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山村PRESCHOOL实习记

时间:2022-09-15 08:45:52

美国山村PRESCHOOL实习记

冰天雪地里的探索

2012年2月,我在一所与众不同的preschool(相当于国内幼儿园的小、中班)里实习。为什么说它与众不同呢?因为这所preschool强调培养孩子天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它只收12名学生,由两位老师负责,Ms. April主要负责课程设计,Ms. Jane主要负责和艺术相关的教学活动与学校行政的资金管理。

2月的教学主题是五官与感觉。2月的第一天,孩子们就开始了他们对各种触感材料的科学探索之旅。早上8点20分,老师们在博物馆后院被白雪覆盖得严严实实的小土丘旁准备好了各种颜料、粉刷、滑雪板、呼啦圈、跳绳,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一来学校就把书包往冰上一丢,立刻投身于玩雪的伟大事业中。喜欢动的孩子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滑雪板,别看他们小胳膊小腿的,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冲上小土丘顶部,然后坐在滑雪板上沿坡滑下。有个小男孩觉得一个人玩滑雪板实在不够爽,就拉上他的小伙伴一起坐上滑雪板沿坡滑下。显然,这些三四岁的孩子已经在玩耍中发现了“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的科学原理。

8点35分,Ms. April在雪地里组织孩子们围成圈一起唱欢迎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并介绍了来自中国的我。接着Ms. April给大家上了一堂仅有十分钟的迷你小课,介绍各种关于触感的词汇,并布置了探索任务:在室外寻找不同触感的材料。接到任务后,孩子们开始在小土丘附近的树林里展开“地毯式搜寻”,他们脸上的神情简直比福尔摩斯还认真。20分钟后,孩子们将自己搜集来的具有不同触感的宝贝展示给小伙伴们,他们对自己的探索成果相当满意。

户外探索任务完成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室内。为了打造一个能够激发孩子们创造力、鼓励孩子们运用多感官深度探索课题的学习环境,老师每个星期都会根据教学主题在教室布置上花大量的心思。为配合这一天“触觉”的教学主题,Ms. April一早就把搜集到的用砂纸、海绵和兔毛等不同质感的材料制作的字母模型准备好了。三四岁的小朋友们还不太会握笔,于是老师教他们用铅笔摩擦字母模型印在纸上。孩子们还可以在放置于教室各个角落的学习小站自由探索,把手伸进装有不同质感物体的手套和盒子里触摸其中的物体,然后猜里面是什么。

一旁的橡皮泥桌子上还放着Ms. Ann特制的混合了不同植物种子的触感橡皮泥。男孩子们喜欢捏恐龙,女孩子们更喜欢捏生日蛋糕。我教孩子们捏蘑菇、小船、手机和城堡,看着他们一个个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我感到太满足了!

在艺术创作桌那边,Ms.Ann正在指导一组小艺术家们用混有咖啡渣、落叶、粗盐和沙砾的水粉颜料在硬纸板上创作质感水粉画。Riley小朋友突发奇想,跟老师提出要用放在洗手池上的海绵来绘画。我以为Ms.Ann不会答应孩子这样荒唐的要求,没想到Ms.Ann特别高兴,她让其他小艺术家们停下手中的笔刷一起来做头脑风暴游戏,想出更多可以替刷的作画工具。孩子们提出可以用刀叉、牙签、棉球、牙刷、洗碗布甚至冰棒棍代替笔刷作画,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连我这个20多岁的大学生都被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深深折服。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实习第一天Ms. April对我说的话:“在这里,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不是我们,而是这里的水、土、岩石、植物与雪。”

China,我有问题想问你

说起美国教育,就不得不说说在美国公立教育中占大头的阅读和写作课程。美国教育部颁布的《共同核心标准》着重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我后来实习的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上,课程设置更是将阅读与写作放在重中之重,学生每天六个半小时在校时间,阅读课与写作课时间加起来就占了三个小时。

这个年纪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别的国家的孩子都在做什么学什么。在教学中我就被某个孩子的问题打断过:“娜娜老师,中国小朋友也学同样的东西吗?”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一位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对中国文化和教育方式非常感兴趣的女士。她经常鼓励我将中文与中国文化知识融入我的Morning Meeting(班级晨会)中。于是我教这些美国小朋友们说小动物的中文名称,教他们用中文数数。别看这些小朋友平时上课时会有点坐不住,学起中文来可认真了。他们会经常请求我用中文翻译一个很长的句子,然后瞪大眼睛听我说他们听不懂的语言,等我翻译完,他们会很激动笑得很开心,就好像是捡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宝贝似的。

某一天我突发奇想,我是不是可以为这些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外来移民比较少的美国山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比如为他们和生活在中国大城市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搭建一个桥梁,让他们直接交流?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们时,他们特别兴奋,实习指导老师甚至为此专门安排了写作课,让我指导孩子们给中国人写信。有些孩子为了让收信人能更容易地看懂他们的字迹,甚至会一遍又一遍地誊写。班上那个最讨厌写作课的小男孩这回竟是表现最积极最认真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写的字不好看,花了很多时间涂涂改改。他最喜欢的动物是猫,就在信里问了很多有关猫的问题,比如“中国猫长什么样?”“中国猫的毛是什么颜色的?”为了能与中国笔友分享他家猫的故事,他还在信的下方画了他家猫的连环画。我们班学习最好的Wilson同学在信里介绍了他家的农场,他家养了九只鸡、两头羊、一匹马和两只猫!他还在信里还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我梦想长大以后成为美国总统!”

收集到了十几封美国小朋友的信后,我在人人网上创建了一个公共主页“Hi China, I have questions for you!(你好中国,我有问题想问你!)”号召喜欢与孩子交流、对美国教育感兴趣好友们来给我的美国学生回信。主页创建的24小时内,竟然就被600多位朋友关注了,我的电子邮件信箱里一下子多了十几封新邮件!这些回信的大朋友们大多是中国高校的大学生,而且他们的回信特别有爱。

有位北大的同学给那个爱猫的孩子发了几张“北大图书馆馆长猫”的照片,这些美国小朋友们看到后兴奋地叫起来:“原来中国猫和美国猫长得一样啊!”有个小男孩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猫怎么叫?它们也叫meow吗?”我忍俊不禁,回答他说,中国的猫叫“miao”。看来我还得请位国内的朋友录一下中国猫的叫声给这些可爱的美国孩子们听。还有位中国吃货姐姐给孩子们寄来了饺子的照片,有些去过中餐馆尝过饺子的小朋友激动得指着大屏幕上的照片说:“这个我吃过!我吃过饺子!饺子好吃!”这让我突发奇想,说不定能试试用Skype让美国孩子们和中国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还有位有爱的学植物学专业的中国朋友特别用心,给我的美国孩子们制作了一套一百页的介绍中国特有的植物的幻灯片,每张图片下方还用英文作了注释。虽然植物学的词汇对于这些美国四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比较陌生,但他们对图片非常感兴趣。Adriana在课间休息时跑到我跟前悄悄对我说,她长大了要去中国森林探险,因为她想看看中国的森林和佛蒙特的森林究竟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我俩还拉了钩钩,我答应Adriana等她来中国探险时会做她的特聘翻译。

虽然我已和这些可爱的四年级孩子们说再见将近半年了,但每每回忆起教他们写自己的中文名字、用中文数数、给他们读中国朋友的回信时他们满脸洋溢的兴奋,我仍会很激动很欣慰。我不求孩子们能记得我教会他们哪些中文,只希望我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对中国文化尊重与好奇的种子,并在某一天这颗种子能够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枝叶。也许,世界和平就是从一句“嘿,你好,我有问题想问你!”开始的。

上一篇:回我彝族乡,访我老艺人 下一篇:JS灌篮 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