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实效 精彩“初读”

时间:2022-10-23 12:30:37

【前言】关注实效 精彩“初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一学段侧重识字,初读环节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通、读顺课文,自主识记生字。在检查交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形声字、象形字等的构字特点,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当然低年级的初读也不可忽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余小娟老师在执教《雷雨》一课时,采...

初读课文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扫清生字词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任务。然而日常教学中初读课文环节却陷入了索然无味的尴尬境地。

在很多老师那里,初读就是“识”“读”“思”三步曲: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新词;自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等等。伴随学生短暂自读之后的检查环节也是三件事: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有些老师甚至逢初读必出三要求,检查必此三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

其实,只要我们充分关注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及学情,精心设计,给足初读的时间,一定能还初读以精彩

一、关注课标,读有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要求是有所侧重的。教师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方能给各年段的初读准确定位,从而避免“三步初读走天下”的局面。

第一学段侧重识字,初读环节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通、读顺课文,自主识记生字。在检查交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形声字、象形字等的构字特点,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当然低年级的初读也不可忽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余小娟老师在执教《雷雨》一课时,采用了这样的初读步骤: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2.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抽读、教读。3.游戏:给拼音小帽找朋友。4.生字回到词语里,开火车读词语。5.词语回到句子里,自由读,指名读。循序渐进,指向明确,目标达成度高。更难得可贵的是,余老师把教学的重心铆定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上,注重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学生准确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教学“垂下来”一词时,先观察蜘蛛垂下来的动画,直观感知“垂”的意思;接下来引导学生比较“垂下来”和“掉下来”的异同;再出示生活图景迁移运用:苹果掉下来,兔子耳朵垂下来,向日葵的花盘垂下来;然后返回文本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最后创新语境,选生字补充诗句,体会表达效果。教师带着学生充分“涵泳”词语,实现了“活”的语言积累,从而真正将课标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落到了实处。

课标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初读环节的指导重点应该落到指导学生概括文意上。但概括文意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就能达到的,教师应在指导上下足功夫。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普罗米修斯》教学的初读环节巧妙设计了两个步骤:新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五个神的名字标画出来,反复练读。而后,教师顺势提问:“这五个神当中,你最敬佩的是哪个神?最讨厌的又是哪个神?”在学生稍微“抬抬脚”的回答里,故事的梗概便为学生所知了。教师进一步提示:“你最敬佩的与你最讨厌的,正是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你抓住了这两个人物,也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两个环节的巧妙设计,为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供了“抓手”。

而第三学段的初读教学则要求教师有目的地“放手”:放手让学生静读默思,圈画批注,交流完善。王彧钊老师在执教《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时,以“围绕圆舞曲,围绕音乐,课文写了维也纳生活的哪几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搜索关键信息,定向概括提炼,并以“鸟叫”为例,提示概括方法,再让学生板书展示,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最后配乐师生的合作朗读,学生合作完成板书,从而达到综合信息、提升理解、激感的目的。

二、关注文体,读有特色

初读环节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课标对各学段的要求,还要做到因“文”而异。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少量的议论文、说明文、游记、文言文等,教师要充分关注这些特殊文体。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甘密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采用了游程图的方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这一新颖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帮助学生抓住游览顺序,体会写作顺序,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说勤奋》的教学。这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教学自然离不开“论点、论证及结论”,初读感知环节要帮助学生厘清这三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在自由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之后,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作者是如何议论“勤奋”这一话题上来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这样的填空题: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 ,然后用 和 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填空练习不仅可以降低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还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关注学情,读有取舍

初读环节课课有,但却不能课课同。初读读什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相关学习经验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多方面因素。

有经验的教师总会在备课环节充分考虑学情,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使初读效果最佳化。《姥姥的剪纸》是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课后共安排了两个二类字,8个生字。这10个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大多已经掌握。而课文中充满生活气息的“薅草”的“薅”学生并不认识,且文中也未注音。刘广祥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充分考虑学情,大胆取舍。

师:课文都预习了吧?读了几遍?(了解情况)课文读得怎么样,刘老师只检查文中的一个字(板书:薅)

师:谁会读?(指名读)课文中并没有这个字的读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很好。那你知道文中“薅草”是什么意思吗?

生:简单地说,薅草就是拔草。

师:正确。这么难的字词不仅读好了,还理解了,相信大家课文一定读得不错。刘老师想问问大家,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水平很高。

生:文中的“我”很爱自己的姥姥,觉得能有这样的姥姥很幸福。

生:姥姥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儿,他们祖孙之间的情意很深厚。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这正是这篇课文描述的两方面的主要内容(板书:技艺高 情意浓)我们先一起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从上述片段实录不难看出,刘老师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舍弃大量高耗低效的简单检查,将教学重点直投“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篇数千字的课文,学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整体感知,抓住了主要内容。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心中有课标,有文本,有学生,就一定能还初读以“精彩”!

(秦美娟,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上一篇:让视听形象为语文课的深层品读锦上添花 下一篇:美国“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