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 长短期结合让钱闲不着

时间:2022-08-14 10:35:39

QE3的推出,又加剧了人们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心。那么如何理财,才能应对货币贬值以及通货膨胀呢?其实,在银行有很多性价比较高的理财品。而对这些情报能迅速了解的,是一些在家中长年累月做理财的老年人。一些年轻人说自己没时间,其实理财并没有那么难。假如读者有一定的空闲时间来钻研,还是建议多花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好的理财选手。

股市低迷

银行产品成理财首选

从2009年10月的3000点,中国股市的走势可谓是扶摇直下,目前一直在2100点上下起伏。尽管近日发改委的几十亿投资政策给股市打了一针激素,但显然这一针的效果并不持久,大盘只略有上提便继续维持此前的跌势。

股民信心消失,大规模的资金从股市出逃。近日汇丰中国《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基于对8大主要城市作出的问卷调查,该报告统计出中国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38.6万元人民币,实现资产增值是中国家庭理财规划的首选目标,其次是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

其结论是23%的家庭在过去的一年中承受了资产减值,而它们所配置的资产多以股票和基金为主。对此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一比例还是有所保留,近年遭遇资产减值的家庭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事实上,通胀预期不减反增。为了稳定GDP增速,国家的货币政策一直维持在宽松的状态,接二连三地降准降息使人们对稳增长的信心有所加强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对通胀的担忧。

而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普通的老百姓到经济学家都感受到几年间100元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

找不到高收益的途径,可能正是有投资意愿的消费者现在面临的难题。股市掘金希望破灭的同时,昔日投资的房产如今还只是房产,面临着难以变现的尴尬,因为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大多在等待房价下调,谁也说不准十年、几十年后房产是否如预期般增值。

人们对通胀的预期近日再一次有所提升,原因在于美国第三轮货币宽松意外提前推出,且本次宽松不限时、不限量,意在美国就业形势的明显好转。QE3出台后,人民币短期内“被升值”,兑美元能力有所下降,人们拥有资金的价值再一次被稀释。

理财热情空前高涨,有读者打来电话咨询一些不需投入过多精力就能赚钱的投资方式。就目前来看,市场对黄金的长景更为看好。汇丰中国同时统计了普通家庭未来12个月的投资意愿,大多体现为5类金融产品,分别是人民币存款、股票、基金、人寿保险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该机构预计结构性理财产品、外汇、QDII等产品可能成为家庭投资理财的增长点。

银行理财

4%收益保证即可

无论做什么投资,有一条原则是通吃的——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从众。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通常有两个渠道:一是找一个值得信任的、有口碑的理财师;二是自己钻研找一款自己最为熟悉的理财产品,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相比而言,第二种方式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投资,经年累月更见效益。

在各大银行通常有理财师拍着胸脯保证一款理财产品是如何好,面对这样“可观”的投资机会时,如果想使自己的投资更为稳妥,投资者还是要保持清醒的态度,首先要看对方的信誉如何,其次了解自己的钱投进了什么样的渠道,盈利模式按常理来讲是否可靠。

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图较高的年化收益率。记者在走访银行时发现,很多投资者走进银行问理财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收益率有多高”?而关于收益率是否合理的问题往往被忽略。按照银行业内人士的估算,1%~5%的收益率属于较低水平,5%~8%的收益率属于中等水平,8%以上则属于高水平。通常超过定存利率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尤其是在现在的投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较低。据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师胡宏介绍,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品价格都不太高,“现在的收益率平均下来在4%或4%以上,90天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也才4.5%左右,到季末年末的时候会有所提高,但是一年平均下来差不多在4%以上”。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要先看风险再看收益,不能光看收益率,选择PR2级以下的产品更为有保障。一些投资方式收益率很高,但风险很大,特别要警惕一些理财师的个人行为。

10万人民币

长短交接最灵活

如何让手中的钱闲不下来,每天都能生出利息,才算是实现了理财的最佳目的。日前,记者去工商银行一网点实地体验。早上银行刚开门,就有许多储户拿着保单奔到理财师的办公室,人还没进办公室声音就先到了,“我今天有一笔理财产品到期,现在还有什么理财产品”,这位女士有一笔10万元的理财产品已到期,在90天内获得了1000多元人民币的收入。

这样的利息收入在胡宏看来,已经算是理财产品中收益率较高的。有些消费者追求保本或者短期的灵活性,相对预期收益率要低很多,甚至有些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不如定期存款,“一般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

“如果本金是十万块钱,可以这样进行配置,首先先购买短期的理财产品,再用短期的收益去做一个中长期的投资”。按照她的建议,消费者可以先把十万块钱集中起来,一年之内做一个配置应该能攒下5000块钱,再用这5000块钱,买可以每年交一笔钱、连续交一定年限的理财品,比如说保险,“例如你今年25岁,交20年,保额10万,一年需交2700多元钱,每年买理财产品的收益攒下来完全可以做这个”。

胡宏建议,消费者在投资保险型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考量自己的需求,明白分红型、保障型以及投资型保险之间的区别,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这种中长期的投资不建议中途退出,因为要缴纳一定的违约金,投资者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购买”。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人身、财产安全是否得到了基本的保障,而不仅仅是把保险产品当作投资工具,因为一些纯投资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会更高。

而此前一直只赔不赚的基金也是消费者投资的雷区,“再也不买基金了,”一位老年投资者摇着头说。对此,胡宏认为债券型的基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消费者可以逢低买入一些。“相对来说,现在更为看好黄金投资,但是不建议购买实物黄金,可以购买一些价格更低的纸黄金”。

上一篇:古巴投资环境与中巴经济合作分析 下一篇:可耻的电商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