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援 欧洲又爱又怕

时间:2022-09-16 05:15:33

中国支援 欧洲又爱又怕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除了购买一些国家的国债以外,中国还在欧洲进行了直接投资,以帮助欧洲早日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毫无疑问,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是双赢的。否则,中国或许不会愿意在欧洲进行投资,欧洲或许会将中国投资拒之门外。谁也不会做傻瓜。

但是,一些欧洲媒体却认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是别有用心的。例如,英国《卫报》(2011年6月22日)的该报专栏作家Timothy Garton Ash撰写的一篇文章认为,“过去,欧洲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实施殖民化;今天,中国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实施殖民化。”他还写道,中国在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东欧等地的投资是有政治收益的。这些国家对中国投资和贸易的依赖愈重,它们对欧盟的统一行动的支持就愈少。这一文章还配了一幅漫画:可爱的大熊猫(象征着中国)张牙舞爪地趴在欧洲的版图上。这一漫画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正在吞并欧洲。

在西方媒体上,类似这样曲解中国的好意、宣扬中国的文章和漫画很多。它们似乎信奉纳粹分子戈培尔的这样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确实,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外投资(包括对欧洲的投资)增长很快,投资领域也在扩大。但事实表明,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是非常有利于欧洲的,最显著的有利之处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一个研究报告认为,在2000至2011年期间,中国在欧洲的428笔“绿地”投资(不包括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虽然并购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但能保留原有的就业机会,因此也能对降低东道国的失业率作出贡献。荣鼎咨询公司认为,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后,不仅保留了1.6万名工人,而且还在瑞典等地投资110亿美元。这一投资计划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数量不容低估。

二是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弥补了欧洲的资金需求。欧洲是发达地区,但它同样需要扩大投资,同样需要用外部资金弥补资本积累的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投资大举进入欧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当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为刺激经济而需要资金时,中国的投资不是“及时雨”吗?

毋庸赘述,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更多的投资者意味着资产价格的更大幅度的上升。因此,中国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欧洲国家实施私有化计划,有利于提升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的价格。

可以大胆地作出这一结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欧洲经济形势或许会比今天更坏。

其实,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存量不过200亿美元。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微不足道。中国何以能够吞并欧洲?

上一篇:可耻的电商大战 下一篇:宏源证券报告再报“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