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时间:2022-09-15 06:09:59

文学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摘要: 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在英语课教学中导入文学素养的原由性、阶段性、优势性。并结合实际,对如何自然的导入文化课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necessity and the sequence of stages of literature accomplishment, which based on non-English major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shows how literature class c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English teaching.

关键词: 文学素养;导入;文学课;英语教学

Key words: literature accomplishment;introduction;literature class;English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17-02

0引言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外文学知识,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为目的。教学的重心应从初、高中阶段纯粹单词、语法的讲授逐渐转向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另一方面,英语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枯燥难学的一门学科,因此寻求一种让学生产生兴趣,想学爱学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英语教学中文学素养的导入,作了初步探讨。

1导入的原由性

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社会百态的缩影。文学的本质同时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生产模式以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交流以来,文学的因素就已存在,也渗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湮灭;正相反,会一直被后人传承、借鉴和利用。语言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是如影随形,相辅相成。人类的文字语言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这两种语言形式都介入了文学因素,其作用几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语言的表达是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内容来诠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开语言去表达文学,或是抛开文学去表达语言。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同时进行文学知识的学习。

2导入的阶段性

文学知识的导入不是一蹴而就,可分两个阶段逐步的接受和掌握。

2.1 中国文学知识的学习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开设语文课,然而大学教育中的大学语文或是现代汉语成为了附修课程,目前一些院校有的专业甚至无此课程。伴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简捷,从而渐渐脱离了语言及文字的正规使用。出现口头和笔头文字表达能力总体下降的趋势。为此很多专家大力呼吁重视和加强公民的中文文学素养。

学好母语对学习外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目前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来准确地表达出符合英语思维标准的语言,却忽视了很多学生自身中文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由于中文底子差,学生在英文写作及口语表达中无法合理的安排结构和顺畅的组织句子;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不能准确的理解短文;在翻译句子时,文句粗糙,不通顺或欠缺考究。如Paul Gallico所著Snowflake原文中,有一句:“Never at any time had she been or pretended to be anything but a little snowflake.”在理解“a little snowflake”时,为了避免重复,不译“一片小雪片”,改译为“一颗小雪片”,但用量词“一颗”来形容雪,很不恰当;假如snowflake当初译成“雪花”,则在此处便可顺理成章译为“一片雪花”了。“雪片”与“雪花”在语感上大有出入[1]。因此,只有较好的母语水平,加上对文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掌握一门外语。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应首先加强学生中文文学素质的培养。

2.2 外国文学知识的学习恩格斯说过:看巴尔扎克的作品,比读当时法国所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所有著作学到的东西还多。文学作品不但可以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哲学思想等,而且也是体现和传递文化知识的最好媒介之一。学一种语言而不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是无论如何也学不精学不深的,而社会、文化知识的获得反过来又会深化语言的学习。

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还应广泛吸收外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做到应对自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背景知识的匮乏,不能充分理解所讲授内容,从而含糊不清,一知半解。或是在口语交流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人的称谓的区别是受地区影响而不同的。在法国一般女子成年时,即使未婚,也希望别人称之为“Madame”(即英文的“Madam”――“夫人”之意),而不称为“Mademoiselle”(即英文的“Miss”――“小姐”之意),否则就含有隐射其为“老姑婆”,即嫁不出去的“老小姐”之意。而在英美等一些国家,由于女权运动兴起,女子不愿再以“Mrs.”或“Miss”的称谓区分,提倡一概以“Ms”相称,译成中文,就是“女士”。可见,简单的一个称谓背后,含蕴着丰富的文化知识。[2]

3导入的优势性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学习文学知识可以接触广泛的文学作品。经常针对性的阅读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适应的英文作品,在读的同时可以扩充词汇量;同时,文学作品大多是为本族人而写的语言,这就使学生们有机会熟知、掌握各种语言的特点。从而在能力训练和应对四、六级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广泛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文学作品能扩展丰富学生们自己的写作技巧,文学作品提供了最优秀的语言写作范本。阅读一篇语境丰富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熟知许多语言的写作特点、词的妙用、句子的构成及结构的多样化,连接意思的不同方法。如“maid”在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中为“女佣人,女仆”之意,而在诗歌及旧用法当中通常译为“少女,年轻未婚女子”。有些古旧语言现象正是当代语言中某些习语的渊源所在,讲清了来龙去脉,学生就会对语言有深一层的理解,运用起来也更贴切,还可根据语言学线索(linguistic clues)做出推理和判断,进一步推断出词、句的意思。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学生在入学后的几个学期内一般是继续加强英语系统知识的训练,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对语言的学习开始进入提高阶段,有了质的变化,不应局限于语言的表面,而应该接触语言的社会文化――即语用修辞的深层。文学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作为教学目的,通过对语言本身的分析,既可以明确作品的特色风格,也可以透视出语词、语句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灵活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比如,我国的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是文学路子培养出来的,他对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等作家都相当熟悉和热爱。正是由于他所受到的这些熏陶培养,使他在外交场合与西方人沟通就比较容易,也就有利于外事方面取得成功。[3]

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单元的“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一文中,第12自然段末句“If he did, I am sorry I never told him how sorry I was, how unworthy I was, how I regretted it. I think of him when I complain about trifles, when I am envious of another’s good fortune, when I don’t have a ‘good heart’.”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精华是修辞,如:反讽、暗喻、明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文学课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的写作更多样化,更丰富。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和鉴赏能力有了中外文化的积淀,对于思想意识开始形成的大学生们来说,分析一些中文的文学作品会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和收获,以及更多的感悟与体验,而广泛阅读英语的文学作品不但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向更灵活的知识形式转变。学语言还要学思维形式,这不是通过语法、语言技能训练就能学到的,还要通过文学课才能全面解决。再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单元的 “A Good Heard to Lean On”一文中,同一个句子出现了两遍:“‘You set your pace. I will try to adjust to you.’”(你按你的步速走,我跟着你)。但是,第一次是腿有残疾的父亲对儿子说出的,第二次是儿子对已去逝多年的父亲讲出的。说出者不同,句子表达的意义也就迥然,第二次的语意已经升华,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与敬佩之心,将文章的深层含义全部挖掘出来。学生们可领略到语言之美、形象之美、音韵之美,自觉不自觉地,他们就能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课堂讨论和备课,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修养。

4导入的方法

4.1 增设专门的中外文学选修课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增设专门的中外文学选修课(事实上,已有一些院校已经这样做了)。课时宜安排在下午或是近周末(星期五),或分单双周。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每星期直接加入两课时的文学赏析课。若无法加入正规课时,可以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计划当中,适当添加文学知识赏析的内容的讲授。

4.2 准备教学文件在课时保障的前提下,教师要准备一定的教学文,包括精选一些优秀的有特点的中外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由老师列出所要介绍的作品的讲解计划,然后交给学生提前阅读,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一个互动教学的桥梁。课堂上,老师可直接引入作品的故事内容、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及作品风格等。指导学生分辨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文体风格。如:对话中使用的会话体(Conversational sty1e),叙事用的记叙体(informative style)及增加效果的诗体(poetic style)等。这样,在赏析一部作品的同时,融入写作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领悟知识点的运用。[4]

4.3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抓紧课余时间,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或拓展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参加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活动,不断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扩充语言准确表达的素材量。通过参加学校及社会举办的英语角,收听文学作品录音,观看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Jane Eyre》和《Gone with the wind》等)。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和鉴赏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英语学习自觉性的养成,为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文学课在外语教学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这对形成大学本科生合理的智能结构是不可或缺的,对其所学专业的辅助也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英语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枯燥难学好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探索如何让其掌握英语知识,更应该寻找一种让学生想学爱学的方法。而本文就这一方面提出见解:那就是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介入专门的文学知识。 只有加入了文学知识这个培养基,学生的英语学习才能够全面的成长起来,最终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金圣华,齐向译道行[J].英语世界,2005,3:125-126.

[2]金圣华,齐向译道行[J].英语世界,2004,11:116-118.

[3]刘意青,文学与语言学怎样相处――2002年外国文学年会座谈记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2):146-147.

[4]李洁平,谈文学课在外语课教学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8,1.

上一篇:益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基于粗集的建筑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