)妖怪与精神

在日本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妖怪文化不仅与其神明信仰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与日本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也息息相关。无论是桃太郎战鬼,还是一寸法师,其构筑童话般的民族传说的同时,均借助妖怪中的鬼来凸显英雄的不屈气概。然而,在进入动漫领域之后,日本妖怪形象的改变同样围绕着日本民族精神展开。以《少年阴阳师》为例,守护男主人公安倍昌浩的十二神将,以守护神的形式对自己的主人尽忠尽意;而在《滑头鬼之孙》的故事中,主人公滑头鬼之孙――如良陆生,同样率领着一批忠义的妖怪,为维护人妖之间的平衡而努力奋斗。可以说,在借助日本妖怪形象的过程中,动漫作品要诠释的已然不再是曾经妖怪诞生之时的价值观,然而其内涵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却未曾改变。无论是魅惑君王的九尾狐,亦或是嗜血如命的茨木童子,再或者招福纳祥的座敷童子,都被赋予了隶属于日本民族的特色精神,以弘扬日本文化,践行日本思想的姿态诞生于动漫作品之中。

总体来说,日本妖怪文化的诞生与众神信仰及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在寄托了人类对自然、人性、精神的崇拜与思考基础上,妖怪具象化为日本人希冀的模样,穿行于人鬼之道的同时,诠释着日本思维与日本的名族理念。

四、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运用的文化启示

日本妖怪文化是日本人思维意识的结晶体,传统妖怪传说中便能看出日本人思想文化的构成脉络,因此,展现日本妖怪文化的精妙与深奥,同时诠释出日本最新的价值观与思想观,能更好的推广日本文化,影响他国思维。在此其中,日本妖怪动漫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正是日本文化输出最有效的助力,其将日本文化思维以漫谈妖怪的形势推广,深深扎入大众的心中,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文化弘扬。基于此,认清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形象的运用起到的文化价值,其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启示,是现代文化弘扬与推广工作不容忽视的关键。

借由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诞生缘由不难发现,日本人对众神的崇拜及对未知自然的理解促成了妖怪文化的诞生,无论是非常态化的人类的化形,亦或是天赋异禀的能人传记,其内涵中有神明的力量借用,同时亦存在大量的妖怪之形,是人类对尚未能解的事态的奇妙想象。然而,那些原有的不解之谜,即使用现代科学加以诠释,也无法消除妖怪文化中独有的魅力与民族特色。也就是说,日本妖怪文化作为日本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构成部分,其实日本人思维想象的精华所在。不过,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日本妖怪文化不再仅仅是传统思维的有力彰显,借由现代文化创作思维的加工与优化,日本妖怪文化已然提升了其文焕展现的作用,成为了动漫文化弘扬的优质历史资源。对此,观前文提及的日系妖怪手游《阴阳师》便可见一斑。据libra数据统计显示,自《阴阳师》9月2日登陆App Store以来,其火爆势头一直不减,稳居手游畅销榜Top5的第一把交椅。而在其囊括众多的玩家之中,传统男性独霸游戏的现象被大幅扭转,豪华的日本声优阵容,唯美的画风,精巧的剧情安排与场景设计,吸引了无数的玩家步入阴阳师的游戏世界。然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款由中国公司打造的日系手游,其内设全部妖怪,全部源自于日本的妖怪传说,而其内容中的众多角色,同样是吸引玩家的关键所在。由此不难看出,借助二次元各类元素构架的《阴阳师》,立足于日本妖怪动漫作品的影响力之上,以备受动漫爱好者的声优、剧情、妖怪文化,再次构建了日系文化产业化的效果。

再观我国,妖怪文化的内容与种类并不逊色于日本,无论是《山海经》中描述的奇珍异兽,亦或是《搜神记》中打造的妖狐鬼怪,甚至是《聊斋志异》中的精灵神鬼,都是中华文化思维与想象的精华,其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想象力,同时也具备相当适用的编绘与商业化价值。对此,在中国文化创作于发展的规程中,是否应注重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再演绎,从现代文化的角度出发,诠释妖怪精灵于文化时代之下的生活之态,并借由当代妖怪生存之态的诠释,展现现代中华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创新与发展,将可以符合我国文化的发展之路,更适合我国文化弘扬与推广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在日本妖怪动画作品的影响力与影响范围逐步扩大的现如今,认清日本妖怪文化诞生的渊源,并类比我国优质文化的实际情况,将探索出全新的文化传播与弘扬路径,并能借助优秀的历史资源与历史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l展中展现全新的姿态,引导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并保证历史文化以商业化、宣传化、推广化的势头影响世界文化发展,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标志商品的同时,奠定其于世界文化历史中不容撼动的基本地位。

【参考文献】

[1][日]小松和彦.妖怪学新考――妖怪からみる日本人の心[M]日本:v社,2015.

[2][日]佐々木高弘.怪のL景学――妖怪文化の民俗地理[M]日本:古今院,2009.

[3][日]天理大学考古学・民俗学研究室.モノと硐瘠ら探る怪・妖怪の世界[M]日本:勉\出版,2015.

[4]余建平.日本动漫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兼论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5(05):64-72.

[5]孟妍.动漫作品中的治愈系文化体现――以《夏目友人帐》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4(23):45.

[6]马颖寅.动画电影与民间文化――以日本动漫与妖怪文化为例[J].艺术科技,2014(05):59.

[7]胡婷婷.日本动漫形象的文化基础探源及启示――以妖怪形象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02):74-77.

[8]陆薇薇.日本妖怪研究――一《姑获鸟之夏》中的“凭物”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16,(01):95-101.

[9]陈新荣.日本动画对外来题材作品改造方式探究――以《最游记》为例[J].电影评介,2015(05):32-33.

[10]尉海莹.游走于梦幻与现实间的幻想主义大师――试论日本近代小说家泉镜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2):335-336.

[11]张海燕.从《犬夜叉》看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兼谈我国动漫能动性[J].电影评介,2016(02):6-7.

[12]彭磊.论六朝时代“妖怪”概念之变迁――从《搜神记》中之妖怪故事谈起[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669-672.

[13]张人方.浅析中国妖怪文化艺术形式的转变与发展――从中日妖怪文化之异同谈起[J].大众文艺,2016(20):105-106.

[14]松村薰子.现代日本的妖怪文化――以河童形象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3):43-48.

[15]张小樊.中日妖怪研究分析――对比《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中的异兽形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1):143-148.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五大变革”下企业品牌建设的“一... 下一篇:基于Geomagic的汽车内门把手逆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