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的美好时代

时间:2022-09-16 03:14:52

电影投资的美好时代

这是电影投资美好时代,也是电影投资的尴尬时代。

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未上映前,就已经在“花钱”上吸足了眼球。先是总投资高达6亿成就了迄今中国最贵的电影;民生银行1.5亿元的贷款,也创下了金融业对单一影片的最大“赌注”。

如今,《金陵十三钗》正同《龙门飞甲》等影片在票房收入上展开恶战,投资方和制片方冀望于票房的一路高歌收回投资,并赚得盆满钵满。纷纷扰扰的票房战背后,来自银行、VC/PE、游资等各路资本也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暗自角力。对于电影专业投资者而言,投资电影如何慧眼识金,并规避风险“暗礁”?在当下浮躁的电影投资环境中,投资方与电影方如何完美结合?当前电影投资还面临哪些投资困惑和政策障碍?这些都值得电影投资界人士深思。

“130亿元!电影投资持续升温

尽管官方统计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据业内人士估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去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已是板上钉钉。其中,《金陵十三钗》和徐克执导的3D武侠片《龙门飞甲》的票房“双雄对峙”,日前均跻身4亿元票房阵营。

《金陵十三钗》由于集名导演、大制作、高投入等特点于一身,加上民生银行的大手笔贷款力挺,无疑成为2011年年末关注度最高的影片。民生银行与《金陵十三钗》的合作要

追溯到2010年深秋。起初,民生银行建议出品方做创新型的投行产品融资,如股债结合的信托或者基金产品,但制片人张伟平则坚持要“最简单的金融”——贷款。最终,新画面以《金陵十三钗》版权质押的方式获得贷款1.5亿元,利息只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略有上浮。

与民生银行的做法不同,北京银行提供给博纳影业公司拍摄《龙门飞甲》的资金,则采用“打包贷款”的模式。2010年9月,北京银行朝外支行一次性“打包”贷款给博纳影业1亿元,用于《龙门飞甲》、《不再让你孤单》等四部电影和《十月围城》电视剧的拍摄。

对此,该行朝外支行行长助理卢艳超解释称,由于《龙门飞甲》资金需求相对较大,给单一一部电影贷款风险比较大,“我们从他们的拍摄计划中挑选了几部,进行打包贷款,以分散投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1年,商业银行向电影产业发放的信贷资金已经超过6亿元,其中以北京银行涉足最深。截至去年10月末,该行电影加电视剧等影视方面的贷款,已经累计审批通过金额近30亿元。

投资电影产业带来的财富效应与光环效应,不仅吸引了银行持续介入,也吸引了VC/PE、产业资本,乃至各路游资的关注。

继成功投资《高考1977》和《山楂树之恋》之后,由IDG资本参与投资的《雪花秘扇》于去年中秋上映,取得了不菲的票房和投资回报,而IDG中国区常务副总裁熊晓鸽,也因此被视为投资界中对电影投资代表性的人物。

来自其他行业的产业资本也加入了电影投资的行列,如乐视网也投资了《机器侠》等项目;湖南广电、江苏广电等依托渠道平台优势,成功加盟《建党伟业》等影片。此外,盛大、非常完美、麒麟三大网游公司已进军影视投资。

不久前,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总裁于冬筹划拍一部山西题材的电影,熟料该想法刚一放出,当地就有不少煤老板主动找到他承诺:“你一分钱都不用出,来人拍就行。”

国内电影迅速增加的票房规模以及巨大潜力,无疑让试图进入电影市场的各路投资者,看到了一扇通向蕴藏着巨大宝藏的财富之门,尽管通向这条大门的路上遍布“暗礁”。

“看好”不等于“好看”

在投资电影遍布风险“暗礁”环境下,如何做好投前风险控制,仍是电影投资方须首要攻克的课题。

“一个地产项目抵押给银行,即使变成烂尾楼,银行还可以再进行处置变现,而一部片子拍砸了票房惨淡,银行把这部片子版权能卖给谁呢?” 一位参与投资电影的银行业人士称,影视产业属于轻资产,版权价值难以评估和量化。在民生银行决定投资《金陵十三钗》之前,信贷员到新画面公司做了详尽的调研,比如制片方对该片的财务规划和演员班底,还看了以往电影的财务记录。但在定价上,主创人员和制片方的评价都是软指标,无法进行量

化。

“银行如果单单以版权作价来匡算贷款额度是不够的,还要看导演和演员、项目团队、剧本、影视公司实力、过往影片票房业绩和市场号召力等各种因素。”负责参与该投资项目的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坦言,导演张艺谋等主创团队和制片方新画面公司以往电影的良好票房纪录,加上用款过程中有效监督,回款时设有专门账户优先银行还款,管住票房现金流。

与民生银行不同,北京银行对博纳公司采取“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的方式,来分散投资电影的风险。所谓“打包”贷款,是指在授信额度内由电影公司按照实际情况调配每部片子所需资金。

相比银行缜密的贷前审查,VC/PE投资电影则要感性许多,与投资其他行业类似,风险投资家们最看重的创业家本人。“风险投资宁愿投资电影公司,也不会投资单部电影。”谈到投资电影的诀窍,IDG中国区常务副总裁熊晓鸽对记者表示,成功投资电影公司的关键则是选好人,一个是对事业的激情,二是对行业的了解。

传奇影视是美国一家成立不足8年、员工仅有28名的影视制作公司,其制作的《盗梦空间》,全球票房高达8.6亿美元,在中国的票房也高达5亿元。

2010年,熊晓鸽在会见传奇影视公司创始人两个小时后,便决定投资入股,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第二大机构股东。“如果说创业的雄心是用杠杆撬动地球,那对行业的了解就好比用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熊补充道。

事实上,通过考察近年来票房告捷的卖座电影,仍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以借鉴。对此,国内知名影评人毕成功总结出投资电影的一套“黄金法则”。在毕成功看来,一部电影能否卖座需具备三要素——真诚、有趣、能过审的故事;创造力与控制力良性平衡的导演、制片、监制班底;票房号召力与演技兼顾的主演阵容。这三点仅限电影项目开发前期,后期的宣传推广、选档期与发行同样有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风险。祛除浮躁与短期行为谈到电影投资,执导《大魔术师》的香港著名导演尔冬升抱怨称,拍电影找投资不难,但找到专业的投资方却比较难。他认为,很多投资方对电影产业并不了解,这也是大部分导演不愿意与其合作的

重要原因。

“要么完全屈服于投资方做烂片,要么冒着亏钱的风险做文艺片。”一位电影人流露出电影人面临两难的苦衷,而如何处理好制作方与投资方之间的关系,仍是摆在当下国内电影产业必答题。

“电影制作的盈利能力不是连续的函数,可能今天赚钱了,下一部可能就赔钱了。” 软银赛富首席合伙人阎焱建议,投资电影必须要抱有长线心态。可见,对于投资方而言,当下除摒弃投资短视行为外,还需要补上在电影专业上的“短板”。而对于电影方而言,也要祛除浮躁心态,只有做好电影“基本面”,才能得到投资人追捧和理想的票房成绩。

电影行业也是一个热钱来去都很快的行业,在浮躁的投资环境下,一旦投资的电影票房不佳,热钱也将迅速退潮。而事实上,正需要经过如此的大浪淘沙,好的电影制作人和专业的电影投资方,才会慢慢沉淀下来。

对此,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总裁于冬表示,未来电影产业必将进入一个良性规范的发展阶段,现在他们每年都在踏踏实实地做剧本。而即便将来上市融到钱后,也将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电影院,一部分钱来请好的导演。“只要保证基本量,电影产业才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我们可以预测,每年保持20%到30%的平均增速,不出十年,国内票房就有望达到美国现在100亿美元的市场。”提及国内电影市场的前景,于冬乐观地预言。

上一篇:也谈感恩教育 下一篇:迅龙亚种装备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