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14 04:06:46

美国“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与思考

摘要:“翻转课堂”通过“传递信息”和“吸收内化”过程的翻转,在师生角色、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课堂。提供多元的课前“信息传递”方式,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以学定教、先学再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过程性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2-0066-03

一、何为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接触时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除了教学视频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一起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课堂内容由知识讲解传授变为问题研究;技术应用由内容展示变为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工具;评价方式由传统的纸质测试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

二、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与思考

(一)提供多元的课前“信息传递”方式

美国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教师自己制作的学习课件(视频)以及教师开展的学习讨论会。前者是针对教师的,后者是针对学生的。该教学模式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似,视频的最终功效,就是让学生先预习。利用现有的条件,提供适切的资源,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能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1.开发制作微课程、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普通的视频不同,它不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实录,而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教师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讲解。在视频中也不出现教师和学生的形象,而是以一支笔的形式,或写或圈或画,“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都非常短小精悍,在创建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在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充分利用教学光盘

教材配合教学用书一般有一张教学光盘,光盘凝聚着国内外各个方面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可目前教学光盘的使用却不如人意:有的教师将教学光盘束之高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的教学模式重复了几十年;有的教师将教学光盘作为教科书的替代品,没有充分发挥教学光盘的作用。如果根据教学内容,截取教学光盘上相应的视频发给学生观看使用,就起到了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的作用。而且在教学光盘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掌握节奏快慢,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它的高效和可以自我控制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用好数字化时代的各种交流工具

现在很多学校利用飞信、QQ、群发电子邮件、班级网站等现代化手段学习信息,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但这仅仅起到了“作业记录本”的作用。这些交流工具具有极强的交互功能,既可以在电脑上交流,也可以在手机上交流,十分便捷。可以将预习的要求用这些工具发给学生。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可以编辑“围绕‘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特殊在哪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预习,明天课上交流”发给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和困难,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充分发挥这些工具便捷的交流功能,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为课堂交流的聚焦、有效提供可能。

4.提供适切的课前“学习单”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层次精心设计课前学习单,学习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较强的针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起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如“认识分数”的教学,教师可课前给学生提供如下的研究学习单:

课前学生根据“学习单”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围绕“学习单”上学生产生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辨析。由于有前期充分的思考和研究,课堂讨论就更具有针对性,过程异常充分而具有实效性。

(二)“翻转课堂”的关键是“转”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教师把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视频固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翻转课堂”通过“传递信息”和“吸收内化”过程的翻转,最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长期以来,受考试这一“指挥棒”的影响,“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观念深深嵌入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在翻转课堂里,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来确定和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着力点,学生学得好不好是教学成功的标志。翻转课堂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努力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动手写,独立地投入教学活动。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示个人素养和魅力的舞台,而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阵地。教与学互相沟通、互相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中多向信息传递。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先学再学

在现实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盲目听、猜答案、埋头做。翻转课堂里,“信息传递”前置到课前,课堂上学生“吸收内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得充裕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轻易给出“对”与“不对”的结论,也不会以不断“操练”代替“吸收内化”的过程。例如上述“认识分数”案例中,教师课前提供给学生“学习单”后,调查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1的第(2)小题,学生的回答聚焦两种情况:“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和“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这两种情况的聚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堂上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并围绕“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用■还是用■表示合适呢,为什么?”展开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表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用■表示比较合适,而■则表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分母表示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开放课堂,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前先学,课上再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观点参与课堂,带着创新体验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善和转变。

(三)翻转课堂的核心是评价

评价改革,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而作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教育领域几大难题之一,难度也是不言自明。评价变脸,势必成为翻转课堂的核心变革内容。

1.倡导过程性评价

翻转课堂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加了。为了能更系统科学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策略意识,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养成,教师制定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记录。表格设计思路根据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一级目标的描述制定,如表格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大版块,每一版块根据学习要求制定具体的细则,细则要清晰易懂,形式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使用。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能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使今后的教学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2.坚持多元化评价

2013年6月3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促进评价从分数走向人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更要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教学《美丽的密铺图形》,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因为“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而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推出等边三角形也能密铺”时,笔者先要求发现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要用许多三角形铺后,才能判断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密铺,而你却只用两个三角形拼一拼就能推断出来呢?”,接着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吗?”这样,充分展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交流、评价、反思,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

不论怎样改革,要坚持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策划中心。翻转课堂,不是“”重在“转”,转换成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谁能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上一篇:关注实效 精彩“初读”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循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