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训练,减少“遗憾分”

时间:2022-09-16 05:58:18

规范训练,减少“遗憾分”

新学期即将开始,将要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经受了高考的考验,成为象牙塔中的一员。尽管对于各高校人才的选拔制度――高考是否是唯一途径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某些争议,但以目前我国的国情、高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来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统一考试这一形式去选拔高校预备型人才,然而现行高考制度中仍以分数高低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无论是在日常考试,还是高考中,充分发挥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常常发现每次考试后,总有一部分同学见到试卷时捶胸顿足、满脸沮丧:“这个题我会做的,只可惜写成了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白丢4分”,“我才不应该呢,都推断出来了,写出了元素符号,而要求的是写名称,6分啊!”“… …”这样的失分就称为“遗憾分”。对化学试卷统计时,“遗憾分”一般在10~20分(满分100分),有的甚至更多,那如何帮助学生减少这部分“遗憾分”呢?

一、强化意识,树立“规范化”概念

规范化答题是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遗憾分”的重要途径。有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有的学生认为“等到考试时注意就行”,这都是极端错误的。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成功都是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积淀而来的,如果“遗憾分”任其成为“遗憾”,那高考成绩就真成了一辈子的遗憾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应利用大型考试(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等)对自己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出“遗憾分”。教师也列出一些整体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遗憾分”的可惜与严重性,树立“高考差几分,命运就不同”的观念,养成学生规范化答题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二、追根求源,找清产生“遗憾分”的“病灶”

像治病一样,找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疗效。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遗憾分”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

1.错写方程式

要求写“名称”却写出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要求写结构简式还是结构式没有看清,张冠李戴;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2.单位问题

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能加写。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

3.错写有机结构简式

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表达不正确,写错位置,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双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 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化学用语的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如“酯化”不能写成“脂化”,“羧基”不能写成“酸基”,酯化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水”,缩聚反应的生成物不漏写“小分子”。

4.搞错排列顺序

在排列顺序时,要看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强到弱”还是“由高到低”等。

三、采取措施,养成规范答卷的习惯

1.规范审题步骤

审题是态度、是习惯、更是能力,让学生养成动笔前反复研读试题的习惯。审题分三步:⑴粗读,建立大体轮廓;⑵细读,弄清已知、未知和设问;⑶排除干扰项,挖掘隐含条件,训练学生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时,要克服思维定势、随机应变,以免出现“遗憾分”。

2.建立规范错题集

纠错除了要在思想方面重视以外,还要对作业以及考试中的错误,及时反思和纠正。要求学生建立规范错题集,对错题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使他在“跌倒”的地方有所觉悟,以便以后翻阅的时候能引起警觉,做到同样错误绝不犯第二次。

3.强化规范化训练

很多情况下,学生“遗憾分”的出现不是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而是在于没有规范、全面、准确地回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尽力扭转学生会而不答、答而不全、全而不准、准而不优的现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⑴卷面规范。要求书写工整、步骤完整、计算准确,答卷用蓝、黑笔,按要求写姓名等。⑵时间规范。每次练习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⑶答题规范。按要求答题,该写化学式的就不写名称,该写离子方程式的就不写化学方程式。⑷语言规范。注意化学用语的训练,如干燥仪器的用途,不仅仅要求学生回答除去水,还要回答除去哪里的水。

如果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克服定势思维和因审题不清、马虎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失分,即减少遗憾分”,每科成绩提高5~20分是完全可能的。正如高考研究专家所说的高考“不怕不会,就怕不对”。规范化训练能使学生变得会做题、巧做题、完美地做题,减少“遗憾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提高高考成绩,帮助学生进入理想中的高等院校。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上一篇:让孩子在故事里成长 下一篇:与磨为伍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