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泪液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5 09:59:38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泪液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53-01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应用人工泪液后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应用典必殊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典必殊眼膏;B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于术前、手术后1 天、1 周、3 个月对60 例患者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T) 和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I 和干眼症状检查, 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A组和B组在各项检查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天及术后1周B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比A组明显延长,角膜染色项目上B组均明显分值较小,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月泪膜破裂时间B组大于A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各时间段B组无干眼症状患者占比率均明显大于A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 改善干眼症状。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泪膜; 糖尿病;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试验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成为白内障的主流术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增加,行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明显。目前研究[1] 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稳定性下降, BUT 明显缩短,泪膜脂质层破坏。泪膜功能异常是导致干眼症、角膜并发症等多种眼表疾病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 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自觉眼干涩、畏光、烧灼感等不适甚至导致干眼, 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对于我院临床上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人工泪液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60只眼:未避免另眼别的影响,均选取行单眼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46-80岁,平均(70.77±8.287)岁。均经内分泌科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排除既往眼病及眼科手术或眼部激光治疗史,排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影响泪膜的全身性疾病史。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1% 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为避免不同人工晶体舒适度影响,均选取术中植入法国ZEISS折叠型 IOL。采用自闭式颞侧角膜缘3.2mm隧道切口,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均无明显术中并发症。

1.3 术后用药

A组:术后第1 天起用典必殊滴眼液滴眼( 含0. 3 %妥布霉素和0. 1% 地塞米松) , 3次/日, 1周后减为2次/日, 2 周后减为1次/日, 3 周后停药;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次/日,持续2周;典必殊眼膏( 含0. 3 %妥布霉素和0. 1% 地塞米松),每晚1次,2周后停药。

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日.持续3月后停药。

1.4 检查指标

分部对于两组在术前、术后1 d、1周、1 个月、3 个月依次行BUT、SchirmerI、FL检查以及干眼症状的检查。

1.4.1 泪膜破裂时间(BUT)

结膜囊内点10g・L-1 荧光素钠,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用秒表记录最后一次瞬目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连续观察3 次,取其平均值。

1.4.2 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I text

采用中国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标准5mm @ 35 mm (Whatm an 41 号) 国产滤纸, 首

端反折5 mm 置于下睑结膜中外1 /3交界处, 5 m in后取出滤纸记录自折痕处滤纸润湿长度。此过程无表麻下进行。

1.4.3 角膜荧光素染色(FL)

采用0~ 12分制记录染色结果(将角膜划分为4个象限, 每个象限根据染色程度和染色面积分

为0~ 3分)

1.4.4 干眼症状

询问患者有无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设定无症状为0 分;偶有症状为0.5 分;间断出现症状为1 分;持续出现症状为2分。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7.0 软件。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术前检查A组和B组在、BUT、Schirmer I 和角膜染色三个检查项目上的数据在统计分析上无显著性差异。

(4)干眼症状

术前A、B两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66.67% 及60%, 术后1 天A、B 两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36.67% 及50%,术后1 周 A、B 两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40% 及53.33%, 术后1个月A、B 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56.67% 及80% 。

3 讨论

研究显示[2] ,糖尿病导致角结膜上皮损害及杯状细胞减少,可影响其黏蛋白的生成, 降低眼表面亲水性, 进而造成泪膜不稳定,角、结膜上皮形态及成分的改变可以影响泪膜,导致干眼病。金姬等[3] 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较少, 异常球结膜上皮细胞数较多。余玲[4] 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泪液溶菌酶、乳铁蛋白、泪特异性前白蛋白浓度降低, PDR 患者尤其显著。并且,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泪液分泌量减少, BUT 缩短. 以上均可见,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易患人群。

研究发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 BUT 明显缩短, 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和泪液分泌量明显增高, 同时泪膜脂质层的形态也受到明显破坏。术前表麻药的应用,术中眼表上皮的机械性损伤、术后炎性反应, 以及组织水肿、创口愈合和透明角膜切口阻断神经纤维中物质的运输障碍,均可导致术后泪膜的稳定性下降[5-6] 。刘祖国等[1] 认为, 手术后泪膜脂层和粘液层受到的损害直接影响了泪膜的稳定性。鉴于以上两大因素的结合,我们认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稳定性会进一步下降。致使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适, 甚至发生干眼。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该属于混合型干眼[7] 。

本研究显示,手术后第1 天两组都出现BUT 缩短, 而泪液分泌量增多, 这可能和手术对眼表面直接损伤有密切关系, 但B 组BUT 较A 组更长,并且角膜染色分值小于A 组, ,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术后1 天A、B 两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36.67% 及50%, 提示手术后当天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泪膜恢复及改善干眼症状有积极意义; 随着时间延长,B 组比A 组患者的泪膜得以更快更好地恢复。术后1周两组数据在BUT和FL上同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使用人工泪液能促进泪膜稳定,术后3 个月A 组各项泪膜检查基本恢复至手术前水平, B组泪膜破裂时间较A组延长, 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另术后1个月A、B 组无干燥异物感症状者占56.67% 及80% 。更提示手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能促进泪膜恢复和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

临床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出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是术后干眼的易患人群。人工泪液可吸附大量水分,增强眼表面组织的黏度, 并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 促进角膜上皮连接伸展, 使眼表上皮细胞尽快修复, 延缓泪膜破裂时间, 加速术后泪膜恢复,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经本研究,可见看出术后早期即常规辅以人工泪液,并适当延长用药尤为必要, 可使泪膜尽早恢复, 缓解眼干燥等不适症状, 提高术后患者的视功能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 罗丽辉 张振平 程冰 郑丹莹 陈伟蓉 林振德 杨文辉 刘奕志 张梅 肖启国 陈家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 中华眼科杂志 2002 年5 月第 38 卷第 5期 Chin J Ophthalmol, May 2002, Vol 38, No1 5

[2] TSENG S C, H IRST LW, MAUMENEE A E, et a.l Poss ib le m echanism s for the loss of gob let cells in mu cin-d ef icient d isorders[ J] . Ophthalmology, 1984, 91( 6) : 545-552.

[3] 金姬 陈丽红 刘秀伦 金岗生 楼善贤 方逢年 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研究

[4] 余玲 谢汉平 孟晓红 王仕军 余延基 2 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的初步研究 眼科研究2004 年 10 月第 22 卷第5 期 中华眼科杂志 2003年 1 月第39 卷第1 期 Chin J Ophthalmol , January 2003, Vol 39, No. 1

[5] Cho P, Brown B. The effect of benoxinat e on the tear st abil ity of HongKong-Chinese. Ophthalmic Physiol Opt, 1995, 15: 299-304.

[6] 张汉承. 泪膜的生理和病理. 见: 张汗承, 周祖濂, 主编. 泪腺病学.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2. 91.

[7] 朱姝, 贾卉. 糖尿病角膜上皮和泪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J ] . 眼科新进展, 2007, 27( 4) : 318- 319

上一篇:围心搏骤停期影响心肺复苏相关因素探讨 下一篇:对中老年患者的隐性心肌缺血病情的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