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部)的经济观与环保观

时间:2022-09-16 05:47:19

农民(中部)的经济观与环保观

摘 要:了解基层的现状和基层人的思想,对决策的实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变迁,由原来的环保意识的极度匮乏状态发展为现在的觉醒状态。农民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扼制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发生。也只有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经济现状;环境现状;环境观念

我国自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以来,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村环境保护有意无意地被忽视或轻视。随着乡镇工业污染的长期积累增加,农业面临的污染居高不下,

城市工业、生活污染向农村大量转移,致使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显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农村社区

肩上。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崛起,大量污染源已经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承受着自身和城市发展的双重压力。现在的农村已失去了当初田园风光的美好画面,随处可见的是生活垃圾堆积、污河横流、山体千疮百孔、土地塌陷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的破坏显然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也会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要解决目前和今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了解掌握基层农民的经济现状、农民的经济观、环保观,以便为决策的实用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农民的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实际上主要是前十几年的变化,近十几年农村的变化不大。普遍的变化主要是:吃得饱,穿得暖,房子贴上瓷片片。农民的收入渠道离不开种地、打工,个别人做买卖(好听点叫经商)。近年来的变化是种地成了捎带,收入以打工为主,种地管肚子,打工管票子。打工人数比例,以本地或就近为主,外出人数较少,冬天三四个月不少人没事干。

目前农村富起来的人还是少数,维持基本生活的还是多数,仍然有个别农户因为疾病、结婚、意外事故、子女上学等生活在贫困线上。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支出不成比例,支出的步子要快得多。

“低保政策”解决了一些人的基本生活,由于农村干部的意识,农民的观念,低保失去了基本的意义,成了关系的优惠,成了有关系的荣耀,而且被大多数人认可。

二、农村的环境现状

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总体上来说,农村环境污染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失去了三十多年前基本上自然净化的生态平衡状态,农村环境污染已经逐步成为主要的问题。

1.主要的环境问题

(1)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无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

(2)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无集中填埋或无害化处理。

(3)养殖无序,特别是家庭式小养殖,没有规划区域,分散于居民居住区。

(4)滥用农药、化肥、地膜。

(5)原煤散烧,特别是冬季。

(6)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特别是重污染企业。

(7)春季农田秸秆焚烧。

(8)夏季雨水集积,污水横流。

2.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挣钱最重要。

(2)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环境危害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取暖、排水、垃圾处理设施。

(4)缺乏规划,街道硬化,没有设计排水管道等。

(5)种植相对原始,缺乏科学方法。

三、农民的环保观念与经济观念

总体上讲,农民的环保观念和农村环境污染基本上是同步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但在对待污染的做法和态度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然摆脱不了个人、现实、面子、无奈、认可等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

1.为快速致富或生计参与污染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以烟筒代表经济的时代,烟筒就是发达,就是富裕,农民基本上不知环保为何物,或者以为环保就是打扫卫生。所以,那个时代人们几乎不考虑环境污染,更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对冒烟、污水视而不见,也没听说过雾霾。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以环境为代价快速发展,环保工作逐步重视,同时各种污染土小企业在部分地区几乎是遍地开花,一部分文化低、胆子大的人短时间发了财,不少人参与了土小企业,环保形势紧张后,仍有不少人为了挣钱或生活开办或参与土小污染企业。直至现在,仍有个别人在偏远地区或县域或省域交界地区,不惜冒着经济处罚乃至法律制裁的风险,开办一些政策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

2.为了生活到污染企业打工

有企业就要有工人,有人当老板就得有人打工,特别是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基本以打工为生活主要经济来源,有知者吃知,无知者吃力,为了生活,有毒有害的污染企业也毕竟是一份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还看不到或者顾不上,眼前的生活是最主要的。调查中有这么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农民通过一点小关系到了个小化工厂当工人,一连做了十几年,老板赏识,自己在村里感觉也有点面子,直到有一天突然生病了,查出来是癌症,老板到家里带着礼品看望,一家人感动得不得了……

3.默认身边环境污染

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了主要的污染问题,农村生态已经超出了自然净化和修复能力,然而不少人对身边的污染或视而不见、或默认、或无奈,垃圾随意倾倒,秸秆随意焚烧,河流灌溉污染农田无可奈何,企业老板后台很硬不敢反映,土小企业和自己关系不错,不好意思说……

四、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

1.提高经济收入,保障基本生活

“穷则思变”是两个方面的变法,一方面探求新的方式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能不择方式甚至违反法律,做一些法律禁止的事情。土小污染企业就是一种,一些人为了发财,也有一部分为了基本生活铤而走险。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仓实而知礼节,应该是提高农民环保观念、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前提或基础。

2.完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解决生活污染问题

生活污水、垃圾、燃煤、畜禽粪便是目前农村最主要的污染。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实行集中供热减少原煤散烧,收集好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覆盖机械化收割,禁止秸秆焚烧,建设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强化环保宣传,提高环保观念

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教育,用现实的事例教育农民,使大家普遍提高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不污染环境,监督别人不得污染环境,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4.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

近年来,污染企业有明显的由沿海向内陆、由城市向农村、由平川向山区转移的情况,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污染平移,没有得到控制或减少,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恶化,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主要障碍,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防止企业简单向农村转移,是防止农村环境恶化的有效举措。

5.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

加大对微小企业的扶持,扩大农民就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发展、推广、鼓励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路渠街绿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是一系列的有效办法。

上一篇:怎样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篇:怎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