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时间:2022-09-14 02:19:46

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摘 要:当今我国小学生健康心理及人格养成单靠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说教很难有成效,反而激发其逆反心理。如何在平时通过学科教学及学科教师自身的积极影响,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已成为当今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身心健康

体育课作为小学生最欢迎的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承担着完善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职责,是发展德智体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体育教育为例,将小学体育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相结合,阐述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学校体育取得了重大发展。然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也影响民族的前进.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现在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我们应该及时改正这种错误,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要想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只有改变他们的思想,才能强化教学效果。要树立心理健康为第一的教育思想.代替教师和学校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思想。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和品质。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1]

二、简述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1.思想引导的疏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都是老套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的活动,或者采取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跑步、做游戏、做体操等活动中,通过体育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但是,由于小学生存在害羞、不懂事的心理特点,在有些体育项目上缺乏自我探索的兴趣点,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盲目性.没有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锻炼方式,尤其是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在课程中没有灌输德育教育的观念,尤其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等情感表现,都有一定的缺失。

2.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浓厚

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强。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思想素质的不相同,造成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也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对新的事物兴趣浓厚,但是心里害羞等因素的影响。让小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有偏差,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浓厚,不能形成自觉的训练模式。在内心产生一些消极应对的想法,造成整体教学效果的偏低。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没有运动训练的相关项目,也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技能培养。造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浓厚.影响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的目的性不强

在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体育训练完全是要靠教师的引导,对于一些体育项目缺乏整体的认识.只对那些好玩、乐趣性大的体育游戏感兴趣,造成自我体育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尤其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系统化的表现目的,无论是跑步、做体操还是各种自由活动的项目,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个性培养、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目的没有形成,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的日的实现。

三、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调控, 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环境包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长期参加体育活动会身强体健, 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会明显增强。通过体育锻炼同样可以增强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优胜劣汰。个性的社会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 要向同学们反复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树立起学生参加锻炼的信心。经过多次的失败和不断努力争取胜利, 学生的自我调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2.引发学生形成积极心态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偏爱积极,他们需要被承认、被肯定、被赞美,因此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正面期待中得到幸福感,促进积极心理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在体育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亮点、鼓励学生的积极情绪,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积极处理问题的能力,减少消极情绪,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塑造学生积极心理观。每一个学生都不应受到教师的忽视,让学生体会到被关心和爱护,在这方面,教师的行动要比语言更具说服力。教师的举止行为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研究表明,有一部分的小学生对校园的学习氛围满意度低,许多小学生对上体育课表现淡漠,这对影响学生的终身体育产生不良影响,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为了动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对于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习,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去组织,教师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意,在运动中挖掘学生的兴趣,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坏境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开放性、活动空间大、个体间交往频繁等特性。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分组、分队学习、竞赛, 建立一个团结互助、相互合作的集体。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能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同时再利用一些集体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依靠他人、信任他人、帮助他人。在一些对抗项目中教育学生学会面对冲突和对抗,学会公平竞争,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四、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孟哲.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0,第6 期,16 ~ 18页.

[2]曹新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2006,第18期,66-67页.

上一篇:项目驱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对摄像景别知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