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弱化和缺失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2-09-16 10:18:40

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弱化和缺失的原因探析

2008年10月28日晚上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201教室内,该校法学院程春明教授上课前,被一名手持菜刀冲进教室的该校政管学院的大四学生砍倒,随后不治身亡。据说该教授颇有才华、气质浪漫且在学生中口碑相当不错。为何会发生这种突发事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在几天后的“新闻1+1”中质问:为何短短十月份国内一连发生三起弑师案件,在这突发性或偶发性事件之后是否还暗藏着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根源性?随后他提出当今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比起他们学生时代差之甚远,远远不及他们那代人。当然学生对教师敬畏感的弱化和缺失未必是弑师案件的根源性问题,但当今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何在确实颇有深思的必要、探讨的价值。

鉴于此,选择A学院来自中文、外语、法学、心教、政管、经管、数学、物电、生工、计科10个系130名2007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前小组讨论、课中班级座谈的形式,组织学生探析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课后教师再基于讨论结果按主题分类总结。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的现状,探讨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弱化和缺失的原因,进而为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些许参考和启示。

1 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弱化和缺失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参与本调查研究的130名学生一致赞成当代大学生对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的敬畏感或极其弱化或严重缺失。

2 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弱化和缺失的原因

2.1 教师的原因

2.1.1 部分教师的学识和能力令人失望

在大学生的眼中高校教师理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且能触类旁通、深入浅出,令大学生望尘莫及、敬佩不已。而实际上部分高校教师学识平平、才华一般且上课拿一本教材或就电脑屏幕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这不仅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而且甚至令大学生觉得任课教师有关本门课程的知识未必比自己掌握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而敬畏感是一种体现在“上下”“高低”等垂直关系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主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之上”、“高于自我”的他(它)者时产生的一种对他(它)者的尊崇以及面对自我与他(它)者之间的距离时产生的一种畏怯、一种内心精神上的羞涩。①如果高校教师的学识和能力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差甚远,尤其与大学生的学识、能力差距不够大,自然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的弱化和缺失。

2.1.2 部分教师的责任感缺失

调查发现参与讨论的全体学生一致认同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师生关系陌生;二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课上混时间。几乎可以说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仅仅停留于十几个或几十个课堂教学几十分钟,别说课后的辅导和交流,就连任课教师的姓名一些学生都弄不清楚,至于大多数学生的姓名任课教师就更不知晓了;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者根本就不备课,课上照本宣科或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混时间。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无疑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其的敬畏感。

2.1.3 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被质疑

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就某个或某些问题批判某个或某些大师级人物,甚至是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国际级大家,如牛顿、亚里士多德。并且也时常引导学生学会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这可能也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1.4 部分教师的修为失准

在大学生的眼中似乎高校教师理应超脱于尘世,坚守一份文人的清高,保持一份智人的圣洁。但近年来高校教师的修为越来越令人怀疑,这突出表现为:一学术腐败;二擅用职权。为数不少的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不惜放下清高,居然请代考职称英语,科研论文甚至公然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有些高校教师擅用职权,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包庇某些所谓的“优生”,致使拿贫困助学金的“优生”可能还拥有私人手提电脑,获优干称号的“优生”可能补考过好几门课。敬畏感是一种体现在“上下”“高低”等垂直关系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主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之上”、“高于自我”的他(它)者时,产生的一种对他(它)者的尊崇以及面对自我与他(它)者之间的距离时产生的一种畏怯、一种内心精神上的羞涩。②师者身正为范,而少数高校教师的这种有悖文人清高的举措难免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其的敬畏感。

2.2 社会的原因

2.2.1 高校师资选拔准则欠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育部教学评估的要求,各大高校纷纷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和速度。于是一些专业不对口但拥有高学历高学位的人士,也在高校教师社会地位高且收入颇为丰厚的诱惑下毅然改行,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适合高校教育的高学历低能力的机会主义者,因此一定程度造就了高校教学水平与学历层次不能呈正比,甚至呈负相关的现象。而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2.2 高等教育学生自筹经费的培养方式

当今高校教育的培养方式绝大多数以学生自筹经费为主。虽然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的受益面和受益数额都较为可观,但学生衣食父母消费观念薄弱,甚至认为花钱买教育与花钱买服务没什么本质区别。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2.3 社会风气的毒害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日淡化甚至异化,高校这座象牙塔也未能幸免。校园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似乎或多或少都掺杂和暗藏了些许利益。这使得本就淡化的师生关系更趋于严重。这无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2.4 大学生就业的艰难困苦

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就业当然有利于自我人生定位,有利于日后的事业发展。但关键是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职位能有多少、发展空间能有多大,于是大多数因生存所迫只得跨专业就业,毕业意味着失业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且代代相承。这无疑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大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弱化了大学生对知识和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3 学生的原因

2.3.1 大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

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接近成熟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很强且往往自我评价过高,对事物的判断有自己特定的标准但又难免时常失之偏颇。这自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知识和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3.2 大学生的能力感日益增强

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日俱增,能力感也随之日益增强,甚至有时会过高估价自己的能力、贬低他人的能力。这种自我夸大、眼高手低的能力错觉,难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知识和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3.3 大学生以自学为主且学习渠道多元化

大学生以自学为主且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颇多,尤其是当今社会,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且日新月异。可能教师津津乐道的教课书上的某个观点在网络世界里早已被和替代。

这对心理成熟度不高、辩证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解读往往存在偏差甚至趋于极端。这种偏差和极端自然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2.3.4 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弱化

受各种负性思潮的影响,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也被金钱至上、利益至上化,尊师和尊长意识薄弱且每况愈下。这自然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敬畏感。

3 结语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敬畏感的弱化和缺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来自于教师、社会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的多种因素,但一致认同教师的原因首当其冲。

调查也暴露出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还不高、评价也不够客观公正。譬如对敬畏感的理解不全面(笔者认为对于多数学生认为的对小学老师的敬畏感更强,可能应该理解为对小学教师的敬畏感以畏为核心,对大学教师的敬畏感以敬为核心,故对小学教师的敬畏感更为强烈);对师生恋的态度过于极端。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实施效果调查研究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兼职班主任的角色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