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工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03:42:25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工业中的应用

摘 要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距今已近200年,虽然国际贸易的规模、范围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比较优势理论仍然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规律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该理论中国工业产业贸易高速增长,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劳动密集型领域的比较优势。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业领域国际贸易竞争,阐述了中国工业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国家经济的原理。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工业领域 竞争

中图分类号:F064.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in Chinese Industry

MU Ke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Although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as came out nearly 200 year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plays the role of regular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hile the scale, scope and modalit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huge change. Regarding to this theory,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industrial proper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to us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 industry competition,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lays on of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al property; competition

1 比较优势理论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于19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表明任何国家或企业,都可以根据产品生产成本及效率进行分工,每个国家或企业出售最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仅购买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就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取比较利益,①这也就是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是价值规律在国际竞争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客观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有一定的理论前提:(1)两个国家或企业,两种产品或服务;(2)国家或企业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各个国家或企业间的自由贸易是市场经济下进行的,完全独立竞争;(4)其产品或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在不同的国家或企业间则不能流通。这也就说明比较优势理论有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有三个:一是生产资本;二是劳动,三是技术资源。赫克歇尔――俄林原理提出,生产资本和劳动是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②从社会角度看,国家的比较优势受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政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主要表现,它来源于国家的经济基础,又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化能够对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架构成分――劳动者产生影响,指导其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文化也是比较优势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及其特有的文化传统,长期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精神世界,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发展。③

2 比较优势理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指导作用。人类社会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大范围自由流通并逐渐优化,工业生产分工日益专业化并且更加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关税的降低和各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全球市场走向一体化。当前工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正在由过去的自然资源开发转向知识技术创新,同时工业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并不断升级,推动了工业领域的细化分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提供的必要条件,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生产和提供某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同时生产要素也可以在各个国家、企业、个体之间相互转移,信息化与资源共享成为必然趋势,独家的比较优势不可能是一个国家长期拥有的。

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要素之一,竞争是工业领域的长期主角。工业领域产品的竞争主要包括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品牌等方面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既要关注工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提高自身产品比较优势,确保其市场地位;又要关注其他竞争对手产品价格、设计能力、市场份额等来实现效率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或企业的产品缺乏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在大环境中不具有价格竞争或质量竞争的比较优势,那么比较优势理论的市场竞争规则迟早会无情地让其出局。

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林毅夫提出企业自生能力(viability)这个概念,从而联系起了市场竞争与比较优势这两个概念。④例如,在当前的世界贸易体系中,俄罗斯可以在资源密(下转第56页)(上接第14页)集型工业领域表现出强大竞争力,美国可以在高新技术工业领域表现出强大竞争力,这些都是工业领域比较优势的体系。因此,在工业领域严格遵循比较优势的规律,是国家取得贸易利益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3 中国在现代工业比较优势分析

在经济一体化、工业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在工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需要随之变化。即使比较优势理论不够完善,但结合中国的工业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的发展战略仍然应该适当考虑比较优势战略。

3.1 中国现代工业的比较优势

总体上来看中国工业产业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科技资源和技术实力不具备行业竞争力,但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比较优势,⑤比如:(1)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中国具有各行业不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数量多成本低,分布集中。(2)物产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比较优势,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丰富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物种资源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3)人才资源比较优势,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科技人员数目较多且分布行业广泛。

3.2 运用比较优势应该注意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是一种成熟理论,但在运用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1)防止单方面的过热高投入,以免撞上“经济高墙”;⑥(2)加大对银行、证券、信贷等金融机构的整治,加大监管力度,尽量减少工业产业对贷款的依赖,防止出现过度融资等局面;(3)虽然劳动密集型领域是中国工业现阶段的比较优势,但应避免单一发展固定方向市场,降低优势变劣势的隐患,而应该选择性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工业领域;(4)在高新技术工业领域,应集中力量发展中国已经有一定基础且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通讯技术等方面;(5)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

注释

①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华夏出版社,2005:190.

② 孟凡涛.比较优势创新论.山东经济,1999(5):56-57.

③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68.

④ 林毅夫,刘培林.“赶超战略”恶化收入分配.领导者决策信息,2002(46):26.

⑤ 林毅夫,蔡舫,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1999(5):8-10.

⑥ Paul Krugman.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Foreign Affairs,1994.

上一篇:基于博弈论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 下一篇: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有意义”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