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6 03:53:47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研究

摘 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何有效地教育、管理这些身心发育均处于黄金时期的低龄寄宿生成为当前农村寄宿学校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措施

一、农村寄宿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完善管理机制

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低龄寄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要注重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营造。首先,要积极拓展低龄寄宿学生的文体活动场所,引进一定的图书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其次,还要求学校建立较为科学化的灵活的学生管理制度,协调低龄寄宿生生活、学习时间,使得低龄寄宿学校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低龄寄宿生还处于身心发育时期,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因此,在低龄寄宿生的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帮助。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师队伍。农村低龄寄宿学校的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低龄住宿学生的关爱,做到“教而育”,要充分意识到低龄寄宿学生的特殊性,帮助低龄寄宿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学校与家长合作意识

农村寄宿制学校强化与低龄寄宿生家长的合作教育,能够提高低龄宿生在校的适应力。首先,低龄寄宿生的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其次,要定时通过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形式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最后,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相互配合,调整教育的方式,对低龄寄宿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农村寄宿制学生低龄化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我们要重视对农村低龄寄宿生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的培养。要积极以科学化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的管理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农村低龄寄宿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张伟.寄宿制学生资助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1999(03).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学校管理水平 下一篇:音乐是思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