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认同问题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1 09:44:02

【前言】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认同问题的实证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从全国各地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务工人员,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为97.2%。样本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外来务工人员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 性别 年龄(岁) 工种 男 女 18~2...

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认同问题的实证研究

摘 要:语言使用和语言认同相互影响,关系密切。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期望认同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整体情况自我评价良好,综合运用普通话的熟练度自我评价较高,但在发音标准程度上显得不自信;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主要选择便于交流和易于达到交流效果的语言。在语言的期望认同方面,主要关注自身的发音和语言的交际价值;对子女普通话的期望普遍且态度坚决;在普通话与家乡话的期望比较中,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显著高于希望子女保持家乡话。

关键词:语言使用 语言期望认同 实证研究

一、引言

语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期望是指“话语者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主观设定,它包括语言学习方式期望、语言学习水平期望、语言交际期望等”,是语言认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付义荣(2004)、夏历、谢俊英(2007)、夏历(2007,2010,2012)、力量、夏历(2008)、王玲(2010)、葛俊丽(2011)、孙德平(2011)、樊中元(2011)、甘丽华(2012)等学者在语言使用和语言认同等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和贡献,研究表明: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相互影响,语言的使用状况可反映人们的语言期望,反之,语言期望又影响着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其中,对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语言状况调查也逐渐增多,但对作为杭州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语言状况尚未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现有的相关理论,结合调查数据,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从全国各地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务工人员,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11份,有效率为97.2%。样本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外来务工人员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

性别 年龄(岁) 工种

男 女 18~28 29~38 39~48 48以上 工厂操作工人 美容美发 保安 餐饮服务 保洁 其他

132 179 254 35 11 11 205 33 16 10 8 39

以上样本数据显示:(1)性别分布:男性有效样本数为132,占有效总样本数的42.4%,女性有效样本数为179,占有效总样本数的57.6%。(2)年龄分布:18~28岁的有效样本数为254,占有效总样本数的81.7%;29~38岁的有效样本数为35,占有效总样本数的11.3%;39~48岁和48岁以上的有效样本数各为11,各占有效总样本数的3.5%。(3)工种分布:工厂操作工人有效样本数为205,占有效总样本数的65.9%;美容美发人员有效样本数为33,占有效总样本数的10.6%;保安有效样本数为16,占有效总样本数的5.1%;餐饮服务人员有效样本数为10,占有效总样本数的3.2%;保洁人员有效样本数为8,占有效总样本数的2.6%;其他有效样本数为39,占有效总样本数的12.6%。

(二)研究工具

“外来务工人员语言使用和语言期望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一)个人背景信息;(二)语言问题。除第一部分个人背景信息中有几道填空题外,其余均为选择题。与个人背景信息相关的题目共有11道,主要涉及性别、年龄、籍贯、工种、收入等。语言问题共有20道题目,问题主要分为务工前后的语言使用状况、对自身的语言期望、对子女的语言期望、对普通话的评价、对家乡话的评价等等。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

笔者将31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18.0中。用描述统计列出各项变量的频率,用均值比较统计不同变量的均值,必要时辅之以显著性水平P值来检验统计意义。

(四)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为对象,主要讨论:(1)外来务工人员目前语言使用情况;(2)外来务工人员对语言的期望认同情况。

三、结果与讨论

(一)外来务工人员目前语言使用情况

语言使用情况主要考察了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在不同场合时对家乡话和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1.对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自我评价

考察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评价主要包括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情况、普通话的发音情况、对普通话的运用情况,其中在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情况问题下设置了5个选项,包括“(1)听不懂”“(2)能听懂,不会说”“(3)会说一点”“(4)基本能交流”“(5)交流没问题”,并依次赋值为:1、2、3、4、5,考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现在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情况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听不懂 2 .6 .6 .6

2=能听懂,不会说 4 1.3 1.3 1.9

3=会说一点 24 7.7 7.7 9.6

4=基本能交流 101 32.5 32.5 42.1

5=交流没问题 180 57.9 57.9 100.0

合计 311 100.0 100.0

上表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现在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能力评价为“交流没问题”,有效百分比为57.9,32.5%的人认为“基本能交流”,该两项比例合计为90.4%,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普通话交流能力给予了肯定的自评,表明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普通话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已被人们较充分利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听不懂”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少,仅占0.6%,比例最小,表明人们在普通话听力方面的能力较强。

在外来务工人员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整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其普通话发音情况如何?我们设计了5个选项:“(1)很不标准”“(2)不标准”“(3)一般”“(4)比较标准”“(5)很标准”,并依次赋值为:1、2、3、4、5,考察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现在普通话的发音情况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很不标准 5 1.6 1.6 1.6

2=不标准 14 4.5 4.5 6.1

3=一般 147 47.3 47.3 53.4

4=比较标准 115 37.0 37.0 90.4

5=很标准 30 9.6 9.6 100.0

合计 311 100.0 100.0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自身普通话发音评价呈中间状态的“一般”占47.3%,其次是“比较标准”占37.0%,“很标准”比重9.6%,超过“不标准”和“很不标准”两项的合计6.1%,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普通话发音情况总体比较认可,但在发音“很标准”程度上并不是十分自信。

外来务工人员将普通话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发音方面虽不是十分自信,但自我认可度良好,他们在综合运用普通话的熟练度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对此,本项调查设置了5个选项:“(1)很不熟练”“(2)不熟练”“(3)一般”“(4)比较熟练”“(5)很熟练”,我们先对这5项进行百分比描述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现在普通话的运用情况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很不熟练 5 1.6 1.6 1.6

2=不熟练 11 3.5 3.5 5.1

3=一般 126 40.5 40.5 45.7

4=比较熟练 112 36.0 36.0 81.7

5=很熟练 57 18.3 18.3 100.0

合计 311 100.0 100.0

如上表4所示:外来务工人员在普通话运用的自我评价中,“很不熟练”和“不熟练”合计占5.1%,远低于“比较熟练”和“很熟练”的两项合计54.3%,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普通话综合运用游刃有余,自我评价较高。

对上述三种情况进行均值比较,如表5所示:

表5 现在普通话使用三种情况描述统计量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现在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情况 311 1.00 5.00 4.4566 .74739

现在普通话的发音情况 311 1.00 5.00 3.4855 .79451

现在普通话的运用情况 311 1.00 5.00 3.6592 .87228

有效的N(列表状态) 311

不难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在该三项的自我评价均值分别为“4.4566”、“3.4855”和“3.6592”,表明其对自身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情况、普通话的发音情况和普通话的运用情况评价都较高,其中对自身“普通话与人交流情况”离散程度最低,标准差为“.74739”,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在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方面最有自信。

2.在不同场合时对语言的自主选择

人们在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时,往往会选择便于交流和易于达到交流效果的语言。外来务工人员从家乡来到开发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的时候,其选择“普通话”和“家乡话”的情况如何呢?在对该项的考察中,我们将场合分为“和家人说话时”“平时和同乡的朋友闲聊时”“跟同乡的同事交谈时”“跟非同乡的同事交谈时”“和顾客交谈时”“到商场、邮局、银行等公共场所与人交谈时”6种,在这些场合交谈时,对语言的选择分为“全部用家乡话”“较多用家乡话”“普通话和家乡话用得差不多”“较多用普通话”“全部用普通话”“无此情况”6种,考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在不同场合时对语言的选择情况

上图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的时候,在“普通话”和“家乡话”中做着灵活的选择,语言使用呈“二元”状态,即既使用普通话,又使用家乡话。在“和家人说话时”,76.2%的人选择“全部使用家乡话”,其次是与同乡的人,包括朋友和同事,可见,乡情对家乡话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随着非同乡的陌生范围的扩大,在和“非同乡的同事”、“顾客”和“公共场所”中,外来务工人员“全部使用普通话”的频率渐增,分别为61.4%、72%、80.1%,可见,陌生化程度和异域因素也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对语言的选择。

(二)外来务工人员对语言的期望情况

语言期望情况主要考察了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语言期望和对子女语言的期望(包括是否希望孩子保持住家乡话、是否希望孩子会说普通话及其理由等)。

1.对自身的语言期望

在考察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语言期望问题中,本次调研设置了对自身普通话程度的期望、对参加普通话培训的期望、对普通话培训内容的期望等问题。在对自身普通话程度的期望问题下,设置了5个选项并分别赋值,依次为:1=没什么要求、2=能进行一般交际就行、3=熟练,比较准确、4=熟练,很准确、5=没想过。考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对自身普通话程度期望的百分比情况

上图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期望自身普通话程度能达到“熟练,比较准确”的比例为31.5%,其次为“能进行一般交际就行”,达30.2%,对“熟练,很准确”期望比例也达29.6%,该三项累积百分比为91.3%,远远高于“没什么要求”的8.4%和“没想过”的0.3%,这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普通话程度有着较普遍的期望和追求提高的心态。

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普通话程度有着普遍的提高期望,那么,他们是否期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呢?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语言培训主观需求进行了考察,给出了“想参加培训”“不想参加培训”和“没想过”三个选项,其中“想参加培训”又分为“希望由政府提供培训费”“希望由老板提供培训费”“自己交培训费也可以”三种选择,考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对参加普通话培训期望的百分比情况

图3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想通过培训以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比例为56%,其中,以期望由政府提供培训费为主,达35.7%,其次希望由老板提供培训费,达17.7%,2.6%的人觉得自己交培训费也可以,这表明,大多数人想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43.7%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想参加培训,原因为何?不想参加培训是否意味着不想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本次调查没有进行研究。

此外,我们做了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都有培训需求的假设,在此假设下,在培训的内容方面,我们做了“您觉得您的普通话在什么方面需要加强”的尝试调查,提供了5个选项并分别赋值:1=发音、2=认字、3=词语、4=朗读、5=说话交际,考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对普通话培训内容期望的百分比情况

图4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在愿意接受培训的前提下,他们对“发音”的培训期望最高,达到44.7%,其次是“说话交际”,达40.2%,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的语音面貌、普通话的功能用途和交际价值很关注。

2.对子女的语言期望

在对子女语言期望问题中,本次调查主要从对子女的普通话期望和对子女家乡话期望两个方面展开。在对子女普通话期望问题上,首先调查“您希望您的孩子会说普通话吗”,给出了5个备选项并赋值,分别为1=不希望会、2=不太希望会、3=无所谓、4=希望会、5=要求他们一定会,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对子女说普通话期望的百分比

如图5所示,58.2%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普通话的期望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要求他们一定会”,34.4%的人希望子女会,数据表明,希望子女会和要求子女一定会普通话的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占绝对优势,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普通话期望很普遍,对子女掌握普通话问题很重视。

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掌握普通话呈普遍期望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我们考察了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最重要理由,给出了4个备选项并赋值,分别为:1=和不同地域的人沟通、2=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3=希望孩子成为城里人、4=国家大环境影响,考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理由的百分比情况

图6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64.6%的人认为子女会说普通话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22.2%的人认为子女会说普通话能和不同地域的人沟通,7.4%的人觉得是国家大环境影响,5.8%的人认为将来子女要成为城里人就一定要会讲普通话。可见,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的主要理由是出于工作、学习的实际需求。

对子女家乡话期望问题上,考察了“是否希望子女保持住家乡话”,给出了5个备选项并赋值,分别为:1=不希望会、2=不太希望会、3=无所谓、4=希望保持、5=一定要他们保持,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是否希望子女保持住家乡话的百分比情况

图7数据显示,47.9%的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保持住家乡话,态度坚决“一定要他们会”占7.7%,该二项合计占55.6%,表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乡音保持着情感,并希望在子女身上得以传承。但同时也值得关注的是,28%的人呈“无所谓”态度,对家乡话的传承态度冷漠、不关心。“不太希望保持”和“不希望保持”二者合计为16.4%,他们对子女保持家乡话的传承上持反对态度。究竟是他们对家乡话的情感逐渐退化,还是处于对子女语言学习负担的考虑,或是其他原因,本项调查暂未涉及。

此外,本次研究对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和希望子女保持住家乡话进行了比较,如表6所示:

表6 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会普通话和保持住家乡话的描述性统计

均值 标准差 N

您希望您的孩子保持住家乡话吗 3.4116 .97933 311

您希望您的孩子会说普通话吗 4.4695 .75660 311

上述数据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显著性水平值P=.003﹤.05,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子女保持住家乡话的期望显著低于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期望。

四、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对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整体情况良好,综合运用普通话的熟练度自我评价较高,但在发音标准程度上显得不自信。在不同的场合,外来务工人员在普通话和家乡话之间做着灵活的选择,其中乡情成为选择家乡话的重要原因,交流对象的陌生化和异域因素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与“非同乡”对象和“公共场所”中选择普通话。外来务工人员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着普遍的期望,主要表现在发音和语言的交际价值方面;普遍期望其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期望普遍且态度坚决,主要因为他们觉得普通话对子女未来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在家乡话的传承问题上,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家乡话在子女身上得以传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松弛态度;在普通话与家乡话的期望比较中,希望子女会说普通话显著高于希望子女保持家乡话。

(本文是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异研究”(Y201122416)、浙江省语言文字委员会科研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的语言问题研究——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ZY2011A09)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语言问题研究——以下沙开发区为例”(Y201226176)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樊中元.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10):155-161.

[2]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9):51-64.

[3]夏历,谢俊英.农民工的语言状况[J].长江学术,2007,(3):11-19.

[4]夏历.城市农民工普通话水平调查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3):377-379.

[5]夏历.东北地区农民工语言状况调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0,(6):53-57.

[6]夏历.城市农民工语言态度调查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44-148.

[7]力量,夏历.城市农民工用语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学刊,2008,(7):199-201.

[8]王玲.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10,(6):47-52.

[9]葛俊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移民语言状况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12):405-411.

[10]孙德平.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化:江汉油田语言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1,(2):27-37.

[11]甘丽华.发达地区语言态度比较分析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101-103.

(左翠玲 杭州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310018)

上一篇:《艮卦》新解 下一篇:鲁迅小说的欧化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