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主的四种规范模式

时间:2022-10-01 06:00:24

浅析民主的四种规范模式

【摘 要】民主正在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通过扩大民众在如何治理和谁来治理方面的选择,民主制将参与和责任的原则引入人类发展过程中。本文将简单分析阐述经典的直接民主、自由主义民主、共和主义民主和审议民主。

【关键词】直接民主;共和主义民主;自由主义民主;审议民主

民主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充分沟通的体系,在民主的体系中,公平与正义得到各种方式的呈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甚至是不同地域的人对民主都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于是在民主本身的发展历程上,我们也能看到其所经历的变迁。但是民主作为普世的精神追求,不同时代赋予它的不同色彩也正证明了其无可替代的价值。民主有颇多经典的模式,这些模式对应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体。从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模式,到近代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模式,再到当代的协商民主模式,各自的理论逻辑有的差异万千,有的相互交融,呈现多样的理论景观。

直接民主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方法主要是全民投票等充分表达每一个个体意见的方式。直接民主的实践先于直接民主的概念。在社会群体规模不够大的时候,或者说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原始阶段,每一个参与个体是需要且必须加入对公共事务的付出的,且这种对公共事务的付出行为本身也是在不经过任何介质的充分分工讨论或默许分工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据记载,直接民主发轫于古希腊、古罗马。随着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分工的日益剧烈与强化,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没有办法实现直接民主时期的充分讨论,于是便有了另外一种讨论形式的出现――间接民主,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充分的对成本和效率的考虑。有了间接民主后,人们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先验的直接民主。直接民主的理论实际上是在近代形成的,以卢梭等为代表。卢梭以其浪漫的民主情怀将直接民主的理论阐述得充满光辉。他认为,社会总体的价值在于,社会总体具有单个个体叠加所不具备的附加功能,社会总体的存在依赖与每个个体愿意在总体功能更优的承诺下缔结社会契约。每个个体都是在与总体订立契约,这种契约并不是永久的,也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让渡,即个体可以选择撤回契约。卢梭建构的民主秩序是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这种社会契约的民主逻辑排斥“代表”的存在,人民的本质是公共意志,它只能由人民自己直接表达,而绝不可能也不允许被他人代表。而人民的议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利益的自我表达与公意都直接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政事的决策也直接由人民自己来参与。

共和主义内涵的政治价值就是民主的朴素追求,那就是在充分的政治参与的基础上,人民自己做主,同时让公民广泛的参与赋予公共权威以充足的合法性。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共同的事业。这种朴素的思想同样也来自古罗马时代,并在每一个与君主制的对比中得到重拾。共和主义认为,“政治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管理;政治是整个社会化进程的构成因素;政治是一种道德生活关系的反思形式。政治是一种媒介,有的政治,自发的团结共同体的成员就可以意识到他们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就可以作为公民把已有的相互承认的关系有意识、有意志地发展和塑造成为一个自由和平等法人”。也就是说,除了行政权力和私人利益之外,还有第三种社会一体化的源泉,这就是团结。这种团结带来的集体意识是对每个个体的升华,集体的生活――“大我”情怀。古典的共和主义直接将这种“大我”定义为对公共利益的付出,也就是说在公利与私利中,人们需要选择公利,哪怕是牺牲私利,在国家与公民中更强调公民的义务。相比于直接民主所隐含的对私利的尊重,古典的共和民主实际上是更加强调了对绝对的私利的节制,以至于让“公”有了对“私”的侵占的可能。现代共和与古典共和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现代共和更加强调的是:自我控制、自我负责、自我实现、自我反思、尊重不同意见、理性、独立、平和。其实际上是在对集体利益充分理解下对个体的内在非侵占性要求,是向内的。古典共和民主是集体本位,现代共和民主是个人本位。在国家、政权等源于社会并不断高于社会的力量不断强大的社会中,现代共和民主显然更加能够实现正义。

自由主义民主形成于国家明显高于社会且日益强大的时代,盛行近三百年,是西方国家主流的民主模式。也就是说,产生这样的思想的主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古朴的社会发展初期古典城邦里追求万物的善,追求高尚,相信世界本源和谐的公民了,他们认识的世界是,国家与社会严重分野,国家凭借着从众人手里剥来的合法性肆意的入侵公民社会,直接入侵公民个体的生活,造成了对私人领域的很多伤害。他们认为的强调严格区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免受外界伤害,同时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国家的侵害。与共和民主的积极采取行动以实现自我控制和自主不同,自由主义民主它要求免于他人的支配,并不必然要求实现自主。在这样的清晰的要求之下,我们就能轻易看清自由主义与代议制、普选、法制、分权制衡等的必然联系。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内向型的保护型民主,与个人自由、私有财产保护、限制政府权力密切联系在一起。国家的治理可以交由他们信任的人去执行,只要人能够充分表达自身意志,同时如果对不满意也能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之得到纠正,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总的来说,自由主义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属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建制。

审议民主形成的时期最晚,因为其本事就是对直接民主、共和主义民主、自由主义民主的一种温和补充。社会分工日益剧烈,社会日益被分割为若干个联系不那么紧密的部分,加之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个体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已无限个体化,国家的治理不再是公民的共同事业,公民也没有能力承担不断庞大的国家的治理。加之在共和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两个一热一冷的极端选择下,公民的政治热情、政治自信得到了重新的梳理。审议民主认为,公民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在公共决策形成前进行广泛协商。在协商中,公民彼此之间主要借助话语的真诚交流形成相对一致的决策,其表现出两个面向:以共识为取向和以拓展宽容为取向。但总的来说审议民主的价值观还是共和主义的,是属于温和的积极自由。审议民主内部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自由主义民主是对人民 的放弃,人民只有在将人民的声音、诉求灌输到国家权力体系中时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人民在审议民主中实际上就体现在经过“商谈”而达成的将在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效力的共识。民主是在法律基础之上的意见的交叠。人们在交往理性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指引下,审议民主将是可行的。另一流派是古特曼、汤普森基于道德分歧的审议民主理论。公民在公共决策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是道义上的分歧,道德上的分歧难以化解,单也难以分清孰对孰错,道德上的不一致,是无法避免的,需要相互尊重,因为“道德辩论已经遍及整个民主政治中,尽管它常常无法导致道德一致,但公民显然希望它能够如此”。为了实现民主决策中道德一致,他们认为必须遵循审议民主的六个原则:互惠性、公开性、问责制、基本自由、基本机会和公平机会。但是在实际的审议民主的操作过程中,要实现真实有效的审议过程是十分有难度的,对于被审议方来说,没有对审议民主充分实现的需求动力,而作为动力来源主体的社会个体在进行审议的资料搜集、背景知识储备、时间精力调整等方面的劣势实际上是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的。

民主的模式多种多样,不同模式背后的深刻内涵实际上也有着一些共通性。民主的根本意义在于对社会整体的真实拥有者的权利的尊重,我们需要在深刻理解社会现实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民主模式,以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作者简介:兰敏(1987―),女,四川省社科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5

[2]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3]许纪霖:《两种民主观: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载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6-12-1。

[4][德]哈贝马斯:《包容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孙永芬:《西方民主理论史纲》,人民出版社2008

[6][美]古特曼,汤普森:《民主与分歧》,东方出版2007

上一篇:渗透数形结合,彰显数学价值 下一篇:怎样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