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的探讨

时间:2022-09-15 10:38:26

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的探讨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许多低收入者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缺少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手段。小额保险是按照公认的保险原理运营的、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一种保险,具有条款浅显易懂,核保简便,经营流程简单等特征。小额保险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的必要性,对我国开展小额保险提出政策建议,力图能对小额保险在我国开展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额保险;必要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63-06

低收入人群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其它人群是类似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微小的风险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制约低收入人群获得保障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他们无力支付高额的保费。小额保险是专门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险服务的一类保险。它有别于传统的商业保险,没有复杂的支付和索赔程序,让身处偏远地区,无法得到各项证明文件的低收入人群可以参与保险。它索赔及时,商业保险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进行索赔程序,而它只需几天,甚至可以即时索赔,可以及时弥补风险给低收入人家庭带来的损失。小额保险还有价格低廉的特点,让有购买保险意愿,却无法承受高额保费的低收入人群能够参加保险,从而更为合理地管理他们的风险。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水平势在必行。在我国积极开展小额保险不仅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提高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小额保险的涵义及特征

(一)小额保险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小额保险不同国家的保险界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国家认为小额保险是低收入家庭的风险防范工具,有的国家认为是保险额较小的保险,有的国家认为是保费低的保险,还有的国家认为是为在非正规经济中就业人员服务的保险。目前,关于小额保险的权威定义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国际贫困扶助协商组织(CGAP)的界定,小额保险主要是面向低收入人群,依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所涉及成本按比例定期收取一定的小额保费,旨在帮助低收入人群规避某些风险的保险。[1]二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关于小额保险的定义:小额保险是依据公认的保险惯例(包括保险核心原则)来运营的,是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这意味着小额保险承保的风险仍需依照保险原则进行管理,并由保费提供资金。虽然上述两种定义表述方式不同,但关于小额保险的核心涵义是统一的,即小额保险是一种在成本、期限、承保范围和供应机制等方面适用于低收入市场的风险分担性产品。从小额保险基本定义中可以看出小额保险包含两大要素。

1.符合基本的保险原理。小额保险同传统的保险一样,也遵循大数法则等保险原理,通过收集的保费对其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从而转嫁和分散低收入人群的风险。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小额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即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小额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手段。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小额保险都是符合基本的保险原理,符合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定义。虽然小额保险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但不同于政府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援助。因为政府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援助资金不是来源于保费,而是来源于税收,给付也不是根据风险补偿和保险原理确定。

2.服务低收入人群。长期以来,低收入人群一直被商业保险机构所忽视。在保险行业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保险仅服务于高收入者;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由于他们支付保费能力低,购买能力较弱,所以被排除在商业保险服务之外。与此同时,很多低收入人群因在非正规经济环境中工作,因而没有被政府所提供的社会保险覆盖,从而导致低收入人群既没有合适的商业保险产品可购买,也没有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风险。而小额保险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对于小额保险,许多人存在两个误解,一是认为小额保险之所以“小”是由于其所承担的风险范围相对较小;二是认为小额保险之所以“小”是由于其风险承保人的规模小,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了低收入人群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低收入人群的保险产品。同时小额保险也已经同其它保险一样,除了可以承担低收入家庭最关心的风险――疾病和死亡以外,也开始承保一切可保的风险,开发了小额财产保险,甚至还有家畜保险。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额保险是金融服务与社会保障的综合体,它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它类似于小额信贷,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一种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同社会保险一样,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保险人为了开拓新市场,因此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小额保险服务,从而使那些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的低收入人群得到保障。虽然其出发点与社会保障不同,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即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保险法》对保险的定义是:保险就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并没有对小额保险作出专门的定义。但是根据我国《保险法》对保险的定义和小额保险的内涵,我国小额保险的定义可以采纳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关于小额保险的定义,即小额保险是依据公认的保险惯例(包括保险核心原则)运营的,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

(二)小额保险的特征

小额保险产生于传统保险之后,是传统保险的衍生物,它必然具备传统保险的一些特征: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将风险进行集中管理;运用分散风险方法,使承保人获得保障;以通过定期收取保费、达到规定的标准给付保险金的形式办理。与此同时,由于小额保险针对特殊人群,与传统保险相比较,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

1.价格低廉。与传统的保险相比,价格低廉是小额保险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小额保险服务低收入人群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收取较低的保费。也正是因为保费低的特征,小额保险才引起认为只有“有钱人”才可以参与保险的低收入人群的注意。以小额保险比较发达且贫困人口占比较大的印度为例,在该国近11亿人口中,只有不到10%的人享有医疗保险。但在小额医疗保险出现之后,近1000万人购买了小额医疗保险,而他们每个人每年只需交50卢比(1美元约合44.7卢比)的保费,这个数字仅占每人平均收入的1%。小额保险低廉的保费使其产生巨大的市场号召力,这也是小额保险能够打入低收入市场并且长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2.针对特定风险。与传统保险相比,小额保险更关注保障型业务。传统保险的保险标的所涉及的范围比小额保险更广泛,这意味着其保费更高。事实上,有些风险发生概率非常低,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并不是优先关注的风险。因此,小额保险将保险标的定位于低收入人群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而且是一旦发生将会给于低收入家庭带来毁灭性后果的风险。例如,一种小额保险产品专门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男主人的工伤。因为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男主人工伤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

3.浅显易懂。提起传统的保险,一般人都会觉得它的保险条款繁杂。小额保险的目标客户群,有许多人对于法律概念与索赔程序闻所未闻,保险意识淡薄,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一些人目不识丁,让他们去了解并购买一个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即使有专门的业务员为他们讲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小额保险发展的早期,因为保险产品复杂而丢失许多潜在客户的情况时常发生。小额保险提供商在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产品简单易懂的重要性。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只想知道,需要花多少钱,怎么样付钱,能够让他们得到何种保障。因此现在的小额保险产品都是简单易懂,符合低收入人群的要求。

4.流程相对简单。流程简单既是由小额保险客户群的特征决定的,也是开办小额保险的保险机构降低成本的需要。保险公司简化展业、承保、收费和理赔过程,使小额保险易于销售、易于管理,同时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减少公司费用成本和隐性成本,从而最终降低保费。当然简化流程并不代表降低服务标准,低收入人群对产品品质同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简化流程应着眼于对低收入客户而言内在价值较低的不必要环节,从而把最有价值的保障和服务传递给低收入人群。

5.最大限度的覆盖。保险公司的传统保险业务倾向于排斥低收入人群,而小额保险通常尽可能地覆盖低收入人群。小额保险最大限度的覆盖特性源于业务特征的需要。由于保险额小、保费低,前端严格的核保和刷选,例如查找病史、体检、生存调查等会增加保险公司的成本,因此排除高风险的投保人的工作从一开始就被小额保险提供者放弃了,因而只有通过覆盖尽可能多的被保险人来有效地分散风险,从而通过规模创造效益。

6.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期的小额保险几乎都是非营利性的,他们一般由民间组织发起或非政府组织提供。当时,小额保险专门向收入很低,且无法承受商业保险高保费的人群提供。随着小额保险发展,它的作用、影响力和市场前景逐步被政府、低收入人群和保险公司认识和了解。于是有些政府将小额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以弥补政府机制的缺陷,以便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参与到小额保险之中。与此同时,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开发小额保险市场,尝试向低收入者提供小额保险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额保险被分化成两种,一种保留了其不营利的本质特性,继续由民间组织提供,另一种则开始被保险公司以薄利多销的原则进行售卖。

小额保险作为日益受到重视的金融扶贫手段,目标就是让低收入者获得保障,让低收入者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伤致贫的贫困陷阱。不管哪种类型小额保险都具有稳定社会持续发展、安定社会生活的社会效应,同时有积累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低收入人群在社会人口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稳定性将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性。

二、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农民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低收入者集中在农村,而农村人口基本保障明显不足。改革开放前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五保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基本失效和瓦解。现在广大农村除了政府救济和正在推广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外,基本没有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为农村提供的最低层次保障是严重不足和缺位的,而且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涉及不够全面,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只覆盖了不到10%的农村人口。同时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的需要。[2]

小额保险既有商业保险高效的运作方式,又具有社会保险的普遍性。因此它可以弥补以往单纯由政府或商业保险提供保障的不足。开展小额保险业务,对所有农民的保障水平大有裨益,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二)有利于增强低收入人群风险防范能力

低收入人群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其它人群是类似的,不同之处在风险的影响程度,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许多被高收入者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打击,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比如疾病,因为医疗费用超过了家庭收入,而他们又没有医疗保险来替其支付医疗费用,所以低收入者都有生不起病的尴尬。除此之外,死亡、残疾、财产损失、子女教育、庄稼收成不好、家庭被盗等等风险都影响低收入家庭的未来,因为收入的损失与花费的增加往往同时来到,即使是花费微小的增长都会给低收入家庭带来令人难以喘息的压力。

通常,低收入人群在遭遇风险时可采取的策略有:调整消费,减少支出,或者就是动用储蓄,甚至是变卖家产。然而事实是,低收入人群只能减衣缩食,降低消费。因为他们根本无钱可储,更不用说拥有家产。小额保险可以有效地帮助低收入人群防范风险,增强低收入者抵御分险的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各项保障机制的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保障,是政府提供的最低层次的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第二层面的保障,是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较高层次的保障。由保障对象所在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采用团体福利的形式,由商业人身保险和社会保险机构等采取自愿和市场运作化的模式,辅之政府以税收等优惠措施,实现保障水平和出资规模的相对应,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三层面的社会保障,是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满足社会比较富裕的人更高层次上的需要,是属于高端的社会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仍有许多低收入者在第一、二层面的保障仍严重缺失和不足。

从小额保险的属性来看,既可以为没有社会保险的低收入人群提供第一、二层面的保障,也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商业性质的保险,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必需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3]

(四)有利于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体系

传统的商业保险一直把客户群定位于高收入人群,而忽略了位于金字塔底层的低收入人群。

传统的商业保险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富裕阶层。在这个领域,客户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人群,能够承担商业保险的保费,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是自愿购买的产品,如人寿保险和法定产品(如机动车第三方责任)或者财产保险。低收入阶层是政府的社会保险应覆盖的范围,包括养老金、残疾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障等,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不完善,实际上位于中等阶层的很多人,也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位于中等阶层的人群是我国保险市场的一个空白。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可购买。这部分人群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人数众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利用小额保险开拓这部分市场,不仅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而且可以弥补保险市场空白,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4]

吴定富主席多次强调: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是当前保险业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保险公司把低收入人群纳入保险的服务范围,不但拓宽了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领域,而且使保险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农村保险市场覆盖率远远低于城市,低收入人群保险覆盖率远远低于高收入人群。保险公司应不断促进小额保险市场的发展,扩大保险覆盖面,下大力气拓宽小额保险的服务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保险资源覆盖不均匀的局面,完善我国保险市场。

三、我国开展小额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小额保险发展

1.加大小额保险的宣传力度。国际经验显示,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是成功开展小额保险业务的必要前提。首先,政府应该提升对小额保险的认识。大力发展小额保险不仅对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提高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意义。[5]因此,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小额保险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小保险的宣传,为推动小额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要改变保险公司对小额保险的认识。虽然很多保险公司逐渐认识到低收入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但对于发展小额保险,仍存在一些困惑,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小额保险的宣传,更新他们狭隘的观念,让保险公司摒弃旧的观念,加大发展小额保险的各项投入。保险公司应从关注民生、做大做强保险业的高度,深入理解小额保险,扎实推进小额保险的发展。国外小额保险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只要勇于创新,找到适合低收入人群的产品和经营机制,同样可以盈利。

2.提供税收优惠支持小额保险发展。鉴于小额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及发挥的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为小额保险发展提供税收政策支持。(1)减免保险公司经营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营业税,提高保险公司开办、经营小额人身保险业务的积极性。(2)减免保险公司营销员销售小额保险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尤其应该减少农村保险营销员的税收负担。在农村开展保险营销业务的营销员与城市营销员承担着相同的税收负担,但农村的保险环境、展业成本、平均保费等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区别。小额保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是保费低、保额小,营销员销售该产品可提取的佣金难以弥补其展业成本支出。因此,政府在加强对小额保险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考虑,应减免营销员营业税及所得税,促进小额保险健康发展。[6]

3.提供保费补贴促进小额保险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安排资金进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极大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小额保险和农业保险类似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小额保险的发展初期,国家也应对小额保险给予一定保费补贴,促进小额保险发展。受政府财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针对所有低收入人员进行小额保险保费补贴既不具有现实性,也不具备可行性。但是,从保险对象上看,可以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属等特定的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额度的小额人身保险保费补贴。从补贴的险种上看,可以是针对小额健康险和小额寿险的部分产品。这样既探索了小额保险发展的新模式,保证了小额保险业务的覆盖面,又体现了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特别关注。[7]

(二)培育健康有序的小额保险市场

1.制定小额保险市场的准入标准。小额保险市场是一个特殊的保险市场。小额保险客户大都缺乏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当面临风险时,往往容易致贫返贫。他们大都存在依赖救助或援助的想法,因而,当面临风险时,存在欺诈骗保的动机。对于保险人来说,一方面要加快理赔速度,巩固小额保险市场,同时又要控制较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处于两难境地;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较高的教育成本和经营成本,以及必须开发这个保险市场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有效兼顾和协调其各方权益,稳步推进小额保险市场的发展,是保险监管部门必须综合权衡重要问题。因此,在大力推进小额保险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要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

准入标准是指对进入小额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制定的一系列最低要求,以逐步完善小额保险市场体系,促进其稳步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偿付能力要求。经营小额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现行偿付能力的有关规定,达到最低偿付能力的资本要求,从源头上保护被保险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如果存在其他专营小额保险的组织,也必须达到一定的偿付能力要求,纳入统一的保险监管体系之中。

(2)独立的管理部门。经营小额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设立专门的小额保险管理部门,肩负促进小额保险发展和管理的职责。在公共资源的利用上,小额保险管理部门可以依靠其他专业职能部门,如精算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分销售渠道管理部门等。但是,必须要求有独立的信息系统支持相应的发展决策和风险控制。

(3)独立的小额保险产品。对进入小额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来说,必须有相应的小额保险产品的支撑。小额保险产品的开发,应遵循“简单、通俗、低保费”的要求,按照现行产品管理规定向保险监管部门报批或备案。

(4)服务能力要求。对进入小额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应该有严格的服务能力要求:一是保险公司在开展小额保险业务,必须具有与经营区域和经营业务相适应的保险服务能力。鼓励保险公司在乡、镇设立农村营销服务部,甚至在行政村设立农村服务网点,或者通过保险中介机构开展小额保险业务。二是保险公司必须对营销员加强小额保险市场保险知识较,加强小额保险营销员的管理和培训,强化其保险知识储备和诚信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保险公司在开办小额保险业务时,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提供客户权益告知书或进行投保风险提示。四是保险公司应有效利用中介机构的网络及服务优势,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同时加强其培训和管理。五是保险公司必须按照保监会统一制定的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小额保险统计制度和统计信息子系统,客观真实地反映小额保险发展情况。[8]

2.建立规范的小额保险市场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保险监管部门为准确掌握保险公司小额保险业务的发展规划、发展进程,以及小额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保险公司提出的信息交流方面的要求,和对保险监管部门提出的加强对小额保险市场调研和监管的要求。主要内容有:

(1)保险公司在申请市场准入前,应制定详细的小额保险市场发展规划,作为申请准入附件向保险监管部门报备。包括年度覆盖人群、网点建设规划、风险控制措施、保险知识教育计划、理赔服务承诺、人员本土化策略、小额保险市场占有率、入户率等基本内容。

(2)保险公司在市场进入后的情况反馈作为日常性或专题性工作向监管部门报告。包括日常的季度分析制度、存在问题的情况反馈、开拓创新的先进做法、投诉处理、理赔服务、人员教育培训、以及规划执行情况等基本内容。

(3)保险监管部门的市场调研、日常监管和协调要求。保险监管部门应在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小额保险市场基层,将市场调研、现场监管和协调工作贯彻其中,把握小额保险市场发展规律,严防欺诈误导及骗保案件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公众利益。[9]

3.维护小额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小额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一个脆弱的市场。在小额保险发展初期,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小保险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小额保险市场的发展。一是针对小额保险的具体情况调整规章制度和监督方法,遏制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进行市场分析,及时发现小额保险经营的异动情况,加强对小额保险机构的风险提示;三是对熟悉低收入人群且受其信任的销售渠道进行监管;四是建立适用低收入保险客户的投诉渠道及解决机制;五是确保保险公司提供属实的财务报表,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六是制定小额保险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规定内部控制范围;七是强制那些未受监或受其他部门监管的小额保险机构申请执照。■

参考文献:

[1]吴晓慧,张巍,刘虹.我国“三农”保险市场开发探讨[J].保险研究,2005,(11).

[2]梁涛,方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皮立波,李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保险需求与商业性供给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

[4]魏巧勤.保险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肖云,石桂珍.青壮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倾向微观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4).

[6]许兵,王赛花.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城乡经济因素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下).

[7]张跃华.河南省农村互助统筹保险模式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2).

[8]Scott E. Harrington, Gregory R. Niehaus 著,陈秉正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Nyman, J.A. The Theory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Stanford,,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M],2002.

上一篇:我国保险业效率变化研究 下一篇:金融企业服务品牌内化的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