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

时间:2022-09-16 10:43:3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

提要本文从当前黄河三角洲主导产业发展概况入手,分析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主导产业定位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自2000年以来,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这是国家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从而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需要。黄河三角洲作为山东省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的引擎,要想在当前的区域竞争格局中率先突破,就必须重视挖掘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特点,突出主导产业,在“高效生态”上做文章。

一、黄河三角洲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的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总面积占全省的1/6。目前,该区域已形成以下主导产业:

(一)石油装备业。石油装备业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东营市现有石油装备企业99家,石油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1/3,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以说,石油装备业要作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特色非常突出。

(二)石油化工业。黄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渤海油田、胜利油田,有着发展石油化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方面这里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重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地方炼化工厂,国外化工企业巨头也正在陆续进入该区域,产能迅速扩张,石油化工业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盐化工产业。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入海口的独特区位,为发展海水盐化工工业提供了基础。除了传统生产食用盐和工业用盐的产业之外,盐化工现已拥有相当长的产业链。比如,从原盐进厂开始,以氯碱为龙头。所产氯气用于生产三氯乙烯和环氧丙烷,三氯乙烯装置副产HCL用于生产VCM,三氯乙烯、VCM装置副产的电石泥经过本项目回收处理用作环氧丙烷生产的皂化剂,将环氧丙烷生产中的反应尾气进行回收、液化作为燃料气回收利用,环氧丙烷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与热力公司的废渣(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制建筑标准砖、填充砖等新型建材,用以替代国家限制生产的黏土砖,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模式。其中,作为海水盐化工龙头的滨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环氧丙烷及油田助剂供应商、国内最大的三氯乙烯供应商和重要的烧碱产品生产商。环氧丙烷产品生产及市场供应能力达1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7%,商品量居全国首位。三氯乙烯装置产能和实际产量居全国之首,产品市场份额超50%,已成为全国三氯乙烯的重要生产基地。

(四)纺织家纺业。黄河三角洲拥有亚洲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拥有纺织、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力等支柱行业,也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已形成纺织家纺服装产业链。由世界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滨魏科技工业园,率先入区建设;东方地毯有限公司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位列三甲,产品荣获“中国名牌”和“国际环保地毯证书”;三和毛纺项目填补了全市毛纺行业精纺高支纱的空白,半年内实现车间建设、设备安装和全面投产;中明时装、都特服饰等企业紧随其后,迅猛发展,形成了区内实力最强、延伸最长的产业链。

(五)汽车零部件制造。黄河三角洲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普莱德汽车制造项目继皮卡车之后微型车顺利下线,改写了滨州无轿车生产的历史。中国活塞行业第一的盟威集团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新上汽车发动机、缸套、戴卡轮毂项目,发展势头迅猛。国内最大的汽车滤芯纸生产企业滨州普瑞富尔特纸业有限公司全面投产运营,产品填补国内醇溶性滤纸的空白,达产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滤芯纸基地。

二、黄河三角洲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区域主导产业结构趋同。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地市产业趋同现象明显。比如,东营市在主导产业方面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盐化工。但是,滨州、潍坊、莱州等地市也提出其发展定位为石油化工基地、海洋化工基地等,产业布局非常类似,很难发挥比较优势。

(二)重化工产业现象突出。东营一直是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化工基地,化工企业密集,化工业被该市列为四大重点产业之首。在东营壮大化工主导产业的同时,黄河三角洲的滨州、潍坊港和烟台莱州港区等,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重化工产业。比如,莱州将依托莱州港,打造一个投资额达110亿元的循环化学工业园项目,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在该园不仅发展钠盐深加工、海洋化工产品链项目,也重点发展以重油加工为龙头的特色石油化工等项目。同样,潍坊重化工产业将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第一个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千亿级规模的产业,同期内,海洋装备制造、临港物流、生态海洋化工等四大产业发展目标为500亿级。

(三)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产业层次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短,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附加值较低,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竞争力不足。区域内三产比例为7.6∶66.8∶25.6,第二产业比重过重,比山东平均水平高近1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环境友好型产业还是在一产和三产,因此与黄三角生态高效的定位不匹配。高层次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效生态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地方工业总量规模较小,产业素质偏低,关联度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四)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黄河三角洲区域多是靠海无大港,靠河不通航的情况。港口规模小,吞吐量低,配套支撑能力不强,铁路处于“路网”网络的末端,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2009年港口吞吐量1,600万吨,仅占全省的2.7%;铁路通车里程262公里,仅占全省的7.7%。交通滞后是长期制约该区域潜在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

三、黄河三角洲主导产业定位发展建议

(一)建立严格的规划落实机制,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一定要突出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约束力,明确规划实施步骤,区内市、县级综合及专项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关键区域、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必须严格依照规划布局建设。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和分工,研究编制区域内水利、港口、新能源等专项规划。还要充分发挥年度计划在规划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年度。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明确各市、县(区)政府和相关单位责任,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公开实施信息,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使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按区域特色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各地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构建各自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东营,应确定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和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重点突出以特优水产品为代表的生态高效农业区以及生态旅游区,形成生态旅游产业;在滨州,应确定盐化工、涉海装备制造、生态能源作为主导产业。依托临海资源,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在潍坊,主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业、绿色能源和临港物流等高端产业集群。

(三)以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为主线。“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题和独具特色之处。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核心就是必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链,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黄三角不能照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必须突出高效生态特色,探索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

(四)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首先,根据区域内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的实际,要强化政策引导,严格环境执法和产业准入,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污染的趋势;其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要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水污染达标排放,强化对主要河流、湖泊和海洋排污管制,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治污力度;最后,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实施保护治理自然生态工程。加强对库区、湿地、草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以及近海岛屿、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黄河入海口,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加强植树造林,改良天然草场,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巩固提高蓄水调水、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

(作者单位:1.山东财政学院;2.中共济宁市委党校;3.济宁市农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张翠翠,张颖丹.构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J].北方经济,2010.9.

[3]吴兴华,周崎.区域主导产业的定位方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8.4.

上一篇:土地供给政策对房地产影响分析 下一篇: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