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记忆中轻盈地舞蹈

时间:2022-10-14 03:35:01

让学生在记忆中轻盈地舞蹈

有些学者认为:人的大脑的潜力很大,未加使用的潜力可能达到90%,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有的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他头脑中一生储存的知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据说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1000多万本。

然而遗憾的是,走进学校尤其是小学,会发现很多学困生大多记忆力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容易记住,或者一会儿就忘,而他们并不存在智力上的障碍。即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记忆单词、背古诗与课文等等也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往往要花太多的时间,记忆并不太多的内容。笔者作为一个农村的语文教师,最痛苦的莫过于三天两头让学生重复地记词语、默课文,因为他们总在不断地遗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进行了“快乐记忆”的课题研究。笔者承担的是语文学科如何从字词句篇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有效记忆水平,引领学生智慧而快乐地记忆。两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与思考。

一、追根溯源式的新字记忆:在文化的浸润中掌握字形特点

笔者所教的班级外来务工子弟占学生人数的70%左右,这些孩子大多来自于云南、四川等地,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少学困生对字形很难掌握,作业时错别字连篇。态度马虎并不是唯一原因,他们中有些孩子作业很认真,但就是记不住字形,被认为有书写障碍。

怎样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字形的形象特点,从而较轻松地记住字形呢?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新授汉字时从汉字的造字起源切入,往往事半而功倍。

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如果我们从最初字形、基本字义及说文解字中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一个字,往往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这个字的造字方法及字形特点。

如:“疆”字的教学。

师: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看,最初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生:应该是田的界线,从右边“畺”字可以看出。

师:那左边为什么是一个“弓”和一个“土”呢?

生:因为在古代田地非常重要,可能是要用弓箭去争夺土地吧。

师:在这里,弓并不是作为战争的武器,而有另一种作用,大家想一想,它还可以干什么呢?

生:我查了一下字典,弓是用来丈量土地的。

师:对。在这里,弓是丈量土地的一种工具。“疆”字的左边是一把“弓”和一个“土”,右边的“畺”字表示田地的边界,现在引申为国家的边界。

从汉字的源头去辨识字形,不仅帮助有读写障碍的学生记住了字形,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字词在文本中的意思,从某一个方面理解中国文化的根。

香港与台湾的一些专家对我们简化后的汉字有一些异议,有的甚至认为是残体字,我们把文化的根给丢了。的确,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不少汉字的本意丢失了,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找到汉字的源头,就可能帮助学生把汉字这种象形表义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二、趣味联想式的词语记忆: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语文学科除了美文的背诵外,各类词语的记忆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就成语而言,有寓言故事类、神州故事类、历史故事类等等,再有近义词、反义词,还有各种组成形式的成语,如AABB/ABAC/AABC……需要学生背诵与记忆的太多,再加上农村的孩子平时的阅读习惯较差,阅读量相对较少,所以这些成语几天后基本忘光了。如何让学生能够过目不忘,不在这类词语记忆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呢?

根据记忆的内容,往往可以分为三种记忆方式:声音记忆、图像记忆、文字记忆。声音记忆指的是我们记住了许多声音,例如音乐。事实上,死记硬背的时候,我们往往记住的是声音。图像记忆则是指我们记住了许多图像,例如动画片、电影等等。文字记忆则是指我们记住了抽象资料的形状、外形,例如符号“&、#、*”等等。声音记忆主要靠耳朵,而图像记忆和文字记忆则是通过眼睛进行,只不过图像记忆往往用来记一些生动活泼的图像、动画等,而文字记忆更多的是记一些抽象的资料。

声音记忆的效率比较低,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特别痛苦。天生对声音记忆很敏感的人只是极少数,他们喜欢诵读的方式,读两三遍就记住了,而大多数人则苦恼于声音记忆的“忘了又记,记了又忘”。

图像回忆则是直接回忆出生动活泼的图像,比如回想一下今天的经历,或者回忆某部电影、某个记忆犹新的场面等等。一般而言,人的图像记忆能力是很强的,电影看一遍就能记住,而不需要反复复习。记忆大师善于把所要记的资料转化为图像,在回忆的时候,脑海中会轻松地出现生动的图像。如果我们记忆一篇课文或者英语单词,记忆效率低的人往往运用声音记忆,而回忆的也是声音;记忆大师往往运用图像记忆,回忆的时候也是图像。所以,对于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孩子,在帮助他们记忆词语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建立图像间的联系。

比如记忆神话成语: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女娲补天、沉香救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开天辟地。这八个成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凡会用联想记忆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无关的词语也会以生动的图像出现。学生看着这些词语,首先选择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当然其它的字也可以,只要能够比较容易地编成有趣的故事就行。“八、大、女、沉、夸、精、嫦、开”,选择这几个字后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编出这样一句话:女神(沉)夸妖精嫦娥开天辟地。学生记住这个奇异的与事实完全不符的形象与句子,并时时进行复习,即使时隔很久,他们也会记住神话类的这八个成语。编出的句子越形象,学生也就越容易记住。

根据记忆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图像记忆,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更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力。

三、五联式的课文记忆:提升学生多感观能力

记忆的五种基本元素,也就是记忆的五行:听觉记忆、理解记忆、逻辑记忆、图像记忆、视觉记忆。这五种方式在实际的记忆运用尤其是在对文章的记忆时,往往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于是就构成了一条神奇的“五行记忆链”。根据五行记忆链的原理,我们可以把中小学生背课文(包括诗词、现代文、古文、国学经典、甚至英文等等)的方法,归结为五个简单而有效的步骤:

第一步:多读几遍(听觉记忆)

第二步:展开想象(理解记忆)

第三步:找关键词(逻辑记忆)

第四步:生动联想(图像记忆)

第五步:闭目回忆(视觉记忆)

苏教版第九册《金蝉脱壳》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可以将这段作为一个例子,运用多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运用听觉记忆。读课文(默读或朗读都行),有个大概的熟悉度,也就是“混个耳熟”。一般来说,抽象、深奥的内容,需要多读几遍;而形象、简单的内容,读一两遍就可以了。《金蝉脱壳》这段文字比较简单,大致读一两遍就行。

接下来运用理解记忆。理解记忆的核心是运用想象力,尽量把文字图像化,似乎能在脑海中看得到那些画面或者场景。对于这段简单而容易理解、同时又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来说,理解记忆的运用较为轻松自然,只要跟着文字自由地展开想象就行。如果是一些比较抽象、缺乏画面感的文字,就需要更多地运用理解记忆来展开想象,想象得越丰富、越有趣、越生动,记忆的效果越好。

通过以上的听觉记忆和理解记忆,我们已经能记住不少内容了,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金蝉脱壳的过程,顺序是背—头—眼—脚—尾等等。

接下来,我们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些,通过找出重要的关键词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运用逻辑记忆。

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我们按照顺序找出了几个重点关键词:身体—背上—头—眼睛—脚—蝉尾—上半身—前脚—蝉儿。图像记忆的作用就是把这些不太相关的关键词串起来,按顺序记住之后,再闭上眼睛,通过关键词展开对所有文字的回忆,看看哪里记得比较清楚,哪里还比较模糊,在模糊的地方再进行一些想象或者联想。

这样闭上眼睛,多想几遍,甚至把每个关键词所在的位置都试图回忆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在充分地运用视觉记忆了。

按上面这样的课文记忆方式,一步一步地运用五行记忆链的各个环节,尽量把每个环节的威力发挥出来,记忆力的提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庄素芳,金坛市汤庄小学,213200)

上一篇:“绘”开“话”朵香满园 下一篇:古诗教学中画面感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