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14 04:43:55

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一、我国能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的能源状况

我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的11%,原油占2.2%,天然气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我国一次能源预测总量有4万亿吨标准煤,但其中90%是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足10%。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2%左右,比发达国家低了10个百分点。过去20年中,我国发电量以每年8%―9%的速率增长,2020年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预计达到2000年的3倍,相当于整个西欧2020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目前水电提供了全国20%的电力供应,从现在起再建设12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仅可满足2020年发电量的28%,占当年一次能源需求的12%左右。目前我国核电在电力中所占比例更小。

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过去10年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消费了2.6亿吨油,其中包括净进口9000万吨原油和石油制品。2002年我国的人均消费石油约为0.177吨(美国为3.077吨,日本为2.2265吨),分别是美国的1/17和日本的1/12。特别是去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4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据估计,未来10年,我国汽车将增加4倍,达到1亿辆,是美国汽车总数的一半。这些变化将直接带动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需求,这两个部门在当年新增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目前不到35%升至2020年的57%―75%,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化行业快速发展、世界加工制造业中心加速向中国转移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都将促使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二)我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将达到31亿吨标准煤左右,为当年全球的13.2%,但人均能源消费仍旧远远低于经济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均值。在未来20年间如果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的潜力,我国则面临能源供应必须保持每年递增4%左右的压力。

未来16年,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能源生产总量和结构如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如何保持燃料油价格的稳定,为轿车进入家庭提供保障条件;三是如何全面推广洁净煤技术,在煤炭消耗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减少污染的排放;四是如何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

二、我国的石油储备与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约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40%,美、欧、日三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分别为20%、35%和80%。据估算,如果每桶原油的价格上升10美元并且持续1年,那么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会减少0.5个百分点,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率要减少0.2个百分点,日本要减少0.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一)我国石油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据2002年统计,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我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87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同期人均水平的7.8%和6%。目前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为14.8,已开发油区储采比只有10.9。主要产油区目前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主力老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双高开采阶段,主力油田挖潜效果减弱,稳产难度加大,采油成本上升。

在过去的15年里,我国原油产出年均增长率仅为1.8%,相反,石油消费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9%,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7.4%(全球为1.4%),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03年这项指标达到36%。我国从1994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飙升,2002年进口为6941万吨,2003年则上升了31%,达到9112万吨,对外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6.1%,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估算,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5亿吨,自产2亿吨,缺口有3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达到60%左右,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美国为58%)。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对国外的依存度逐渐增大。

(二)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

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据估计,到2020年,进口石油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供应的主要渠道。美国通过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已在战略上控制着全球70%的石油资源,跨国公司则掌握着世界上超过80%的优质石油资源的开采权。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安哥拉、阿曼、也门和苏丹等高风险国家,它们占我国进口石油的66%。可以预见,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将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拉美及非洲等地区,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态势。

我国石油消耗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一是国民经济极易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却不能控制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国际油价每桶变动1美元,进口将多耗费46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GDP约0.043个百分点。今年3月31日起,我国提高汽油价格,北京、上海等地汽油价格达到了2000年以来国家实行汽油浮动价格的历史最高点。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使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能源消费开支加大,抑制了其他领域的消费。二是运输的风险增加。我国石油进口90%以上是海上运输,由外轮承担,中石油、中石化的油轮业务大都是从国际联营体等海外油轮租船承运。其中,我国石油进口60%来自中东地区,运输线路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沙群岛和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马六甲海峡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是扼守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的战略要道。三是与其他石油大国争夺国际能源的矛盾加剧。全球能源资源有限,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不足总产量的50%。我国长期大量进口能源,与美国、日本等石油进口大国争夺国际能源的矛盾将有可能加剧。

(三)重视多元化的石油安全战略

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充分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多元化。2003年石油进口中,来自中东地区的占60%,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周边国家的进口,都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这种多元化的战略是全方位的。中石油、中海油等公司在海外油气资源的收购和参股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2004年5月,中哈之间签订协议,确定了中哈原油管道修建计划,双方共同修建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中哈输油管道工程第二段―――阿塔苏至阿拉山口工程。这条原油管道全长1240公里,计划近期动工,预计初期管道输送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此后将逐步增加到2000万吨。这条输油管道将于2006年投入使用。

三、我国的电力情况与电力安全问题

(一)电力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供电紧张。据测算,2004年全社会预计用电量将达到2090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将超过10%,而同期发电装机容量仅能增长10%左右。全国装机容量缺口仍将扩大,电力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确保能源资源供应的安全,对电力工业而言,就是要有足够的煤炭、水能、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支持,要有设备制作行业、运输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2002年底以来的电力供应持续紧张局面,除了装机不足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电煤紧张。目前,全国在建的发电项目约1.6亿千瓦,2004年将投产4000万千瓦,其中大多数是煤电。今后几年电力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迅速增长。煤炭资源与运能能否及时保证电煤供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我国电能利用效率低下

在电能利用效率上,我国单位GDP能耗或者单位产品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不少差距。以美国为例,每千瓦时电可产生GDP8美元,而我国连8元人民币都不到。我国吨钢能耗是美国的2倍。当前用电平均增速超过15%,而相对应的GDP增长率为9.1%。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的消费是超常的,电力工业的发展能否承受这种超常消费,需要有关各方高度关注。

(三)电力安全要求优化电力结构,做好电力规划

未来15年,我国必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与此相适应,首要问题就是要优化电力结构,推进协调发展。继续遵循“优化火电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原则;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的基础作用。其次,要强化电力规划和监管,引导电力健康持续发展。电力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优化电力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强化电力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与石油供应不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分布情况相对应,未来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基本方略应该是“煤为基础、电为中心、多元发展”。国家应大力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电气化水平。

四、我国新时期的能源战略

目前世界石油需求不平衡加剧,我国能源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为此,我国要制定适合国情的能源安全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

(一)将能源战略纳入国家安全战略

面临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大的现实,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把对安全能源的认识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只有把能源战略纳入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能源的安全。第二,从战略高度认识能源储备的重要性,尽快地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完善能源战略储备体系。第三,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为我国利用国外的能源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努力实现能源投资和进口的多元化,这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应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地区的合作,以确保我国石油进口渠道的全方位和多元性,减少对中东地区的倚重,避免比重过大而造成的风险,国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辅助国内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合作开发。

(二)提高能源应变能力

我国在未来20年里,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能源问题。能源问题从国内问题变成了国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体制上和战略上适应这种形势,提高应变能力。本世界头20年,我国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一是能源供应要从以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保障需求与环境效益并重,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二是政策重点由注重供应保障能力,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联动,而且把后者放到更重要的地位。三是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四是能源发展应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三)解决好石油安全问题

(1)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

我国应在准确把握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特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境外供应渠道;二是加快国内油汽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争取在海域和南方碳酸岩盐地区有新的突破,研发替代产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上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从市场和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石油产品;四是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建设。在石油问题上,我们要坚持国内国外并举,但立足点要放在国内,国内是我们的根本,要最大限度地加大勘探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但是我们也要很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包括到国外合作开发。价格走低时,我们要积极地进口,减少国内生产;价格走高时,我们就多利用国内石油。我们要把我国的石油进口机制搞活,以适应变化的国际市场形势。

(2)开设石油期货市场

我国可以通过开设石油期货市场的方式,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一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二要建立国际采购的协调机制,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争取对我合理的价格。三要加速形成统一、开放、通畅、有序的能源、原材料市场。尽快将隶属于各政府部门的石油专项用户的油品供应系统剥离出来,组建独立的石油销售机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石油等流通领域。四要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建立部级的重要能源、原材料安全保障和风险监控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3)稳油增储,发挥科技作用

实施“稳油增储”的战略部署。在2010年前,原油生产稳定在现在的水平,到2020年本土石油产量可以达到1.8―2亿吨左右,争取到2020年在我国本土稳定产量的前提下,使剩余储量的开采时间延长1倍。我国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但目前的“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以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迫切需要我们利用地质和技术创新成果,勘探出更多的油田,提高采油率。同时,由于我国探明储量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即低渗、稠油、含水、裂缝,这就要求用科技的力量充分挖掘潜力、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另外还要用科技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

(四)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依赖石油进口

目前,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7%。解决石油储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给问题,要立足于从煤炭液化技术找出路。煤炭液化技术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间接液化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使用煤液化燃料,比普通汽油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这项技术应当在国内加快推广应用,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煤制油产业。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在德国、日本和美国也都已取得突破。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同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目前,年产500万吨成品油、总投资250亿元的直接液化项目已在神华集团神东矿区开工建设。但总起来看,发展煤制油产业,在我国进展缓慢。根据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我国石油进口剧增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抓紧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有关工作,从而使我国油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的基础上。此外,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烧及先进发电、煤炭燃烧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洁净煤技术领域,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快推广,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有效利用,在未来较长时期的能源供给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明显提高。我国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90年的76.2%降为2000年的67.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23.8%上升到2000年的33%。洁净能源的迅速发展和优质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抓住能源供应缓和的历史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能源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实现能源工业的均衡发展。

五、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制定了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积极发展核电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防止环境的破坏,必须高度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树立可持续能源发展观

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依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双重拉动来保障高效、经济、稳定、安全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认真处理好国民经济良性增长与能源的合理消费的关系。我国能源资源数量难以支撑粗放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的超常增长,在人均能源消耗标准上,我们不能盲目、片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要切实改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增长必须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树立新的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观。

(二)制定国家能源开发长期规划

(1)制定化石能源可持续开采规划

化石能源属于一次性能源,保持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开采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制定长期开采规划,避免超强度开采和布局上的不合理性,确保能源资源的远景接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盲目低效开采、资源结构和布局上的不合理。

(2)着力能源新技术的研究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我国情况,重点研究和发展的能源技术包括: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与钻井新技术、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关键技术、难采和劣质资源的开采技术、一次电力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节能技术、核聚变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能源环境技术等。

(3)研究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资源

我国石油储量相当有限,而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可采出的储量少,回收率低,应加大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力度,如核能、太阳能、海洋能、氢能等,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储备。

(三)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运动

根据研究,如果采取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措施,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水平可以减少15%―27%,单位GDP能耗将每年下降2.3%―3.7%。为此,应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实施节能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CEPA实施后发挥香港金融业优势的探讨 下一篇:外资企业税收超国民待遇与内外资税制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