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狂逐创业板

时间:2022-09-14 10:59:22

公募狂逐创业板

分析显示,2015年以来,不同风格的公募基金申赎情况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蓝筹风格的指数型基金遭遇巨额赎回,而偏好创业板等小盘股、题材股的新发行的基金获得了巨额申购。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股票方向基金份额共20996.43亿份,较2014年底增加了5636.28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份额10287亿份,较2014年底增加了723亿份,混合型基金份额10709.62亿份,较2014年底增加了5636.28亿份。虽然基金份额总体大幅增长,但不同风格基金规模变化呈大幅分化态势。

蓝筹风格ETF基金遭遇巨额赎回

2015年以来,蓝筹风格指数型基金遭遇巨额净赎回,截至5月15日,上证50ETF、上证180ETF、沪深300ETF基金净赎回达到10亿份以上的基金有15只,净赎回份数共481.63亿份。从各月末份额变化来看,1月份净赎回35.85亿份,2月份净申购4.52亿份,3月份、4月份净赎回分别高达305.46亿份和101.01亿份,5月份以来净赎回43.82亿份。

可以看出,各月净赎回份额与上证指数的涨跌呈明显的正相关,在3、4月份上证指数大幅上涨期间,蓝筹风格指数型基金出现了巨额净赎回。报道称,中央汇金大幅赎回,可能是蓝筹ETF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以华安上证180ETF基金为例,2014年末,该基金份额为46.1亿份,其中,中央汇金持有26.3亿份,占比57.1%,最新基金份额仅为11.3亿元,较年初减少了34.8亿份,显然遭到了中央汇金的大额赎回。而中央汇金的赎回也具有引导和示范效应,多只ETF联接基金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赎回。

从赎回金额看,以当月基金月初和月末单位份额净值平均值计算,上述15只ETF基金2015年以来遭遇净赎回金额合计高达1128.94亿元,其中,3月份、4月份净赎回金额分别高达453.62亿元和414.95亿元。

在此前持续多年的长期熊市中,中央汇金曾大幅申购上证50ETF、上证180ETF、沪深300ETF等蓝筹风格基金,并在二级市场多次增持四大银行股票,以平抑市场可能出现的剧烈下跌风险。2015年3月份以来,中央汇金大幅减持其此前在熊市期间申购的蓝筹ETF基金。汇金此举可能是2015年以来蓝筹股走势相对偏弱的一大原因,与熊市期间大幅增持、平抑股市暴跌风险相对应,中央汇金在股市快速上涨期间大幅减持,意在平抑股价过快上涨风险,反映了管理层希望股市慢牛的政策导向。

新基金发行如火如荼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股票方向基金共发行256只,由此增加基金份额6045.88亿份。其中,易方达新常态灵活配置基金以146.6亿份的规模成为今年以来发行规模最高的基金,规模前10只基金发行份额合计达1029.2亿份。

2015年以来,公募基金在创业板、中小板等小盘股中集中持仓、大幅拉升,成为A股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公募基金近年来的投资偏好来看,这些新发行的基金很可能将主要投向于创业板、中小板等小盘股。以上述易方达新常态基金为例,其管理人为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的重仓股几乎是清一色的小盘股,易方达新常态基金也很可能延续这种投资风格。

2015年以来,虽然新基金发行使股票方向基金份额增加了6045.88亿份,但蓝筹风格基金由于受到大幅赎回,基金规模呈大幅缩水之势。不同风格基金申赎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蓝筹风格指数型基金出现了巨额净赎回;另一方面,偏向于小盘股投资风格的公募基金获得了巨额净申购。这或许也是2015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与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走势出现大幅分化的主要原因:截至5月15日,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累计涨幅分别高达113.7%和76.4%,而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为30.67%。

创业板或成庞氏骗局

数千亿元新基金涌向创业板、中小板等小盘股,使其股价呈现疯牛狂奔之势,创业板指数在四个月间涨幅逾1倍,整体市盈率超过100倍。创业板泡沫持续膨胀,引发市场一片质疑之声。

截至5月15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TTM)高达120.2倍,平均市净率高达9.98倍。

低市盈率未必能说明股价低估,但过高的市盈率很可能意味着股价处于严重高估状态。

2012年3月,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曾表示:“即便是最好的公司,不管有什么样的题材,如果其股票价格已经过高,那也不值得购买,”“市盈率为四五十倍的股票,绝大多数会成为有毒的金融资产,除非你确定它就是苹果或微软式的公司。”

5月15日,创业板456只股票中,除了尚未打开涨停板的新股外,市盈率低于40倍的股票只有两家,平均市盈率120倍,99%以上股票市盈率高于40倍!莫非今天的中国创业板市场400多家公司未来都将成为苹果或微软式的公司?

1999年-2000年间,A股市场曾掀起一轮网络股炒作狂潮,当年爆炒的网络股没有一家成为BAT。如今整体市盈率过百倍的创业板未来能够批量诞生苹果或微软式公司吗?

价值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著名的《战胜华尔街》一书中给投资者的一个忠告则是:“关于市盈率,即使你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你也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

高市盈率通常意味着高估值,即使业绩高速增长的企业,过高的市盈率也会让投资者收益率大打折扣。那么什么样的市盈率算是特别高呢?笔者曾以案例分析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东软股份(原名东大阿派)曾经备受市场热捧:小盘(上市之初总股本9900万股、流通盘仅为3060万股)、高科技、高校概念、高送转。1997年上半年其股价强劲上涨,1997年6月2日,东软股份收盘价43元,市盈率70.58倍;此后12年间,其净利润增长了9.6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21.8%!但股价仅上涨1.356倍,12年间年均复合收益率为7.09%,略高于期间上证指数年均6.53%的涨幅。

而如果在10多年前以高市盈率买入托普软件、达尔曼(第一珠宝概念、高送转概念),其结果则是股票退市,血本无归。可见买高市盈率股票的结果很可能是低收益率甚至是亏损。

5月15日,创业板456家公司中市盈率70倍以上的有347家,加上亏损的23家,占比高达81.1%。市场整体市盈率高达120倍,市盈率70倍以上的个股占比高达80%多。个人认为,创业板如今的高估值远远超出了常识。公募基金对创业板市场的追逐已经沦为一场庞氏骗局。2007年牛市后,市场曾出现一大批三毛基金、甚至二毛基金,基金投资人损失惨重。可以预期的是,本轮牛市之后又将是一地鸡毛。

上一篇:绽放的武旦之花 下一篇:我们应该向西方收藏家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