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幼儿课外阅读

时间:2022-09-15 12:01:00

怎样指导幼儿课外阅读

【摘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过早的知识传授,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怎样教会孩子阅读即成了广大幼儿老师亟待决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课外阅读 方法

教会阅读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培养孩子"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立,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乃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独立的人。"教会学法是一种高层次面向整体与未来的教育观。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随着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幼儿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幼儿的课外阅读,对其知识水平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并扎实加强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认识,工作以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提升学生对文本学习的趣味。

要想孩子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首先得提升对文本的兴趣。苏教版幼儿教材,图文并茂,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为一体。我们在教学时只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趣味性,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说"插图",编"故事",演"篇章"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提升文本学习的趣味,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2.创设自由的阅读时空,让学生快乐阅读。

每天下午上课前的15分钟,是我园校学生静心读书的好时光。孩子们在书海中尽情地畅游,一个个手捧书卷,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3.老师积极参与,共享快乐阅读。

(1)共同感悟。这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木偶奇遇记》等,一起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赏精彩的片段,一起悟作品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从而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又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2)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读书节"的相关活动。"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美文诵读比赛,成长报比赛等。我自己也积极参加学校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备课、上课比赛。孩子在积极参与中投身活动,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

二、选择合适读物

孩子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都处在一种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因而对阅读教材的选择从深度、广度及趣味性方面都必须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才能既提高其阅读兴趣,又提高其知识水平。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乐趣的教材才能引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为此我们介绍了一些民族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山川名胜以及动物趣话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感知,引起情绪上的体验与共鸣,进而产生情感那理性的升华。

2.注意教材的美育。孩子身心发展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自然也应该是美的,因而教材的选择应该注意美的特点。为此我们在选择教材时注意了教材内容的思想美,人物精神的人格美,叙述描写的语言美,借以使儿童得到美的陶冶与健康发展。

3.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幼儿教育的要求,阅读教材的选择注意了"课内、课外"的相结合的原则,课内注意指导阅读方法,课外结合辅导,使课内学习成为课外发展的基础,课外阅读成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运用。

三、运用多种方法

幼儿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因而必须教会他们掌握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如:1. 避免单一法。书的内容不要单一的选择某一类,既要选择浅显易懂,又要兼顾多样性,关于科普的,童话的,艺术的等等,都要让幼儿接触,开阔幼儿的视野。对于幼儿图书的选择,要能足够的吸引幼儿的眼球,色彩和样式设计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颜色要选择偏于鲜艳的,书本的大小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2.情感体验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充满深情的阅读才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情感体验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直接体验,如扮演书中的人物和角色,使其与书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有身临其境之感。3.分享阅读法。有条件的父母,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幼儿一起读书。实验表明,有父母陪同读书的孩子更有兴趣读书,而且坚持的时间更长。父母可以与幼儿共同读书的时候,共同讨论,加以引导,这样的读书效率会更高。同时父母在与幼儿读书的过程中,加强亲子关系。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4.比较阅读法。识木见林,通过较关的阅读材料,找出共性差异所在,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而且能使他们深化思维,提高分析力。

工作以来,我在伴随孩子课外阅读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还有许多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完善。

上一篇:以“生”为本,备好“导学案”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