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反复”修辞格对比分析及翻译探究

时间:2022-09-15 02:35:53

英汉“反复”修辞格对比分析及翻译探究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要:一篇文章中修辞格的妙用往往决定着它的文采和感染力,“反复”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格,在汉语和英语中随处可见。本文试图从定义、心理基础、修辞效果、分类等角度比较英语中的“Repetition”和汉语中“反复”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在两者的互译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取适当的策略。

关键词:反复;修辞;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29-02

一句“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的俗语道出了我们用语言交流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而且要真切、适度、生动有力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说话者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语言因素的作用,选择语言手段,于是各种各样的修辞格便应运而生。作为汉语传统的修辞方法之一――反复,又叫复沓、复迭,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相同的某一语言部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英语中也有对应的修辞格“Repetition”,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迥异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二者除了其产生的心理及美学基础上的相似点之外,在分类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从而使得在该修辞格的翻译上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等。

一、反复与“Repetition”之同

(一)相同的心理基础

语言中反应的形式结构是人类心智运作的产物,修辞格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是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反复还是“Repetition”的产生和运用,同样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情感、感知和联想等。当人们在对事物有强烈深切的感触时,当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脑海里产生某种意念时,便会产生情感冲动,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这便构成了反复产生的原动力。这是反复产生的一种心理基础,它多用于各类文艺语体中。记叙文中的反复侧重于突出某一事物,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表现人物性格。在议论文中,反复侧重于强调论点,强化思想感情和语气,分清条理。诗歌中的反复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表现强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强调主题,增强语气。例如:鲁迅的一句“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反复重复的“沉默”,不仅没有让人感到累赘,反而将对民众愚昧的强烈控诉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相同的修辞效果

修辞研究不仅要探讨说话者怎么说,更要涉及听话者对传递出的信息作何反应,即听者的感知和联想,以达到明确和突出说话者主题思想的效果。陈望道先生曾指出反复是“同一事物的层见迭出”,即说话者反复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惊讶、悲叹、讽刺、不满、迟疑、绝望亦或是赞美,从而对听话者的感官造成强烈刺激,就会引起人们对该事物的高度重视,听话者便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与说话者产生同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的国歌,反复召唤民众“起来”和“前进”,无论是对曾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还是如今担当着富国强民重任的华夏子孙,都会从这些反复吟唱的话语中联想到中国曾经受苦受难的岁月,并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建设的重任迫在眉睫。

(三)表现形式的相似性

既然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那么用于强调某种情感的反复修辞格当然也有多种表现形式,汉语虽然和英语的形态结构上有所差异,但在某些表现形式上还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有词、词组和句子或某一句式的反复。

二、反复与“Repetition”之不同

(一)汉语中反复的分类

汉语修辞学一般着眼于所反复的语言单位的连续或者间断,把反复分为“连续反复”(或称“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或称“隔离反复”)。前者的形式是连续说出反复的部分,中间没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间隔,可分为词的连续反复、词组的连续反复和句子的连续反复;后者则指有其他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间隔在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其可分为隔词反复、隔词组反复、隔句反复、隔段反复、首尾反复等。

(二)汉语有的反复

由于古汉语中单音词的使用占很大比重,字又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所以字的层次上的反复便成为汉语的一大特色。一种是复辞,即同一个字或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而语义却不相等。例如,咸阳一家外婆桥餐厅打出“中吃中看中国菜,外扬外溢外婆桥”这样的广告,其中前半句第一、二个“中”是动词意指“中意”,第三个则是专用地名,后半句前两个“外”与“内”相对,后一“外”则又是一专有名称。以上这些例子充分体现了汉语单音的特点,不仅通过重复强调了动作,加强了语气,而且和谐匀称的音节显示了汉语特有的音律美。

(三)英Z“Repetition”的分类

英语中的“Repetition”同汉语中的反复一样,也是重复同一词、句、段,以强调和突出某种情感,从而达到让听话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比起后者,“Repetition”中也存在着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但分类更加细化。关于“Repetition”的分类,很多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如果说汉语是从大体着眼于反复的语言单位的连续或者间断,把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那么反复在英语中则着眼于所重复语言成分的不同位置、词的变化形式和词义三方面来划分英语反复辞格的种类。

1.根据反复语言单位的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类:(1)首语反复(Anaphora),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诗行、分句或句子的开头重复相同的词语或词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反复。(2)尾语反复(Epistrophe),指在连续的诗行、分句或句子的结尾重复地使用一个单词或短语。(3)首语反复+语反复前(Symploce),指一句的首语和尾语与后一句的首语和尾语分别相同,在一个语言片段中同时出现首语反复和尾语反复是首语反复和尾语反复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手段。(4)首尾反复(Epidiplosis),即在一个句子的开头和末尾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短语,形成首尾呼应,这种反复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尤其在俗语中经常见到。(5)尾首反复(anadiplosis),指在前一句的末尾和后一句的开头重复同一词或短语,这种形式与汉语中的辞格“顶真”或“联珠”很相似。(6)逆转反复(antistrophe),也叫交错反复,是指按颠倒的次序重复一个词或短语,它可使语言清新活泼,揭示了语言内容的相互关系。

2.由于英语比汉语更注重形态变化,使其辞格“Repetition”也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词汇形态变化,英语中有同根词的反复(Polyptoton),指同一个词在同一个句子中,以不同的格、词形变化、语态变化等作修辞上的反复。由语义不同而产生的同词异义反复(Antanaclasis),是指同一词以相同或相近的语法形式在同一句子中以不同的词义重复出现,这与前文提到的汉语中的复辞有些相似。

三、反复与“Repetition”的翻译探究

辞格的翻译,就是译者与辞格文本在进行对话。要想将原文辞格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传递给读者,这就要求译者要对两种语言的辞格的用法和效果了如指掌。鉴于汉英中反复修辞格的同中存异,以及两种语言特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很难做到两种文本中反复的翻译完全对等。事实上,对于辞格的翻译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原语中的反复辞格,尤其是那些鲜明的语言特征,应该尽量在译文中显现出来;林肯在演说中的“…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通过对“people”的重复,再加上of、by和for三个介词的巧妙使用,将其以“民”为主,人民至上的思想全面透彻地表达出来。翻译时我们要尽量保留这种反复,可译成“……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存大地。”如果做不到完全对应,可以采用些变通的手段,只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即可。这就要求译者非常熟悉两种语言的结构或形态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反复做出相应调整。另外,必要时还可以将原文未传递的情感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展现给读者,尽量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结论

反复修辞格一反语言应言简意赅的常规,积极地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以表达说话者某种强烈的情感,具有其他修辞手段不能企及的语言艺术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和调内容重点,抒发强烈的情感,还能加强文章气势,加强节奏感。其在英汉语中大致对应,具有类似的定义、相同的心理基础和表达效果,并都用于演说、诗歌、小说、论说文等各种文体中。但在对其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由于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及习惯表达方面有很多差异,我们在做到尽量对等的前提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恰当的策略,以期其在译文读者中达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霞.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10-13.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6-11-29

作者简介:杨琦(1984-),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 下一篇:对分课堂在《包装造型与装潢》课程中的应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