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时间:2022-09-16 04:09:52

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习素材。简要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情境;数学乐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享受数学语言的情趣

“春天多美啊!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大地,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瞧!小兔和小鸡也来和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了!”随着老师娓娓道来,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黑板前的挂图上,他们都自觉地观察起挂图的内容来。这是“认识乘法”一课的课前谈话。接着,老师才让小朋友数一数这图上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一个个踊跃举手。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持久性差的小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新授课过后,学生的精神已处于一种疲劳状态,即将要分散转移,此时再次创设情境,那和谐愉悦的气氛促使他们自觉地调动感官,投入进一步的学习之中。如:在“认识方向”一课的教学中,“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新家了,可是他们不认识方向,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意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家吗?”这样的过渡语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需要,满足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愿望。

一般来说,低年级课堂上创设的生活化情境,童话色彩较重,随着年级的升高,情境更贴近生活。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常见的数学关系”时,就精心设计了“郊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由购买郊游时的食品而得知:“单价×数量=总价”;由怎么去郊游而导出:“速度×时间=路程”,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妥贴。浓浓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原本枯燥的学习也变得生动而兴致盎然,这不正是儿童所需要的数学吗?

二、调动多种感官,促进数学经验的积累

俗话说:“动手动脑,心灵手巧。”“动手做”这一教学理念现在已经扎根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亲手去做、亲耳去听、亲眼去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才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识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在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后,老师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会马上冥思苦想,或下意识地四下张望,希望能从目之所及的地方找到答案。很快,他们便有所发现:红领巾、流动红旗等物体的面都是三角形——多么有趣的发现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也因此而变得如此形象。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区别便“了如指掌”,印象深刻。

经常开展“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之类的数学活动,学生便会自觉地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与数学的联系,提高数学活动能力,从而促进数学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活动,这种活动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的质量得以进一步地提高。

三、设置挑战舞台,体验数学猜想的乐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迎接新鲜富有挑战的游戏。“大胆地猜一猜”对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创造。但这创造又是基于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的,更符合学生的逻辑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句话常常出现在新授或练习的环节中,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正因为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而既要有允许学生出错的宽松气氛,又要使学生感受到足够的信任与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虑,积极畅想。于是,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案例:在“认识方向”一课的新授环节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认识了某一建筑物位于参照的“东南”面,是因为它处于参照物的东面和南面之间,教师并没有急着继续向学生介绍“东北”“西南”“西北”这三个即将要认识的新方向,而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猜想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自主地探究新知,获得发展。因为,有教师的知识铺垫,其他三个新方向的名称及由来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猜测与交流中产生了。给学生机会,课堂上才会有时空的延伸,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学课堂上,猜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基于旧知,起于新知,既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帮助学生做好了自主探索新知的心理准备,赋予它挑战的意义,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利用生活经验,打开数学思维空间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已有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住学习的起点。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第四册数学教材上,有这样一道看图问答题:小兔家在体育场的北面,从小兔家到体育场有465米,小猴家在体育场的南面,与小兔家相对,从小猴家到体育场有455米,问题是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一千米远吗?

在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小兔有到小猴家的米数没有超过一千米,他们列的算式是:465+455=920(米),920米小于1000米。显然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体育场的问题。事实上,体育场不可能是一个点,它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从体育场的南端到北端,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从小兔家到小猴家的距离,就包括这距离。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就看有没有把体育场南北之间的距离考虑进去。这是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的精彩结合。尽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题的难度较大,但在我的启发下,很快,就有几个学生对前一种答案表示否定,他们提出:从小兔家也就没有超过一千米,要看体育场南北之间有没有超过80米,如果没有超过80米,从小猴家到小兔家也不没有超过一千米;如果体育场南北之间的距离超过了80米,那么,从小兔家到小猴家也就超过了一千米。可以说,生活经验就是解答这一难题的“钥匙”,找到这把钥匙,也就为思维打开了一个豁然开朗的空间,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时时刻刻牵引着学生的注意,调控着学生的情感。应该说,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能让学生在这个课上,感受到数学的召唤,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丰城上塘第五小学)

上一篇:政治教学中问题设置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我喜欢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