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地理问题情境在地理教学中应用

时间:2022-09-15 05:02:50

建构地理问题情境在地理教学中应用

目前正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至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理念之一,即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改革强调发现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而如何建构地理问题情境,是地理教学中常用手段之一,它使学生理性思维得到发展,更使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建构地理问题情境中,存在着不少误区:

1.“问题”越多越好,不注重地理知识学习,只图表面热闹;2.“问题”针对优生,而忽视学困生;3.“问题”设置单向流动,往往教师自问自答,不给学生探究机会;4.“问题”对象限于师生间互动,忽略生生之间互动;5.“问题”建构按预案进行,忽略课堂状况变化,特别是公开课;6.“问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贴近生活中地理;7.“问题”脱离学生现有地理知识与技能;8.每节地理课皆“问题”,忽视课程资源多样性,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9.在试卷评析、练习评讲课,误认为试题、练习就是问题,忽略“问题”情境建构;10.“知识”型问题多,探究型问题少,无需学生思维启动;11.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忽略教师主导性,犹如巡视考场,一晃而过,到规定时间,听取汇报,草草结课; 12.只允许教师设计问题,不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13.开放性问题,不注重探究过程,而注重结果,当学生答非所问,一口抹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激情;14.对学生错误回答,简单评判为“Not”,不设置脚手架,引导学生调动运用已学知识,逐步解决问题; 15.“问题”过大,不逐步给出问题信息,导致学生没有逐步探究尝试、机会;……

如何防止上述误区出现,笔者浅析如下: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必深刻研究影响地理教育内外部条件,领会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内涵,理解其内容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理念。在建构地理问题情境时,遵循“因情制宜”原则,这里讲的情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课堂时间段,不同课堂情况,不同课程资源。

一、注重教师“导”与学生“主”相结合

建构问题情境,应考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片面将问题与答案,犹如生产流水线,单向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失去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机会,变成自问自答,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另外注重学生与学生问题情境建构,因为生与生间有他们特殊语言表达,思维启动方式,生与生间交流,探究合作,学生对地理知识更易领会、理解,情感上更易接受,也有利于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

二、建构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地理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

一个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性格外向与内向等等个性差异,建构“问题”必须给不同学生都有自主参与探究机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

三、提高问题情境质量,适度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地理素质

例如,学习“山区农业资源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这一节单元后,可结合本地实际,如:安溪茶产业开发,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1)茶叶生长特性;(2)茶叶生长有利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3)茶产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4)收集资料:茶叶优势资源系列开发方向;(5)茶产业繁荣发展同时给本区带来主要生态问题,茶叶“农残”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建议;(6)可要求学生写成乡土小论文,进行生与生间交流;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使学生将地理原理规律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体现有用地理,使教材知识提升为自己认知,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贴近学生周边环境,注重教材知识再创造、再加工

例如关于黄赤交角,可创设其变化(变大、变小、等于90°、等于45°、等于0°)对某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范围变化的影响,再如:说明日出、正午、日落方向及与物体影子朝向关系,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室外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树木影子朝向,这样问题情境,才能体现趣味性、现实性、有效性,避免背诵现成结论,也才能使学生知识拓宽、深化。

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建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说:“求学问,需要问,只学答,非学问”,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解惑,才能不断创新,产生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提倡,创设提出问题――释疑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提出新问题的模式。

例如:可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正弦曲线轨迹图,结合教材二分二至光照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探究,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位置关系,使学生思维启动,新旧知识联系,碰撞,产生困惑、疑问,也就有个“问题意识”。

六、注重问题探究时间安排,注重问题思维过程方法、评价与问题结果相结合

问题探究,应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联系知识产生思维火花。另外一节课须留有空余时间,让学生反思,由问题到理论再升华,这样学习才是有效。

对学生评判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应逐步设置脚手架,使学生有探究机会,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错误,要宽容,理解对待学生“天真”回答,因为这是创新思维开始,不能一棍打死,抹杀学生态度与热情。

七、注重问题探究思路设计与研究

例如:2004年文综考试36题,探究主题是“白尘暴”中盐尘来源,它按问题探究思路设计,问题逐步给出,注重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为探究主题服务。在评析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八、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

地理学科具有两大特点:一综合性,二地域性,应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问题情境,如学习火山喷发,锋面移动与天气,地球运动等等,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境,创建直观、动态,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印象深刻,激发问题意识,有助于问题提出,释疑、解决、评价。

上一篇:加强口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下一篇:“问题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