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基础课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间:2022-10-04 07:26:25

西医基础课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西医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探讨,研究了在西医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章认为,应从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注意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学生实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 西医基础课程 综合素质 五个方面

当前,时代赋予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学家认为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新型医学人才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包括学生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独立吸收消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创造性思想和创造能力。业务素质包括学生掌握较坚实的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分析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学校进行。所以,学校的环境、组织管理和教师素质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因从事教学工作,每天都在大量地接触学生,因此,教师的形象,言谈举止,在组织教学中的思想及思维方法,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并在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从事医学课程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了探索,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膨胀的社会,因此,不能仅以一种不变的专业,找到一个稳定不变的工作作为生活的全部,许多人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修正自己。因此,在素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在学校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工作后才会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社会。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由于初中刚入中专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成熟时期的重要阶段,对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奥秘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1],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利于教学的引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刚进入校门的接触的第一门西医课程――《解剖学》,就要教会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肌肉时,让学生联想人体的运动;在讲消化系统时,让学生联想食物的摄入及残渣的排出,等等,以真实的物体代替课体上的抽象概念,以简单的实物代替复杂繁多的名词术语,不要让学生认为“背”就是学习的唯一方法。生理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许多概念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推论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例如在讲生物电之后,给学生出思考题:提高细胞外液Na+浓度对动作电位有何影响,为什么?请学生联系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在讲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时,提问:静脉注射高渗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大量饮淡水都会引起尿量增多,其机理有何异同?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养成思维的习惯,在思维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的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在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中明确提出:“优秀教师热爱青少年,一心扑在学习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2]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首先应该是人际间的交流,然后才是知识的传输。

教师在讲台上不能仅仅是为了落实几个课堂目标而进行干巴巴说教,首先应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亲切的表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讲授,不能让学生一见你就望而生畏,感觉你教的这门课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在讲授时应常联系一些有关的生活实例、病例病案等穿插于有关的理论知识中,尽量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引人人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某种学科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会主动地去钻研某种知识。另外,学生也常常因喜欢某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而喜欢学这门课程。

另外,教师在授课或课间休息时,也可通过语言及非语言行为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多给一些鼓励和期待,少一些直接批评,尤其不要讥讽、挖苦学生,不以师道尊严压服学生,仅仅以学生的大朋友出现,更容易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合,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基础、临床融为一体,塑造全新的实用人才

西医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以后临床各科学习的好坏,以至今后对临床工作的胜任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基础、临床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全新的实用人才。具体做法是先提问:临床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力。例如《生理学》在讲离子对心肌生理特征性的影响时,首先提问:临床上给患者补钾时为什么不能直接推注?在讲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时,提出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的表现?等等,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然后教师精讲,最后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学习,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问题,激发责任感和学习兴趣,进而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4.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讲课时借助适当的挂图、幻灯、电教进行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在西医基础课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如骨骼肌的收缩原理等,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动态变化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加深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另外,多媒体有一个优点,在关键性的内容上,可以使用暂停键,让画面固定,老师引导出有关的思路,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作恰如其分的讲解。这样,视、听、思考、讲解等几个方面的结合,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实践是医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现技能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我们应以实验实践为一个突破口,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我们可选好实验实践内容如血型鉴定,正常体格检查查体,正常呼吸音、心音听诊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巡回指导,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有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实践,进行分组示教,规范性操作,强调实验实践过程的科学性。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西医基础课的教学,应着重抓住两个方面,即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通过抓这两个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实践等综合能力有显著提高,为以后的临床课以至于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洁平,荣峰.影响中专生素质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思考.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0-61.

[2]李春霞.即时评价的“三性”.素质教育论坛,2008.7;97-98.

上一篇:对话教育是人性的需要 下一篇:学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