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15 03:02:4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模仿和记忆教师的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以及集体讨论总结等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服务,通过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来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介绍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又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在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独特特征。因此,教师在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之前,要对学生的独特性做到适度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给学生创建体验知识获得过程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探究发现的乐趣,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继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记忆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下面我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认识。

一、正确认识有效学习的含义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指的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合作性、研究性的学习,也是指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能够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大纲设定的教学目的,更是指教师为构建有效学习课堂而营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那么,有效学习的详细含义又是什么呢?其一,学习内容的精简性和适当性,学习内容的设定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体会和掌握学习的精髓,并且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做到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之上巩固和复习旧知识。其二,教学方法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好坏不在于某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而在于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正如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教师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三,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着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发挥和利用学生资源的优势完成授课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无效学习问题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应用时只是流于形式,忽视了其关键,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变成了空有其华丽外表的无效学习。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教学现象是无效学习的表现呢?其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不当。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式教学法本身没有错误,应用得当时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式学习,有些教师不注意删选教学内容,让本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就能解决的较简单问题成为讨论的内容,不仅浪费了讲课时间,还得不到有效成果。其二,情境创设过于夸张和不切实际。小学数学中常用到的情景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运用得当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上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但是有些教师不注意把握情景设置的时间和度的要求,不能准确地引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不仅没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多动脑,勤动手,巧动口”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小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明明知道这一点,却因为探究学习占用时间长,前期准备工作繁琐等原因,很少在教学中应用。因此,学生的探究学习条件差,动手动脑机会少,学习效率自然就低。所以,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壁垒,在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条件让学生投身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去,亲自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总结数学规律和定理。

2.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恰当地分析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有些课程内容较简单,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利用举例教学、情景教学就能够使大部分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教学内容适合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思考、吸收;而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只有少数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善于自学的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就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全班学生在讨论总结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对学生资源的一种有效利用,为有效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帮助。

3.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反馈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教学不单单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能够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缓和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好感转变为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而且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激励性反馈,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增强在学习上的干劲。再者,教师如果能够将每天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就能够在点滴小事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为以后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除去激励性反馈之外还有批评性反馈,使学生认识到事情的正误,为下次努力做好事情提供警示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反馈的作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教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并且做好,科学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朝东.试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

[2]王学红.浅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0).

上一篇:讲究班主任工作艺术,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 下一篇:当好学生的良师、慈母和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