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设计—关于轨道交通M15号线沿线(顺义段)周边城市设计方案的探讨

时间:2022-09-14 08:01:09

一体化设计—关于轨道交通M15号线沿线(顺义段)周边城市设计方案的探讨

【摘 要】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高效利用,探索轨道沿线特别是站点周边交通换乘系统、城市空间、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城市设计方法,以优化土地利用和保障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一体化城市设计;土地优化;立体城市;复合功能区

轨道交通M15号线位于北京东北部,全长45.4公里,是一条连接市中心区与顺义新城乃至东北部其他新城(怀柔、密云、平谷)的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路,主要服务于奥林匹克中心区、望京、新国展、顺义新城等重要城市功能区。

M15号线顺义段全长约20公里,南起温榆河,东至南彩,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线,横向串联空港新城、物流园区、中心城区、河东片区四大组团。M15沿线共设有国展,花梨坎、后沙峪、南法信、石门、顺义、俸伯七个站点(其中国展、花梨坎、后沙峪为地上站点)。地面站点计划于2010年底通车运营,2011年底全线通车至河东俸伯站。

轨道交通的引入,不光标志着顺义交通进入了“轨道时代”,也意味着顺义的城市建设进入了“轨道时代”。轨道沿线和站点周边区域将成为近期城市建设的重点、风貌改造的难点、形象展示的亮点!

在此背景下,M15号线沿线城市一体化空间设计工作越发显得重要和急迫。下面以顺义站为例,对站点周边一体化城市设计进行探讨。

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用地一体化城市设计简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设计是以土地高效利用、交通便捷换乘、功能合理组织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原则,充分体现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的协调发展。一体化设计协调、整合各种功能要素和城市空间,为使用者提供可以满足多种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公共场所。使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从以往简单的通过式容器转变为集办公、购物、娱乐、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服务综合体。

顺义站位于顺义中心城区核心位置,站点周边聚集大量公共建筑,也是未来L1号线与M15号线换乘站点,是服务顺义核心区的公共中心站。顺义站存在辐射范围大、用地功能杂、交通压力大、改造空间紧的问题,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一体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换乘系统一体化,城市空间立体化,城市功能复合化三方面内容。

1 换乘系统一体化

换乘系统的一体化是一体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换乘系统的一体化建设直接影响到以地铁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系统整体运行的效率,是地铁站域公共空间一体化整合的关键环节。换乘系统一体化是建立在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上的,通过全局性规划为指导,系统地将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和交通设施有机整合,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和换乘平台。

顺义站在换乘系统一体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地铁、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行人五者间的换乘需求,满足公交优先。面对老城中心区地面空间拘束的问题,规划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组织人行交通系统,将站点地下空间与周边地下商业和地下停车场库通过地下通道进行勾连,并通过垂直通道与地面建筑相通,形成地面、地下双层立体人行系统。这样一来,既多方向疏解了瞬时人流,又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商业开发。地面的公共交通则结合地面人行出口进行就近布置,实现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其中,近期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尤为重要,自行车灵活、便捷、低碳环保、可达性好的特点恰好弥补了轨道交通灵活性不够,可达性不强的缺陷。只有将自行车与轨道交通互相配合、紧密衔接,才能有效延伸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实现“门对门”的便捷出行。

2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

在一体化的换乘系统以及网络化的步行体系的逐步成熟,大大加快了城市空间立体化的发展。城市空间立体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建筑单体的立体化,在范围上通指建筑空间、开放空间、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地面空间、地下空间等等,是超脱于建筑单体、空间形式和用地划分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发展模式。

顺义站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公共配套的核心区域,应充分吸收香港、日本在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的经验,高效利用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逐步以空间垂直

发展的崭新理念取代了城市沿水平方向拓展的传统思路,从而达到城市空间利用的高度集约化。随着站点周边区域城市向空中向地下的立体式发展,也为城市公共活动和交通换乘腾出了空间,保证了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

3 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站点周边区域要实现高度的立体化,离不开城市功能的复合化。城市功能的复合并非功能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各元素必须依据自身特征和城市整体机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协调和统筹,在满足共性需求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理性布局到合适的空间位置中,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以及系统运行机制的整体和谐。

顺义站周边区域随着城市更新的逐步推进,周边的城市功能将随着站点交通功能的完善逐步由单一的公共配套功能向居住、商业、办公、酒店、娱乐、医疗等多种功能转变。城市空间立体布置为多种城市功能的复合创造了条件,利用空间分层布置和功能轮替使用,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多种功能高效组织和便捷使用。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城市功能复合的最佳体现,如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香港的九龙交通城等。在下步规划中,顺义站周边区域的四个象限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整体打造为商业办公、酒店娱乐、医疗卫生、交通接驳四个城市综合体。从而实现多种功能紧密联系,相互间有机结合,以整体的系统形式发挥更为强大的城市配套作用。

复合布置的多种功能将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为24小时全方位的城市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体化设计”加强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间的紧密结合,在保证城市合理容量和环境品质的前提下,促进了站点周边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和高效利用,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整体发展,将大大提升地区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肖为周《大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东南大学2010

[2]张宇石《基于换乘站点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研究》铁道学报2009,31(3)

[3]吴昊《植入城市的生长“点”——关于武汉市中南路地铁站点周边城市设计方案的探讨》华中建筑2009,27(9)

[4]李向华《地铁周边城市设计原则与案例实践》北京规划建设2011,(1)

上一篇:基于MicroStation的专题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实... 下一篇:酒店客房管理系统开发设计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