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时间:2022-09-16 08:37:41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培养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高专的药物分析教学,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几项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

关键词: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药品检测

【中图分类号】R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88-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医药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假、劣药等不合格药品也开始频繁出现,药品的质量问题凸显了出来,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威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药品质量的监管,而加强药品监管除了在监管政策上采取措施,我国药品行业中药品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瓶颈因素,这使得药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1当前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药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建高职高专院校中,实践教育发展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够导致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改革还仅仅局限在教学本身,没有结合人才培养的标准来实现教育教学;专业学习中的实验缺乏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而且专业学习内容没有实现及时更新,大部分仍为老教材的内容。总体来讲,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在药品检测专业学习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只重视知识的学习,重视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获取好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发展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体现在药品检测方面,即为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了药品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课大体领会到药品检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药品检测合格的标准,而没有真正将药品检测学习中出现的关于该药品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检测中,像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氨酚待因、美施康定等药物的检测中,就要注意服用氨酚待因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并对药物检测时要注意该不良影响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但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只注重了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此种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2)实验教学课程中缺乏针对性。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过程是一项很重要的课程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完成实际操作,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应用技能。但就目前实验教学的发展情况看,教师在学生的实验课程中课程安排较为单一,教师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以及学校教学的需要,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药品检验的发展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全面实验教学体系。

2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掌握药品质量检验和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使用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质量检验、药物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基于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药学分析教学的实际,我们在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1)在教学中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高专教育中应用型药品

质量检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性,主要是以适应社会需要来进行人才的能力培养。应用性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要给药物检测提供优秀人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应用为目的,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在教学课时中的比例,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将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进行整合,像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中对于分析方法的讨论可适当整合,缩减部分理论课时,增设相对应的实验课时;生药学中部分理化鉴定内容也可并入药物分析课程,增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提升学生对多种类型药物检测的实践能力;这样缩减重复内容后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充分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教学的针对性。

(2)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当地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生产知识以及生产工艺设计等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学习到生产实际的技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研究的课题带入到课堂中,将研究课题的内容作为学生的实验部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就实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总之,在应用型药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培养中,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实验教学与岗位实践的联系,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的应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与量,使学生获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对这一岗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龚丽萍.高职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09):68

[2]王晓琴.对综合创新实践教学的经验性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802

上一篇: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合理饮食 下一篇:氧气湿化系统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