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发挥“雁阵”领头作用

时间:2022-09-16 02:44:42

大企业发挥“雁阵”领头作用

在制造业密布的珠三角地区,绝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创新驱动等方面加大实践力度,各行业内的产业链条也已经趋于完善,如今摆在珠三角企业面前的是,如何把“中国制造”更好地推向世界市场。

回顾珠三角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中珠三角经济就获得了腾飞,当时更多的是因为毗邻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出口补偿贸易、日用消费品和家电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珠三角地区便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不过随着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经济开始走下滑路的时候,原来过多依赖于香港的珠三角经济出现了放缓的现象。

而新的机遇始于广东人均消费水平进入新的梯度,以及中央政府在政策上加大对珠三角的支持力度。例如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推珠三角发展一体化,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建设,在2016年1―9月,该示范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了4.8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1%,预计2016年全年,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6.7万亿元,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珠三角积几十年之功修炼出来的开放经验、巨大市场、完整产业链条,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批专注实业的“生力军”,正是这些制造业企业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构建起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绝对优势。

如今,《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业发展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路径,那么处于中国制造业中心的珠三角企业又会通过怎样的布局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为此,《小康》记者走访珠三角各大企业,听取了珠三角企业CEO们对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独特见解。受访的企业多数形成了一个行业共识:制造业是强国之基,珠三角制造业将从“世界工厂”向更为高端的“智造中心”转变,长远期内,珠三角制造业依旧将扮演中国制造“雁阵”队伍的领跑者。

谈现状:政策引领产业突围

2月17日,午后的深圳市比亚迪坪山总部,挂着外地车牌的到访车辆陆续在入口处排起长队。而离园区大门几米开外的比亚迪路,运输原材料及成品的货车,繁忙地交替驶过,更为繁忙的还有比亚迪六角大楼里电子滚动屏上当日观摩来访的企业。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培育者,近些年比亚迪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越叫越响。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经理李云飞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比亚迪实现了企业发展以来的第二次逆变,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00178万辆,销量排名全球第一,领先第二名特斯拉两万多台,在新能源领域完胜其他车企,继续占据新能源汽车“一哥”地位。而这样的成绩跟李云飞刚入汽车行业时的销量相比,差距明显。“现在比亚迪的产业基地遍布国内外各个城市,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带动了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一点的话,比亚迪追赶上了行业发展气候。”而基于目前国内经济正在经历消费升级和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也因势而变,李云飞对比近十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分析称,消费升级体现在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他认为与之前相比,现在的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越来越挑剔。除了关注汽车外观设计、价格、汽车配置以外,越来越多的车主对服务、环保、汽车车载系统功能等技术应用也十分看重,这就对国内车企形成考验。而过去十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恰恰找准了用粜枨螅研发了不少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经将世界其他主要市场远远甩开。除了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已形成较完整的开发、制造、营销能力。以过去三年为例,国内一线城市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因为政府提出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发展新能源成为国家战略,由国家层面推动的很多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对行业来说是有帮助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因为在这个行业走得比较早,所以在政策的制定,技术标准,行业的标准方面,比亚迪担当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李云飞说,政策的配套,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快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李云飞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是新能源汽车集聚爆发的时期,燃油车的市场蛋糕将被替代为新能源电动汽车。”

而同样驰骋于汽车领域的广汽集团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与变革,中国汽车企业面对国际形势也加大了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这其中,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质是通过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未来制造业变革的先机,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赋予了国家间产业竞争的新内涵。” 广汽集团认为,近两年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驱动产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型,珠三角“世界工厂”的造厂能力也在逐渐显现,产业链得到延伸和优化。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代表,汇聚了电子、玻璃、橡胶、化工、钢铁等很多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布局。中国汽车已经实现‘走出去’,现在更应该‘走进去’、‘走上去’,即围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条腿走路’,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最终用实力在全球市场树立起‘中国智造’的标签。”而以上理念也全部体现在了转型中的广汽集团管理理念当中。

不同于汽车领域,位于佛山的知名企业海天味业集团擅长的是调味品,特别是酱油、蚝油、酱等行业,海天味业一直在调味品市场中占据龙头地位。据海天味业工作人员介绍,截止至2016年,海天已实现年产调味品逾200万吨和超百亿的年销值。而为了抓住新时期政策引领下行业发展的机遇,海天味业结合2016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要求,开启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自选动作,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尝试从原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生产流程、质量控制、产品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生物制药领域,广州市广药集团下属的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以下简称“白云山和黄”),一直致力于现代中药的研发与制造,企业总经理徐科一告诉记者,当下医药行业在不断调整优化,国家医改实施后,接管力度加大,行业内集中度低的商业医药市场得到规范,流通领域的集中度提高,对净化医疗市场起到了实质帮助。鉴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在生物制药领域加大产品二次开发的要求,目前白云山和黄在生产流程的控制,把控质量的稳定性上,产品追溯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做了资源整合,老旧中药的二次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企业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转型升级,因为企业的结构性调整都是跟政策走,举例来说,放开二胎后儿童药品需求量上我们有新开发和增量,这就在产品结构上发生了转变。所以回归到企业的新品开发,政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产品结构的分布。”徐科一认为这样因政策导向做出的结构调整,不但体现在生物制药领域,同时也在其他制造业中发挥着作用。“现在制造业的回归,国内还是有很大市场,未来发展要看企业的品牌能否给公众一种信任和信心。就拿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买化妆品、药品来说,是我们中国的产品质量真的不好吗?不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好的产品但缺少品牌建设,国外企业强于我们的地方也在品牌塑造上,所以只有建立起了公众对品牌的认可度和购买信心,中国制造才能代表中国品牌。而国家品牌战略的提出恰恰是看到了中国制造企业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谈成本:资源整合是关键

而回归企业发展的根基――成本控制,它成为目前大多数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通俗来讲,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所以,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针对以上成本问题,李云飞认为,珠三角地区企业成本控制于民企而言优势在于机制灵活,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反应。“像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后,很多人钻政策空子骗补,所以从去年9月份开始,国家把一些企业的资质停掉,罚款惩处,涉及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企业生产目录都被撤销,这意味着没有进入目录的新能源车型将无法在车管所上牌,即使已经卖出去。”李云飞说,2017年1月份新的《目录》重审,在政策上进一步优化,但补贴标准却出现大幅度滑落,这些短期影响和中间政策的空档期,也让一些企业开始加大成本控制和产业体系的整合。比亚迪是否也受到此番影响?李云飞回应,虽然政策波动下受影响的企业众多,但比亚迪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内部成本摊销比较快,成本效益的控制比较明显,影响并不大。

由广药集团统筹发展的白云山和黄方面的资源整合,包括资本、人才、采购、营销都进行了优化,徐科一表示,成本控制上集团各部门上下实现了集优化管理。“像之前每个分支公司都有自己的科研部门,现在都由研究总院统筹,减少了企业之间各个分支研究机构的成本支出。但成本控制上能直接看到经济效益的是采购,之前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产供销体系,现在资源整合后,由集团统一支配,成本降低很有效果,而且有专业人才在质量关口把控,去年广药集团的采购成本全年减少到5%-10%,白云山和黄也达到了5%。”徐科一表示,成本控制对资源的整合来说,有效化解了目前大中小企业面临成本摊销难的问题,企业效率和效益如果转型成功就能实现双优化。

面对经营压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有能力参与充分的市场竞争。为此,海天在控制成本方面,资源整合更倾向于加快技改和扩建工作。“通过技术工艺水平和设备装备的提高,使同样的土地面积上贡献了成倍数的产能,与市场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海天150万吨调味品扩建工程产能稳步释放,有效支持了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生产成本的下降。”

谈突围:关键还是靠创新

而除了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以外,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创新研l中也瞥见技术革新带来的新使命。

酱油是大家最熟悉的产品,在不少人认为传统产业门槛低、落后、要淘汰的时候,海天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事实证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海天味业在采访中表示,在企业规模化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传统酿造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在于生产工艺的提升,更在于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信息化与制造装备的结合,实现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自2003年起,海天在生产装备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增加,至今已经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海天味业工作人员介绍,正是这一时期通过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海天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在海天,从一颗黄豆进厂,到最后的酱油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看不到一滴外露的酱油,已经真正实现了整个酱油产品的安全卫生和环保生产。”海天味业工作人员坦言,大规模的现代酱油生产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可供参考的经验并不多。因此海天为了解决一系列技术创新难题,从国内外聘请来高端技术人才,建立技术智囊团,同时还批量引入国外专家驻厂工作,他们不仅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营,更针对生产中的新问题,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机器人系统一改以往依靠人工驾驶叉车进行拉货;一个智能机器人从下达指令到装载完成只需120秒;在立体仓库中,从进仓到出仓,不再依赖人力调度,由智能化数据平台同一协调,效率大幅提升。

“要想快速引领变革,在中国最核心的还是技术,企业的技术鱼池怎么样,关键又要看人才,比亚迪的技术背后是研发人员。2万多技术研发人员非常宝贵,人才为企业创造了最宝贵的技术实力和技术资产,能在未来帮助企业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特别是一旦未来有一些新的机会出现,积累的技术资产在这个时候就能把握得住,技术的可操作性,能否量化,成本如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云轨产品就是一个例子。”李云飞称,技术完成积累后,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最终将落到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而受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大环境下,深圳和珠江口的其他城市,东莞、惠州、香港、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早已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紧密城市群,这个由高速公路、高铁地铁连接在一起的城市平台,拥有丰富的制造业生态,各行各业分工协作齐头并进,推动了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企业、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形成更加科学合力的布局,最终惠及地区经济。

那么,针对目前欧美国家重振制造业的趋势,珠三角企业如何看待?《小康》记者得到的多数回复是,中国制造业具备一定实力,个别高端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最新一轮全球产业战略转移的浪潮中,中国面临着低端产业向东南亚有关国家转移,高端产业向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回流的局面,这就要求中国在降低制造业成本、完善产业环境、鼓励产业创新上下更大力气,只有把精力花在为实体企业实实在在地创造良好环境上,中国的制造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 下一篇:中国海洋经济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