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笔要随文而不随意

时间:2022-09-15 01:08:02

课堂练笔要随文而不随意

摘 要:课堂小练笔就是“练笔指导”的有效载体。如何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让课堂小练笔更加有效呢?现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关键词:课堂练笔;实践;模仿

新课标“教学建议”有这样一句话:“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课堂小练笔就是“练笔指导”的有效载体。如何挖掘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让课堂小练笔更加有效呢?

现象一:形式单一,泛泛而谈

有些教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单调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祁黄羊》练的是:你想对祁黄羊、解狐、祁午分别说些什么?学习《九色鹿》练的是:你想对国王、王妃、调达、九色鹿分别说些什么……在这样单一的训练下,学生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

对策:品悟文本,在经典处模仿入格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如,模仿结构,即用刚学的文章构成方式模仿着进行练写。《天安门广场》一课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的壮观和辉煌的景观。全文结构清楚,衔接自然。文章学完后,我安排学生练写《我们的学校》,要求学生仿照《天安门广场》的构成方式,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完成小练笔。

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依据文本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仿写训练,如模仿文中的词语、语言等,日积月累,对于作文学生自能入格。

现象二:游离文本,浅尝辄止

一位教师执教《船长》时,这样设计: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有多少话要对船长诉说啊!请你选择获救人员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但细细一听,大都是“感谢你啊,船长,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可能活着离开。”……因为对文本的解读没有深入,没有真正抓住那些打动人的细节去练,所以,学生的练笔显得很粗糙、肤浅。

对策:挖掘文本,于细微处深化入境

文本中多有文笔含蓄之处,教师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探究性研读,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继而进行解读文本型练笔。

如,在品味词语中激活形象。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可以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听过《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从字面上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和弟子一路察访药材,要走过哪些地方呢?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并提供句式“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要穿过___________,跨过___________,爬过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喝的是________,住的是________……一路上很辛苦!”让学生练笔。

教师巧妙地通过彰显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止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这个训练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词语的意思,使之成为富有生命活力的鲜明形象,又在写的训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体悟了人物的可贵品质。

现象三:为写而写,忽视感悟

现在的课堂流行读写,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粗浅理解课文后,就让学生花二十多分钟以儿子的口吻给高尔基写回信。课堂小练笔没有在深度阅读中寻找读写结合点,走入了阅读练笔两相误的境地。

对策:紧扣文本,于空白处填补入情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结尾有两处空白,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笔:司马迁忍受了怎样的痛苦?面对痛苦他是怎样克制自己的?在这18年的每一天,每一个春夏秋冬,司马迁是怎样艰难地在竹简上写下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的?请你想象其中的一个场景,把它写下来。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想象当时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此时,心中激荡的情感在笔端缓缓流淌,不仅充实了文本的内涵,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自悟自得。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百花园,练就写作能力的大舞台。只要立足文本,精心设计,坚持随文而不随意,那么,这种直抵生命呼唤的练笔,将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五叶小学)

上一篇: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