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化”课程可行性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4 02:14:29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化”课程可行性调查研究

摘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学模式、课外学习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化”课程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该课程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关键词:英美文化;拓展课程;可行性

作者简介:张喜春(1963-),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94-02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1]也就是说,现代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还承载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功能。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都很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但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相当有限,英语技能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渗透,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与使用英语的外籍人士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大学时期的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理工科大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尤其缺乏。有人认为掌握英美文化知识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实际用途,但不可否认的是,学习英美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避免将来在外留学、与外国人交流时因为缺乏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产生误解。掌握英美文化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大学开设“英美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1.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不少学者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著名语言学家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指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同时产生,互相依存,并行发展。一个社会中, 语言应该属于文化的一方面内容,语言与文化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教授指出:“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离不开它的文化知识,它们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3]H.Douglas Brown 认为,“二语学习的过程常常就是二语文化学习的过程”。[4]由此可见,文化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就必然涉及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此,若要熟练运用某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其语言相应的文化背景。而“英美文化”课无疑对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大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缺失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大多为工具型动机。到了大学之后,失去了高考的压力,教材难度又明显增加,很多大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有学生抱怨英语水平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5]这种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李欣对天津农学院的学生做了英美文化测试,参加测试的是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掌握都不尽如人意。[6]李向武认为:脱离英美文化习得而单纯地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必然导致大学生英美文化的缺失,从而使大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如英语词汇曲解、文本阅读分析失败、英美文学欣赏受阻、文化冲突、以及跨文化语用失误等。[7]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知道Christmas Day和Easter Day是源于基督教的盛大节日,Thanksgiving Day只是北美地区庆祝的节日。

鉴于文化与语言学习之间的重要性及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缺失,有必要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文化”课。目前在国内高校此课程主要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部分高校也将其设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而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的院校很少。2010年下学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了大胆尝试,要求学有余力、英语水平较高的二级起点的学生必修此课程。为了解教学效果,为将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课程结束时,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关于“英美文化”课程学习的调查研究

1.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分别为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通信及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问卷主要是了解学生对“英美文化”课的学习热情、教学模式、课外学习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态度和反馈。110份问卷调查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

2.结果和分析

(1)学习热情。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是保证该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问卷首先对学生学习“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进行了调查。14%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此门课程非常有热情,56%的学生选择有热情,68%的学生表示希望从“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了解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此课程期待很高,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的愿望强烈,对英美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有较好的认识。

(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保证一门课程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教学手段。调查表1显示:54.1%的学生喜欢的“英美文化”课教学模式为以教材为中心适当补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大量阅读、查找英美文化知识材料,将重要的知识补充到教学中。但由于课时少(目前通常为32学时,一周2小节),文化涉及面又广,要想完成英美文化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补充资料的处理都必须重点突出。此外,51.4%的学生希望“英美文化”课脱离教材,采用PPT、电影等形式组织教学。PPT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地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然而,制作PPT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较高的制作PPT的技术,才能将课本内容转化成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PPT教学材料。而采用影视作品进行“英美文化”课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查找与所学英美文化知识点相关的影视作品是一项既耗时又耗精力的工作。总之,表1显示学生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学生喜欢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组织的教学。

上一篇:浅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 下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