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研究

时间:2022-09-14 01:12:31

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研究

摘 要:五四时期是汉语书面语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一直到三十年代,终于取得了融入欧化成分的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成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的鲁迅先生提倡并运用新白话进行创作,所以,对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欧化句法研究很具代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汉语欧化语法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接着对鲁迅小说中的欧化句法现象进行类型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最后阐明欧化句式对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从而打开对鲁迅先生作品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鲁迅小说 欧化句法 类型分析 语言风格

一、引言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语言的内部因素使语言的发展呈现渐进性,而外部因素作用于语言的内部因素会使语言产生突变性的变革。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再固步自封,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五四时期,面对文言文几千年来积累下的陈腐、僵化,旧白话文的少而不精,他们不再抱残守缺,转而学习、吸收西方语言中精确的语法表达来完善新白话文。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汉语欧化以自救”的提倡者和践行者之一,他的作品中的欧化语法现象很是典型。本文选取鲁迅小说中的欧化句法加以分析以求为鲁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欧化”的概念所指,“欧化”概念的界定并不明确,大致说来有宽窄两种理解。狭窄的理解是把语法上的欧化限定在对印欧语语法结构的移植,即限定在汉语原本没有、且完全出自于对印欧语语法格式的仿造而产生的语法结构形式上。宽泛的理解则把主要是在印欧语影响下产生的语法现象都归入欧化,既包括汉语原本没有,完全是由于对印欧语语法结构的模仿而出现的新兴语法形式,即狭义的欧化语法,也包括汉语原本虽有,但只是在印欧语的影响下才得以充分发展的语法形式。本文采用的是宽泛的定义。

根据前人在欧化句法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欧化句法的表现总结为以下四类:

1.插入语使用的变化

所谓插入语,通常指的是句子中插入一些与整个句子语义关联不大但可以增强这个句子感彩的话语。汉语本来的插入语往往是插入一两句不相干的话,且插入语省略后不影响这个句子的语义。

2.语序的变化

萧立明说过,曲折性越弱的语言,语序在句子中的作用就越重要。汉语作为孤立语强调的是意合,通常依据语义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上下文的连贯,因此语序在汉语语义的实现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汉语传统中通常定语位于中心语的前面,宾语位于谓词的后面;在复句中,尤其是条件复句和让步复句中,通常从属分句在前,主要分句在后。而欧化语言多属于曲折性语言,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语序却相对灵活。受欧化影响现代汉语定语和中心语、宾语和谓语、主句和从句的位置变得较为灵活。

3.句子长度的变化

汉语属于意合性语言,较少使用连接词形成的长句而往往采用简洁的短句,句子之间跳跃性很大,句子成分能省则省。古汉语的特点是简练但不精确。而通过连接词形成长句是英语的一大特点。像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长定语、长宾语、长谓语的出现显然是欧化的结果。

4.标志词使用的变化

汉语属于意合性语言,“意合”是指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不用外部标识显明,而需要通过语义和逻辑关系以及语境来体会。所以在汉语传统中标志词使用并不频繁,而印欧语言是曲折性语言,通常通过介词、连词等形式标志来连接。汉语受欧化影响,标志词使用的频率有了显著增加,使用范围也得到扩展。比较明显的是,被字句“被”和判断句“是”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欧化句法的表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上四类,但在具体作家作品中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所以本文将分析欧化句法现象在鲁迅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作品语言风格的影响。首先,本文将对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的表现进行类型分析。

二、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的类型

根据以上欧化句法的四种表现,鲁迅小说的欧化句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插入语的使用的变化

插入语在某种意义上起的是限制范围、精确表达和补充说明的作用。汉语中本有插入语,如《红楼梦》“倒是这个和尚道人,阿弥陀佛,才是救宝玉的命的”。但旧白话文往往插入一两句不相干的话。鲁迅小说中的插入语却不是这样。如:

(1)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可怕,也没有这么凶。(《狂人日记》)

(2)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就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的心情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故乡》)

句(1)对“他们”进行精确的范围的限定,“他们”指的是一群弱肉强食社会中的被人欺凌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恨该指向的是知县、绅士、衙役、债主。这与后面的对“我”更凶的脸色形成反差,体现的是匡时救世的知识分子的情感的失落。所以,句(1)的插入语起到很好的注释补充说明的作用。

句(2)插入语对“故乡”进行注释说明,它没有什么进步,但也没作者所感知的悲凉,作者把悲凉归因于自己的情绪。这只是作者自我慰藉之语罢了,字句之间透出的是深深的失望。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则是通过这个插入语表现出来的。

所以,鲁迅作品中的插入语多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使句子的意义表达得更加具体明白,而这一用法在旧白话文中很少见。

(二)定语、宾语易位现象

汉语与印欧语言一个很大的句法区别就是汉语的语序除了极少数情况,大多语序是固定的,如:定语位于中心语的前面,宾语位于谓词的后面。但印欧语言中的宾语、定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在前也可在后。五四时期受欧化句法的影响开始出现定语、宾语易位的现象。在鲁迅小说中这种句法现象就很普遍,如:

(3)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狂人日记》)

(4)现在我听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优雅,有趣,而且分明。(《好的故事》)

句(3)是宾语前置的欧化现象。“猜”的宾语是“他们的心思”,正常语序应该是“我全猜不出他们的心思”。而在句中宾语却前置于句首,起到了突出强调的效果,强调的是“他们”的心机。

句(4)是定语后置的欧化现象。“故事”的定语“美丽、优雅、有趣,而且分明”后置于句尾。这种用法可以平衡句子结构,同样有突出的作用。

所以,鲁迅小说的定语、宾语易位的欧化句法现象,起到的是突出强调的作用。

(三)长定语、长宾语、长谓语的出现

汉语是意合语言,往往采用简练、短小的句子。受欧化句法的影响,句子延长,由连接词连接形成长句。所以出现了长定语、长宾语、长谓语的欧化句法现象。首先,本文先介绍长定语现象:

王力先生曾指出:“欧化句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定语越来越长”。长定语的欧化句法现象在鲁迅小说中的表现如下:

(5)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一个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句(5)描述祥林嫂头发、脸、眼睛的三个从句,构成修饰“她”的三重定语。这种长定语是汉语句法受欧化影响的典型实例。

接着,本文将介绍长谓语现象,长谓语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动词前面连用两个以上助动词。在印欧语言中,能愿动词可以充当助动词,也就形成了两个以上助动词共同支配一个动词的长谓语现象。这一欧化句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表现如下:

(6)倘使插了草本到庙市去出卖,也许能得几文钱罢,然而我们都不能,也不愿这样做。(《伤逝》)

句(6)中“不能”和“不愿”两个助动词一同修饰“做”这个动词,形成长谓语结构。

第二,两个以上的动词共同支配一个宾语。这一现象先秦就已经出现了,如“宋女至而好,鲁公夺而自妻之”,但在旧白话文中只是偶有出现,一直到五四时期受印欧文学直译作品的影响这一用法才兴盛起来。这一欧化句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表现如下:

(7)普国有个算数家,说要观察研究实地,对月球开一条通路。(《月界旅行》)

例(7)中“观察”和“研究”两个动词支配同一宾语“实地”。这种欧化的句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已很广泛。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阐述了这一句法格式,他把这种结构叫做“共动和共宾”,即平行的能愿动词共同支配一个动语(共动)和两个以上的动词共同支配一个宾语(共宾)。所以,根据王力先生的理论,长谓语现象又可以分为,共动和共宾两种现象。而在鲁迅小说中的实例(6)呈现便是共动的欧化句法现象,实例(7)便是共宾的欧化句法现象。

最后,本文将介绍长宾语现象。长宾语现象是指句子具有多个宾语的语法现象。汉语传统讲究简练,所以,长宾语现象并不常见,但受五四时期欧化的影响,长宾语的句法现象开始出现得频繁起来。这一句法现象在鲁迅小说中的表现如下:

(8)屋子和读者渐渐消失了,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士兵,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丰中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讲台上的教授,昏夜的运动者和深夜的偷儿……子君——不在近旁。(《伤逝》)

例(8)中的宾语有“渔夫”“士兵”“贵人”“投机家”“豪杰”“教授”“偷儿”七个并列宾语,这是长宾语很典型的实例。这一长宾语的使用是为和后文形成对比,突出的是后文中子君的离开。

(四)主从复合句的语序变化

复合句包括主从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两种。因为并列复句无主次之分,也就没有语序问题。所以,复句的语序问题也就是主从复合句的语序问题。在文言文和旧白话文中除非是特殊用法,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但五四后,从句的位置变得灵活了,可前可后。而且从句后置的句法现象也增多了。在鲁迅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从句后置的句法现象,这明显是受印欧句法的影响形成的欧化句法。如:

(9)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自序》)

例(9)是一个因果复句,按照汉语的传统,原因从句在前,结果主句在后。而在这一实例中主句的结果主句提前,原因从句后置。这是汉语欧化句法语序灵活的表现。同时,这一用法起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五)“被”字句的发展

被动句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有被动词)和无标志的被动句(无被动词)。“被”字句属于有标志的被动句。“被”字句古已有之,受五四时期欧化句法的影响,这一用法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被”字句语义色彩的变化;

在文言文和旧白话文中“被”字句多用于消极义,这表明汉语传统是一般都表达消极义。但五四之后,这一限制得到了消解,用于积极义和中性义的比重得到了增加。受印欧语法被动句也可表示期望或如意的事的影响,渐渐地不受传统句法的约束,灵活地运用被动句于积极或中性的语义中。在鲁迅小说中的表现如下:

(10)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狂人日记》)

“老头子和大哥”是“吃人的人”被“我”这个觉醒的人镇住,这是好的有意义的事物压住不好的事物具有积极义,这种语义环境下使用“被”是“被”语义色彩的发展,这是欧化句法的典型表现。

其二,“被”字句使用频率的增加。

汉语传统中,被动句的使用由于受语体的限制,有标志的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在印欧语言中,由于被动句不受语体限制而且印欧语言重形式,所以,有标志的被动句使用率很高。由于受印欧语言的影响,五四以后“被”字句使用的频率明显增加。

在汉语中可意会的被动可以使用无标识的被动句,但五四以后往往要再加上一个标志词“被”字如:在“NP1+是+NP2+VP+的”的结构中,如果NP2所表示的事物是有生命的或有行为能力的,NP1是受事主语,句中的被动关系是可以意会的。像“自行车是他修的”,但鲁迅的小说中却喜欢多加一个标志词“被”,如:

(11)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狂人日记》)

句(11)表明受欧化的影响,汉语由重意会向重形式转变。“被”字使用频率的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六)判断句中“是”的使用频率的增加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在文言文中,判断句不使用判断词,直接判断,或者用“者”“也”表判断。否定判断用“非”,汉语句子的谓语既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名词性成分;而印欧语法中的谓词必须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担任。英汉翻译中的系动词往往翻译成“是”,于是,“是”从表示判断或是强调作用的标志变成英语be一样的必需的普遍形式。鲁迅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判断词“是”。

(12)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狂人日记》)

(13)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为了忘却的纪念》)

句(12)的用法现代汉语已属少见,而(13)“是”显得多余,已被现代汉语淘汰。

以上是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的六种类型。不同的句法会促成不同语言风格的形成。下面本文将探讨欧化句法对鲁迅小说语言风格的影响。

三、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和语言风格

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家所创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内容及形式上所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性。一个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时代、环境、历史等因素,而内部因素作家的气质、思想、艺术修养等方面,而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五四时期是一个激烈的变革的时期,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文化运动承担着两个任务,即:废除文言文,改革白话文。由于五四时期是改革的初始时期,所以,五四时期的作品呈现的是文白交杂、中西交会的过渡性特点。鲁迅先生支持欧化句法以实现白话文的改革,所以,鲁迅“虽然主张欧化,却又使欧化得合语言的自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成熟的语言风格。

(一)精确性

鲁迅先生支持欧化的原因是想借印欧语言严密的语法补汉语表达含混的不足。鲁迅先生的小说大量采用了欧化句法,比如: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插入语完善了整个句子的意义表达;长定语、长宾语、长谓语使整个句子的信息量更为充足;形式标志词的大量使用使句子意义更加一目了然……总之,鲁迅先生的小说较之于中国传统的小说信息量更为充足,句子跳跃性更小,小说的主题得到更为明确和精确的表述。

(二)新颖性

鲁迅先生的小说采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文白交杂、夹杂欧化语法的独特语言风格,对于当时的读者这是新鲜的。对于改造国民性的主题的表达,这种语言形式是具独创精神的、是成功的。但由于不符合传统汉语的表达习惯以及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导致鲁迅先生的小说晦涩难懂。

四、结语

从欧化句法的角度研究鲁迅小说有利于从语法角度解读分析鲁迅小说的文学语言的使用规则。追根溯源,参照欧化句法能更好的理解鲁迅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为鲁迅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1]刘复.中国文法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9.

[2]鲁迅.鲁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黎运汉.迈入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6]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王力.现代汉语语法[J].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1).

[8]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9]朱自清.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序[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0]钱钟书.钱钟书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11]吕叔湘.刘坚《近代汉语读本》序[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2]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于海娇 湖南长沙 中南大学 410006)

上一篇: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认同问题的实... 下一篇:再论语言最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