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

时间:2022-09-14 09:04:07

加强中职化学的实验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媒介,化学学科的这一突出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环境。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培养新生实验兴趣

我校绝大多数新生实验基础较差,对实验课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分析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从思想上都轻视实验教学,不把实验课置于合理的地位,使实验课不能真正开展起来;第二,一般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实验管理教学人员,实验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新生入学后教师可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安排到实验室进行参观,向他们介绍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与现有规模、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参观仪器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介绍与之相关的应用,一些新方法、新科技,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还可为学生准备少数典型新颖的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师首先应从教学观念上明确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不应只是单纯学习知识和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实践能力。故实验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三步骤方法,这就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开发,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实验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利用较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讲授关键实验原理知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鼓励人人参与、多动手、勤动脑,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实验问题,教师不包办解决,而是组织学生分析唾弃障产生的原因,指出问题所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排除故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今后学生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功。特别是实验报告最后一部分即对该实验的分析讨论,尤其重要,可谓是整个报告的点睛之笔。实验报告应作以下要求:第一,对测定的数据记录、测试条件、结果的计算,都应列入相应表格中,这样能一目了然地较清楚地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情况与操作水平。第二,学生要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要理清思路、化繁为简、提炼要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真正达到了上述要求,才能使在实验中得到的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这一飞跃。

三、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由于实验课考试较少,化工专业班学生只要通过中级工考核,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小,很易造成精神松懈和精力分散,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管理,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合理评定。学生实验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两块组成,而平时成绩由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占15%)、实验报告(占45%)组成,考试成绩由笔试(占10%)及操作(占20%)构成。具体做法如下。

1.加大预习力度。

课前预习,对要实验的目的、原理、使用仪器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报告,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对全部抄袭者给予扣分处理。操作前,教师采取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给分。

2.实验操作及违纪情况。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纪律规定,对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者及在实验室内嘻闹者酌情扣分。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护仪器设备,操作认真规范,课后及时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3.实验报告。

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数据(要真实,有较规范的表格,相关条件),并有分析讨论。对有互相抄袭的双方或任意涂改数据者给予零分,并计入成绩。

4.考试成绩。

由笔试和操作两项组成。笔试重点考查误差理论知识与一些重要实验原理。操作以本学期所做一系列实验为主,将其排列成序,让学生进行抽号操作,操作成绩视操作规范度与结果评定。

以上要求,旨在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旁观式和参观式的学习态度,体现人人参与动手、动脑的要求。

四、开展第二实验课堂

实验课是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也仅表现于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技术和技巧方面,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作用甚微。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化工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和学习的基地,安排有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自拟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我校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到化工厂一线工作,只有在这一方面对他们多加以培养,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所言,归结为一点:以实验室为依托,在教学中坚持“一主一辅”的作用。“一主”即坚持以实验课教学为主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一辅”即坚持第二课堂的教学为辅助,开发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教育界培养人才的一个要求,而且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它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夕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3:16-17.

[2]苏文平,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21-124.

[3]钱大益,刘云,弓爱军,吴平.对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11-14.

[4]林珊.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农业与技术,2006,(26),5:192-194.

上一篇:矿井塌陷的罪魁祸首 下一篇: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