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旅游产品――涉县娲皇宫的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16 08:21:27

民间文化旅游产品――涉县娲皇宫的开发研究

【摘 要】民间文化影响着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女娲文化作为民间文化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对民间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涉县娲皇宫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娲皇宫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状况。针对娲皇宫景区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旅游规模、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和加大宣传力度等解决办法,以提升娲皇宫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关键词】民间文化旅游;娲皇宫

一、民间文化与旅游

1.民间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发性、传承性、俗化和程式化以及实用性和娱乐性四个方面。第一,从民间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讲,自发性体现在其创作的任性而作、随处可作的特点上。因此,它时常是在自我娱乐、自我消遣的轻松前提下随口道来、随手作来的;并在流传过程中,率性而作、随心而改,不必顾虑人们是否接受、作品内容是否成熟、是否有吸引力等等。第二,传承性首先体现为一种言传身教。其次体现在口口相传。在民间文化作品的散播和接受过程中,“面对面”是其重要特点。这些艺术形式散播与村坊市井、街头巷尾,也出现在庭院、房中,流传在欣赏者自己的口里、手上。第三,民间文化的俗化和程式化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秉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当中融合了多种的民俗文化。通过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一种通俗易懂的,便于民众接受的程式化的审美形式。第四,实用性和娱乐性具体表现为人们在祈求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情绪带入到所编写的诸如诗歌、童谣等形式的作品中。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以祈福和为了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未能达到的愿望为主。由于这些内容带有一些实用性且容易记忆,因此很容易被流传下来。

2.民间文化对旅游地开发发展的影响。其特有的俗化和程式化以及实用性和娱乐性的特征能够对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俗化和程式化的这一特征主要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秉承着民族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的理解要求,通俗易懂便于民众接受。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平庸也不会感到一无所知。相反地,更能激发其好奇心前往旅游地,同时还能更正旅游者,对本旅游地民间文化存在的错误观念。而实用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则更加方便了民众对此种民间文化的传承。

二、涉县娲皇宫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尽管,在2006年涉县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涉县女娲祭奠”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涉县落户。但是,涉县娲皇宫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旅游要素不够完善且产业发展较为单一,景区规模不够大。第一,购物娱乐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娲皇宫景区内,仅有四家小型的旅游超市。而这四家小型的旅游超市所售的旅游产品,和许多景区一样在卖到处都有的旅游纪念品,并未具有鲜明的特征,无法激起游客的购买动机。因为受到景区规模的影响,景区内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设施。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景区应当规范旅游超市的管理,使之形成规模。突出特色产品,涉县地区的土特产丰富,素有“核桃花椒之乡”的美誉。通过对景区旅游超市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在旅游超市内所希望购买到的旅游产品,往往是独具涉县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而这些旅游产品也并非只有核桃、花椒、柿饼而已,更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常是那些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所制作的精美工艺品。第二,餐饮住宿方面:在娲皇宫景区内仅有两家餐馆。而这两家餐馆也仅仅是个体商贩租用景区门面经营,未形成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档次也过低且在菜式和门面的装修等方面不够考究、缺乏特点,更加谈不上有住宿的条件了。从景区的规模来看,娲皇宫景区的总游览时间较短。即使由景区讲解员带领做精讲游览,总游览时间也在3.5小时以内,且路途游览较为单一,绝大多数为单调的山路,不足以吸引游客在景区内就餐、住宿。

2.交通情况不够理想。到目前,还没有直通娲皇宫景区的公交系统。而通往县城内的公交车的终点站,距离娲皇宫景区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这在无形中阻碍了游客前往娲皇宫景区。在同游客的交谈中,有80%的游客有意愿到距离娲皇宫景区不远的红色旅游地129师司令部参观游览。但是,尽管129师司令部同娲皇宫景区的距离相对较近,但是交通状况却是一个大问题。这一段路程如果是车程,仅仅不到20分钟。如果是步行,那这段路程却显得过远了。就是这样一段不远不近的路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娲皇宫到129师司令部,没有一个完整的运输系统,且在这两个景区地打车也较为困难。针对这一点,景区在进一步的规划中,可以更多的将这两个最具涉县地方特色的景区进行整合,搞好线路旅游。例如,可以开设一条专门的旅游公交旅游线路往返于这两个旅游景点之间。或者在两个景区内,分别允许个体来经营摩的和电瓶车一类的交通工具,来专门往返两地。因为,娲皇宫周围连着山而129师司令部毗邻着县城内流经的清漳河,景色宜人。也有许多游客前来观光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他们是徒步前来的。如果有了这样的交通工具,就能方便这类游客往返两个景区,从而间接提升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的规划不仅方便了游客前往景区旅游,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与旅游景区相关行业的经济发展。

3.宣传力度小,景区知名度不够。娲皇宫景区虽然在周边省、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全国范围内还需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根据涉县旅游局对娲皇宫景区游客的统计,娲皇宫2009年客流量63万人次,其中邯郸地区26万人次,石家庄9万人次,京津保地区5万人次,河南、山西18万人次,其它地区仅5万人次。这对于作为我国最大的女娲庙,这个客流量显然是不够的。自2003年以来,涉县政府连续三年举办了“涉县女娲文化节”,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了“公祭女娲大典”,在2008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中国女娲文化首届高层论坛,并在2009年9月16日举办了首届“中国女娲文化节”。尽管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娲皇宫的知名度,为弘扬女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合作平台。但是,政府等相关部门更应当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放到涉县甚至河北省以外的地方,让全国各地都了解涉县,让涉县走出河北。不应当只是“关门宣传”还应走多渠道宣传路线。

民间文化对于旅游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而民间文化旅游的关键点就在于“民间文化”四个字。突出资源特色,塑造“文化品牌”,是民间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石。特色是开发旅游资源的灵魂,是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招商引资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市场的成长、壮大要靠广泛的宣传和促销,旅游要发展,宣传是关键,旅游业是“眼球经济”、创意经济、营销经济,哪个地方吸引人,哪个地方就有人来,有了人,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就有了商机、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市场,就有了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就会产生经济效益,民间文化旅游业不例外。此外,作为民间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更应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主动出击发掘潜在客源上,这需要旅游局等各个政府部门,乃至一些企业通力合作,从推动民间文化旅游入手,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曹明权.女娲文化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20~59

[2][加]Bob Mc kercher.[澳]Hilary du cros,朱路平译.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2006:99

[3]潜明滋.民间文化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2006:332~335

[4]欧大年,范丽珠主编.杜学德,杨英芹,李怀顺编著.邯郸地区民俗辑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79~190

上一篇:货币政策与房价的关系――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 下一篇:煤炭行业市场营销前景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