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思政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探讨

时间:2022-09-16 07:59:11

辅导员思政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探讨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近年来日渐突出,从高校就业工作者兼思政辅导员的角度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新变化,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以高校就业工作者兼思政辅导员的角度来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就业难;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8702

1 主要背景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面临21世纪越来越激烈的世界竞争形势,发展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根本的可行之路,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党和国家对我国的教育方针,有着明确的定位。《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近年来,每年从高校毕业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增加,而就业难问题则日益突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11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660万,2012年将达到680万,这个数字未来几年还将保持总体不变。而高校毕业生中,每年都约有100万是无法就业的,同时,就业质量也令人堪忧,具体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2.1 从高校毕业生角度来看

毕业生就业选择较为单一,就业心态浮躁,功利主义成为主导就业思想的主要因素:

每年国家和省市级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会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参与,公务员单位求稳、求富、求舒适、求特权的思想正日益开始腐蚀着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少学生非但毕业后不去本专业企业单位工作,更非公务员单位不去,即使考不上也不会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负担;

“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以及不发达地区,为祖国薄弱事业而奋斗终生”等支撑老一辈人投身科技工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职业理想越来越不受到当代毕业生的重视,宁可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蜗居,享受作为“白领”和月光族的虚荣,也不回到家乡或者来到不发达地区为当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蚁族现象作为当地大学毕业生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正受到国家的更多关注;

“出国深造不是为了振兴祖国,而是为了更优越的生活”“归国发展不是为了发展祖国产业而是国外更加不好生存”成了现在海归留学一组的普遍心态,以为出国了归国后就应该高人一等,应该享受高薪待遇的年轻人不占少数……

2.2 从社会角度来看

高校毕业生认可度不理想,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驱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选择,难安定,甚至“被就业”;

社会上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近年来对于高校毕业生认可度不高,认为高校毕业生没有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眼高手低;由于经济结构所限,目前社会上需要一线岗位多余管理岗位,而我国本身又是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大国,所以不少行业工资对刚毕业的毕业生而言并不理想;

不少学校设置专业只并无前沿性,只考虑经济性,无计划和前瞻性的进行专业招生和扩招,导致不少专业在招生之时尚属热门,毕业生毕业之时却面临社会大环境的考验;

不少高校为了完成上级就业数量指标,让毕业生“被就业”,知识从统计学意义上提高了就业率……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站在一个高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根源,是值得令人深思的,我认为: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培养定位和价值导向、社会大环境的新变化、高等学校对就业形势的惯常做法、新形势下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态度变化,是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根本原因,具体来说。

3.1 高校毕业生自身原因

(1)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并未对新环境下的人才观有所足够认识,近年来我国高校每年的毛入学率已超过22%,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部分毕业生还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上,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栋梁之才,毕业后要在社会上谋求最好的职位,使得就业相当困难,因为每一个单位、企业,其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分别由基础人力、基本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决策者组成,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如果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想要迅速达到高位,就会造成需求量小竞争性大的局面,就业压力随之增大。

(2)畸形的仕途观念仍然影响较深,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还是相当严重,造成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都想往大机关、大事业单位、国企、等一些稳定安逸的单位挤,每年公务员考试,高校毕业生都是庞大的群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少毕业生对于在正常规模的企业就业抱有轻视或者不情愿的态度。

(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办学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合格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着重考虑国家,行业地区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需求,应该有全局观和大局观。但近年来,集体主义感与爱国主义感显然并未有效融入到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观体系中,使得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挑肥拣瘦,不服从组织安排,从未考虑将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和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一旦稍有不满意就动辄离职跳槽甚至待业。

3.2 社会环境原因

(1)社会劳动大环境下存在劳动力过剩:近年来的国民劳动力相对过剩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我国近年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2010年大学生63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社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劳动力中的一个群体,就业情况也并不乐观。

(2)社会经济环境不断逼迫毕业生考虑切实利益: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经济经历了各种小的波动,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各国游资的目标,为了在这种不稳定和充满危机的大环境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每年的CPI都飞速发展,使得物价上涨较快,这其中,由于受到投机资本的炒作,全国各地房价呈现虚高,石油,中药、日用品和资源类商品价格轮番上涨;每年大学生在即将或刚刚走入社会时,面对货币需求日益增加的社会,变得较为无信心,就业之时对于薪酬福利不得不看得较重。

上一篇:课外辅导机构连锁加盟经营模式探析 下一篇: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