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说”的训练

时间:2022-09-16 12:23:59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说”的训练

摘 要:语文课应重视“说”的训练,因为“说”是写作的基础。数学课该不该重视“说”的训练呢?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单纯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解题;拓展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靠语言来表达,学生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由此看来,数学课也应重视“说”的训练,使学生想而能说,说而促想,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想多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操作“说”算理,帮助理解

小学生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学时,我注意运用教具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口算42÷3时,我先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然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学生说出:先分整捆的,每份分得一捆,剩下的一捆不够每份一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分,每份分4根,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一捆零4根,也就是14根。这样,学生明白了算理,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过程具体化,更便于理解,也有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抓本质缩句,理解题意

由于学生思维特点,对于部分文字题或应用题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我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像学语文那样抓住句子主干,正确理解题意。

如,80乘以96减去60的差,积是多少?有的学生列式为:80×96-60。我启发学生想:这道题主要求的是什么?学生明白是求积以后,我又启发学生读题,弄清楚是求哪两个数的积,抓住句子主干说。学生边读边想,将原题缩为:80乘以差,积是多少?这样一缩,学生顿悟,80乘以差,就应先求出差,然后才能求积,于是正确列式为:80×(96-60)。像这样缩句理解题意,教学应用题时也同样适用,可使学生茅塞顿开,顺利做题。

三、变句叙述,明确条件或问题

有的应用题条件或问题比较隐蔽,若引导学生变句叙述,会使条件或问题明朗化。

如: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6米,比第二根长7米,两根一共长多少米?学生习惯于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列式:36+(36+7)。这时,我启发学生想:题中告诉的第一根长多少?同第二根比较是长还是短?若拿第二根这个不知的数量同第一根比,这道题怎样叙述?学生思考后说出: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6米,第二根比第一根短7米,筛一共长多少米?这样换个说法,“长7米”这个条件学生就明白了,于是正确列式为:36+(36-7)。

四、口述算理,拓展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思路,使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我不只满足于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还引导学生讲述解题思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学生把不同的思路讲出来,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如,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200米,3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

多少米?本题学生列出了四种算式:(1)200×3×4 (2)200×4×3(3)200×(3×4) (4)200×(4×3)对于这些算式,我指名学生讲道理,不少学生卡壳了。这说明学生虽列出算式,但思路还不太清楚,于是我引导优生先讲,大家讲,听后大家再讲,直到讲明白为止。最后让学生比较,哪种解法易于理解就选取哪种。经常这样训练,就会使学生明白:解答应用题要有根据有道理。如同走路一样,是有“道”可寻的,有的题不只是一条“道”,而是有多条“道”,要靠自己去探索。经常这样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数学课中“说”的训练非常重要,可使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以便及时诱导;可使学生以优带差,相互影响,开启思维的闸门;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样做既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课中“说”的训练,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恒.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说的训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C],2014(1).

[2]梁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2).

[3]王立英.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87-89.

作者简介:俞彩玲,女,出生于1966年12月,籍贯:浙江新昌,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原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就职于新昌县大市聚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好错题集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