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基金的运行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4 10:10:13

我国低碳基金的运行模式研究

[摘 要] 当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建立低碳基金,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建立低碳基金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欧盟等发达国家低碳基金建设的概况,接着分析了我国低碳基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资金来源、管理模式、投资领域、配套法律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基金 运行模式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第四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气候变化主要是近代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高碳)能源所造成的结果。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人类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但目前理论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战略规划、实现路径、政策法规等方面,对低碳基金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实践中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就是资金和技术,其中技术的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因此,对低碳基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建立低碳基金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温室气体排放严重。2006 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 GDP总量大约占世界 GDP总量的5.5 %,但是,能源消耗达到了24.6 亿t 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 %。目前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单位 GDP 的碳排放强度很高 ,2002 年为605 t/ 百万 GDP美元 ,为印度的 1.86 倍,日本的 1.69 倍,西欧发达国家的 1.6 倍。而由于我国经济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年均增长2. 6 %) ,2020 年将达到81.45亿 t,届时将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 2012 年前的具体减排量 ,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同时,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走低碳经济之路将是唯一而必然的选择。相关资料证明,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低碳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应用,而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至少有两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需要填补。《报告》预计,未来15年,国家将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投资基金和吸收私人资本等,并鼓励优秀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上市。因此,在国家及各省市逐步设立低碳基金已变得必要且迫切。

二、国外低碳基金建设的概况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近年来,各国从税收、能源、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资金政策方面,不少发达国家陆续建立了基金,大量投资于温室气体研究和低碳技术的研发。

1.英国成立碳基金公司

英国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较为先行的国家。2001年,英国政府投资成立了碳基金公司。公司以企业模式运作,目标是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实现低碳经济。碳基金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英国的气候变化税,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从2004―2005年度起,增加了两个新的来源,即垃圾填埋税和来自英国贸易与工业部的少量资金。资金使用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资助具有创新性的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帮助创新型企业成长。

2.欧盟成立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

2008年,欧盟议会成立通过决议,支持成立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GEEREF)。GEEREF将向非洲、北非地区、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非欧盟的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和亚洲地区的“地区子基金”提供资金支持,投资重点是被商业投资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忽视的、金额低于1000万欧元的环保项目上。

3.美国建立气候变化适应基金

美国已颁布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该法案的征求意见稿建议建立气候变化适应基金,其目的是给州一级、地方和零散的社区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各社区适应气候变化。同时,草案还建议在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内设立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性项目,以帮助气候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的变化。

4.其他国家大量投资于低碳技术的研发

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明确设立相应的基金,但每年政府都花费巨资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如,澳大利亚每年花费6000万澳元用于温室气体的研究,德国将在未来10年内额外投入10亿欧元用于研发气候保护技术,日本2008年低碳科技预算为35708亿日元,比2007年增加595亿日元,增幅为1.7%。

三、我国低碳基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低碳基金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中国仅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

此外,个别地方省市开始尝试建立低碳基金。2010年2月1日,江西南昌设立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市与国开金融公司共同出资5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可拉动200亿的相关投资。2010年7月25日,西宁国家低碳产业基金与江苏省低碳示范区在武进正式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西宁国家低碳产业基金是依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牵头,中国融资租凭有限公司等10多家金融机构及大型央企共同发起的产业基金,基金规模预计可达500亿元。

虽然我国低碳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基金的来源、投资方式、运作管理、配套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资金来源单一,以政府投资为主,

当前我国低碳基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或央企投资,社会资本及外资所占比例极少。完全依靠政府投资,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金额有限,无法有效满足低碳研发及企业节能减排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单纯依靠政府或央企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游动资金及外资的参与积极性,无法为低碳经济营造一个多元的金融环境。

2.投资方式以无偿资助为主,且涉及领域狭窄

目前,低碳基金作为我国政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采用无偿拨款的方式资助部分低碳项目及企业减排。这种输血式的投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支持低碳项目的进展。但其弊端也很多,如降低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基金本身缺乏自我滚动的激励机制和活力。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单纯依靠财政拨款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改变现有的无偿资助方式。同时,我国低碳基金的投资领域比较狭窄,现有的两个基金主要资助增加碳汇的项目,对其他减排或低碳的项目资助较少,特别是没有将大量资金用于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

3.相关法制建设匮乏,缺乏配套政策支撑

目前,我国基本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更没有一部针对低碳基金的专门法律,相应的配套政策也不够完善和细化。而为了保证低碳基金的健康发展,在法律层面对其运作管理的流程进行规制是必要的。同时,低碳基金的运作还需要税收政策、能源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等配套政策的支撑。

四、改善我国低碳基金运行模式的建议

1.积极引进民间游资和外资,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

低碳经济产业作为目前最热门的领域,已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低碳经济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早已备受民间游资和外资的关注。2010年3月31日,由浙商创投发起的浙商诺海低碳基金正式成立,这只全国首个以“低碳经济”为投资主题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不到两个月的筹备时间里,首期就募集到2.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2010年3月,瑞士ILB-Helios 集团和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的新能源低碳基金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这是自国务院明确鼓励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个具有外资背景的基金。2010年6月21日,天津将建首个低碳示范城,日本将提供10亿日元做基金。

应改变过去的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主体单一化的形式,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合理界定风险收益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信托资金、民间资本、国外投资机构等参与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在基金的起步阶段,可采用以政府资金、法人资金为主,境外资金、民间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结构。扶持运行3~5年,成功率提高并成为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后,政府资金可以通过证券二级市场,逐步退出投资主体。

2.基金管理采用企业模式,资金运作市场化

英国在低碳基金管理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运作管理方面,英国碳基金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碳基金董事会,成员一共17人,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学术界、工会、非政府组织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外部还聘请独立机构进行评估,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借鉴英国的实践经验,我国的低碳基金管理也应采用企业模式,把低碳基金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实行独特的管理运营模式。一方面,公司每年从政府获得资金,代替政府进行公共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另一方面,作为独立法人,低碳基金应采用商业模式进行运作,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制度保障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

同时,低碳基金应改变过去输血式的无偿扶助,投资方式必须和市场机制有效紧密地结合。从无偿拨款逐步向有偿使用、分年度偿还、风险投入等方式过渡。可针对所申请低碳项目的性质,依据风险投资评估,界定风险收益比例,确定投资额度;并引入社会独立评估机构,对申请项目的进展和前景进行评估,审查建立竞争机制。

3.扩大投资领域,重点资助低碳技术的研发

据研究,要发展低碳经济,在世界低碳发展的模式中处于前列,必须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因为低碳经济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其中能源效率的调高,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都要依赖于技术进步。而以往我国低碳基金投资的目标过多关注在碳汇增加的项目上,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今后应扩大投资领域,重点资助低碳技术的研发。但低碳技术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一系列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措施,这就要求在经费投入上要做到点面结合,既安排低碳基础研究的资金,又安排急需的应用研究资金。

此外,投资领域还可以扩展到加快技术商业化方面。英国低碳基金公司的投资领域相对比较宽泛,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而英国到2050 年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我国低碳基金的投资可借鉴英国的模式,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促进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进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

4.健全外部法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为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如2007年3月13日,英国《气候变化法》草案以指导英国的减排行动。2007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澳大利亚气候变化政策》、《国家温室气体和能源报告法案》。而我国虽在《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但相关立法仍十分薄弱,完全不成体系,更缺乏对低碳基金管理的专门法规。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健全气候变化的法律建设,并把低碳基金的管理上升到法规层面,监督和约束资金的投资去向和效果。

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各项政策的配套实施。除了资金政策,很多发达国家还从税收、市场、科技、能源等方面颁布和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如,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并以此作为低碳基金资金的重要来源。日本已经开始试行二氧化碳交易市场,交易价格有市场决定。2008年10月21日,日本政府在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总部会议上,正式颁布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试行制度。欧盟2001年9月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法令,通过减税或提供补贴等措施,鼓励风力、水力、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五、结语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低碳经济。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已专门建立了低碳基金,大量投资于温室气体的研究和低碳技术的研发。但我国低碳基金建设仍处于摸索和起步的阶段,在资金来源、投资运作、法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基金管理的经验,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和配套措施,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2]章升东 宋维明 何宇: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J].林业经济.2007(7)

[3]邢继俊 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4]付 允 马永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5] 刘兰翠 甘霖等: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及启示[J].中外能源.2009.09

[6] 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 [J].Energy Policy , 2005

[7] Kawase ,R, Matsuoka, Y, Fujino ,J.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 in Long2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 . Energy Policy ,2006 , (34)

上一篇:宁波与长三角典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比较调研 下一篇: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