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透析

时间:2022-09-15 03:23:51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透析

[摘 要]现代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透析制造业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通过形成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导向的综合性理念、树立精细物流观念、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实施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改进成本核算体系、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等措施来挖掘企业物流成本的潜力,充分发挥利润源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49-03

随着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优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多数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从最初的减少物质资源消耗的“第一利润源泉”,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第二利润源泉”,进而转向追求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物品在时间上和空间位移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据统计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4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同比增长15%,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呈加速增长态势。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7.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运输费用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保管费用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5%;管理费用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如此高而且快速增长的社会物流费用使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而美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10%,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仅为6.5%。因此,降低企业巨额的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企业物流成本的特点

1.1 物流成本具有总体性

企业物流成本虽然是各个功能活动成本总和,产生于企业从事物流活动所耗费的资源,但物流总成本不是各子系统成本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具有系统性,贯穿企业制造业务的始终。因此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必须站在整体的角度,只有通过对系统运行的协调和配合,才能降低总成本,达到优化的目的。

1.2 物流成本的管理具有效益背反性

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两种: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其关系如下图:

(1) 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

如上图所示: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即上升,它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的关系,即投入相同的成本并非可以得到相同的物流服务增长。

(2) 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在物流的各项活动中,如果想要较多地达到某方面的目的,必然会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比如,某企业运送货物,在运送方式的选择上,如果将水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增加了运费,但是提高了运输速度,不但可减少库存,还降低了库存费用。

1.3 物流成本的分散性增加了企业成本计算的难度

企业物流成本的产生并不单纯集中在某个或几个职能部门,而是分布在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中,呈现出比较分散的态势。正是由于这种分散性,导致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的认识模糊不全面。另外,企业在以产品为中心的财务会计处理中,将涉及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进一步分散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也掩盖了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了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偏差。

1.4 企业物流成本的削减具有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是指由于自变量改变而导致因变量最终呈倍数剧烈变动的现象。企业物流成本削减的乘数效应是指物流系统成本的节约等价于企业总收入的倍数增加。假设一个企业销售额为200万元,物流成本为20万元,物流成本下降2万元,就可直接增加2万元的利润,相当于间接增加了2万元的销售额。“销售增十元不如物流省一元。”在物流上每少花一元就等于净赚了一元,而销售增加一元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净赚一元。

2 物流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获得市场占有率,必须要提高顾客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一靠质量,二靠价格。而物流成本对商品价格有着重要影响。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为企业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一般工业品从生产、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占商品销售价格的50%左右,而鲜活类产品、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需经特殊储存)的流通费用高达商品售价的70%。据美国相关资料显示,美国企业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约占总销售收入的25%。日本对物流费用调查的数据表明,物流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在10%~15%,特殊商品如啤酒、饮料等物流费用在30%以上。由此看出物流成本与社会物价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关系。2010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严重,物品价格攀升,居民购买力下降。典型的事例就是蔬菜在农民手里只有几毛钱而到达市场出售时价格确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影响,物流成本与价格息息相关。物流成本高导致价格升高,顾客满意度也会下降,因此,控制物流成本也是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虽然我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高达18%,几乎是美国的一倍,但也表明我国物流成本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3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库存周期长,库存成本高

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依靠人工完成购货、运输、制单,因此造成了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的现象。据统计,我国制造业企业成品库存约为15天,原材料库存约为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为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大量的库存占用了企业有限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3.2 信息化程度不高,空载率高

我国物流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企业信息化程度没有被管理者重视。有的企业虽拥有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少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物流管理当中,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物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加之缺乏先进的物流配送网络系统支持,在交叉配送时容易造成混乱局面,这就直接增加了物流运输、配送成本。物流信息不畅通主要表现为空载率过高,导致运输配送上的成本巨大。我国货运的空载率比发达国家高出60%多。

3.3 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受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影响,物流成本不实行单独核算或者单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物流成本中的“材料采购”、“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等项目混杂在一起,这就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把握物流各个环节上的成本发生的情况,也就无法得知高成本环节所在,物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物流成本很难发挥“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

3.4 缺乏战略成本管理理念

企业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重视战略成本,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即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却经常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如更多地关注仓储、运输、配送等相关环节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4 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4.1 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导向形成物流成本综合性观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该从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入手,对企业成本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和管理。

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之一是物流总成本最优化。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并不等于总成本中各个单项成本最小时的简单的累加,而是综合成本的最小。所以,在考虑降低物流成本时务必要考虑各个单项物流成本之间的相互关联,把各个单项费用综合起来考虑,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优化。这对于构建和优化企业物流系统,有效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寻求降低物流成本有效途径有着重要意义。

4.2 树立精细物流观念

精细物流就是,现代物流对于制造业企业产生作用的时候,整个生产环节不能有失误,按照时间和时点的要求,实现这个过程。物流要和企业的生产指标进行挂钩,即它的利润额、营业额、资金周转的速度,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和它的物流的每个环节相对应,进行挂钩来处理的。

4.3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物流作业的核心,是实施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是物流现代化实施和运作的必要途径。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对物流职能进行充分控制,最大范围内降低牛鞭效应,使之减少传统手工环节,降低库存,并且能够增加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节约各项沟通以及运营成本。

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开发商的沟通、磋商,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化物流中的作用。

二是加大对物流技术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条码技术、EDI技术、RFID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高效率化,带给企业最简洁的作业流程与高效的配送效率。

因此,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加快了流通资本周转,缩短了商品供应时间,实现了对运输、配送成本、仓储成本和企业人力成本的节约。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4 以战略为导向,优化供应链

供应链实际上涉及计划、执行和控制的三个方面,很多的物流问题,运输、仓储、配送,都是属于供应链的操作环节,包括第四方物流的问题,物流更多地涉及计划和计划执行以后的控制问题。因此,以战略为导向通过企业战略、战术和实施的各个层面整合,实现供应链在整个链条中的优化。

4.5 企业选择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全部或部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以此来控制物流成本。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以某小型制造企业一个月采用自营物流模式与外包物流模式所发生的费用为例比较两种物流模式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如下表: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费用成本比较,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选择时可以采用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每月可节约成本12000元,当然也可以采取单项物流业务的委托。企业要通过比较分析各种物流运作模式,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物流实施方案。

4.6 建立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

由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没有物流成本的单独项,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导致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中剥离出来。因此,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使物流成本准确反映。作业成本法是以ABC理论为基础,通过跟踪反映作业情况,计算各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从而评价作业业绩和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运用作业成本法,能够获得相对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在财务人员登记有关账户后,由物流成本核算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有关账户,同时设置统计台账,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由物资部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发生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根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和统计台账编制“物流成本分配表”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4.7 加强企业职工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意识

物流成本的控制不仅仅是管理者或者是物流部门的任务,而是整个企业的任务,应该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成本意识”。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成本效益管理培训,在员工中树立起“战略性成本”的意识,将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 结 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加剧的同时,也要加强合作。作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国,在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降低物流成本是很重要的方面。本文提出以战略性成本为导向形成物流成本综合性概念、精细物流观念、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实施高效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改进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加强企业员工的战略性成本意识等措施来控制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朱长征,屈军锁.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55-58.

[2]柳啸.浅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J].管理科学,2009(4):186.

[3]李散绵.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新思路[J].中国市场,2011(19):19-20.

[4]陆清华.信息技术在我国配送中心应用现状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228.

上一篇:基于模糊评价法的企业转型因子识别分析 下一篇:浅议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市场情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