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百色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9-14 12:46:15

谈谈百色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 经过对食用菌产业现状总结,提出了加强领导,更新观念,调整结构,科技兴菌,扩大内联外引,拓展市场空间,创新发展模式促进食用菌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Abstract: After summing up the status quo of the mushroom indu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leadership, update the concept, adjust the structure, to grow mushrooms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and market space, innovate development model to promote the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ushroom industry.

关键词: 食用菌;现状;对策

Key words: mushroom;statu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217-01

0引言

食用菌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其以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而受青睐。2005年区、市党委、政府把食用菌产业确定为重点培植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09年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以来,百色市采取有效措施,使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成为今年来我市秋冬农业生产发展潜力最大、效益最好、增收最快的产业之一。

1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食用菌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亮点。近两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食用菌的发展,发展势头好,生产效益佳,广大农民乐意接受和积极参与开发,特别是田林、平果、凌云、那坡发展势头高涨、速度快,食用菌这个短平快项目已成为农业生产开发中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亮点。

1.2 食用菌产业规模效益快速扩增。据统计,全是食用菌栽培面积从2004年111.79万平方米发展到2009年326.52万平方米,总产量从6346吨发展到18775吨;总产值从3200万元发展到11952万元,栽培面积、总产量、总产值五年分别翻了2.9倍、3.0倍和3.7倍。

1.3 食用菌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正由单一的冬季蘑菇生产逐步向多样化、周年化生产发展。初步形成右江河谷发展蘑菇、平菇、金福谷、巴西菇、鸡腿菇以及珍稀食用菌等中、高温型品种,南北两翼山区发展香菇、平菇、凤尾菇、云耳、木耳、金针菇、灵芝等中低温型品种的食用菌生产格局,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带初现雏形。

1.4 食用菌产业经营方式实现了“两个”转变。全市食用菌生产实现了由“生产粗放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由“段木栽培”转变为“袋料栽培”的“两个”转变,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升级。

2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资金匮乏。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各级财政困难投入有限,部分农民投入资金紧缺,资金的匮乏阻碍食用菌的快速发展。

2.2 生产水平落后。多年来农民栽培食用菌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农民质量安全意识不高,产品质量差、无品牌。

2.3 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一些地方产品加工销售不畅,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

2.4 科技支撑不强。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缺乏,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滞后,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3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提高产业服务水平要树立“小蘑菇大产业”理念,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范围等等。

3.2 适时调整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各地要根据自身优势,及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生产市场畅销、价格高且稳定的特色优势食用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农民栽培食用菌风险,特别是要瞄准市场缺口,调好栽培时间,巧打时间差,占领市场空挡,争取获得更大效益。

3.3 坚持科技兴菌,示范带动整体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示范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一是市、县(区)要在发展起步较早、技术基础较好的地方进一步完善现有食用菌菌种生产设施。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兴菌”培训行动。三是认真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每个县、(区)重点抓2-3个示范基地。

3.4 扩大内联外引,加快产业提质升级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思路,努力创造良好内外环境,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3.5 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业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产地交易行为,尽快改变分散、无序的传统交易方式。要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推介食用菌的功效以及科学的食用方法,积极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发展。

3.6 创新发展模式,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不仅要大力推广桑枝食用菌,还要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适合本地推广的食用菌生产经营新模式,发展一乡一品,用多模式多办法推动产业发展。要充分结合实施自治区“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钱粮双增工程,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发展食用菌间套种,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3.7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市、县(区)要成立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并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坚定不移地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二是把食用菌生产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县(区)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内容作为重要工程来抓,加大考核力度并细化考核指标,促进各相关部门工作力度,抓住机遇,切实加快发展;三是市县配足配齐科技人员,加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监督管理,为产业提供优质高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持续、高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西儒,陆辉,张相日,李金灿.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5,(01).

[2]罗坚.开展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促进蚕业生产效益提高[F].广西蚕业,2001年第38卷第2期.

[3]胡清秀,曾希柏.食用菌与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02).

[4]孙佩韦.桑枝食用菌培养基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化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7.

上一篇: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下一篇: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