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6 22:10:15

非英语专业论文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时态 语态 摘要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30-02

一、绪论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语境 词汇学习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语言的交流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词汇差异较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不同或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引起误解。如对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作了解,就会产生这些词语的误用甚至导致交际冲突。因此,培养学生词汇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将从对英汉具有文化内涵词汇的分析入手,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促使他们在词汇学习中对文化背景的重视。

一、文化、语言和词汇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表现。美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Sapir指出:“文化可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Sapir,1921:22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而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着文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学习在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Lewis,1997;16)说明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Sapir还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一种语言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有时两种不同语言的词汇所代表的文化是重叠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迥异的。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具有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习词汇仅掌握其读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对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大多只是机械、孤立地记忆单词,难以与上下文和文化语境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文化内涵达到理解词汇并进行记忆,因此效果不好。死记硬背不仅难以记住单词,而且即使记住,也不知如何运用。他们常常只了解词汇的一、两个常用概念意义,而未能对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作过多了解。由于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不了解,使他们常常误用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甚至在与西方人士交谈时造成交际冲突。由于缺乏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了解,导致他们的词汇空缺,以及母语在词汇学习方面的负迁移。例如,对词汇学习存在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他们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的概念――语义基础上把新词汇同母语中原有的词汇等同起来,忽视语体间的差异和语义界限的不同。受母语的影响,出现词汇搭配和用法的错误。郭新文2007年在对500多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也得出大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文化意识淡薄,对英语文化理解存在偏差,学习态度和方法存在问题等结论。下面我们将通过对英汉文化内涵词的分析,说明文化语境对词汇含义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语境对词汇含义的影响

文化语境的概念最早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文化语境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文化语境对词汇的含义有重要作用。在判断句子的字面意义时,我们不仅依靠句子的句法形式,还依靠其它语言特征,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词汇特征。词汇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符号语言。当处于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概括成为吉凶、美丑、善恶等意蕴强加给词汇时,词汇便具有了文化内涵。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常用Trojan horse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用meet one’s Waterloo比喻某人遭到惨败,Watergate scandal比喻政治丑闻。

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不同,致使各种语言中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不完全一致。例如:英语中的uncle,既可以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而汉语中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汉语的“看”,在英语中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look,see,watch,notice等。

由于英美国家和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不同,导致词汇的内涵意义出现偏差。例如,politician一词指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政客”,含有贬义,而汉语中的“政治家”则往往含有褒义;Propaganda一词在英语中有煽动的意义,含贬义,而汉语中的“宣传”却没有贬义。英国四面环海,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因此在英语中有很多与“鱼”有关的习语。英语中fish是中性偏贬义词,有a poor fish(可怜虫),a cold fish(死气沉沉),look with a fish eye(冷眼旁观),queer fish(怪人),shy fish(害羞的人),drink like a fish(很会喝酒)等之说。而在中国,fish(鱼)是吉庆,有活力的象征,有“吉庆有余”“鲤鱼跳龙门”之说。“龙(dragon)”一词在英汉语中就风马牛不相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指传说中长着翅膀能吐火的邪恶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英语中有“like a dragon”、“the old dragon”等隐喻词义。但在汉语中,龙象征着威严和权利,被视为吉祥物,因此汉语中有“真龙天子”、“望子成龙”等隐喻意义。Peacock在英语中为傲慢、洋洋自得之意:as proud as a peacock,但在中国却是吉祥的象征。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英表达同一意义的词语的搭配也不一定相同,中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经常误用词与词的搭配,例如:red tea(红茶);rest room(休息室);strong coffee(浓咖啡);Spring up like bamboo shoots(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as wise as Zhuge(智如诸葛);as pure as lotus(像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等,在英语中与之相应的正确搭配应是:black tea;lounge;black tea;spring like mushroom;as pure as lily;as wise as Soloman。之所以出现误用,重要原因是使用者不了解外国人的文化,不了解英语的背景知识。

结语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延伸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因素也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英语词汇与英美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不了解词汇背后隐藏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要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词汇的学习更有效果,从而达到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apir E.Lange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Brace & Co,1921:22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李莉文,任长惠.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及对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5]郭新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学习中文化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6]邵丹.试从迁移角度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母语词汇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7,(31).

[7]肖艺莘.浅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策略的实施[J].外语教学,2007,(31).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翻译教学 特点 借鉴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翻译研究逐渐深入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也引起更多关注。然而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相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然后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原因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首先是因为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忽视,历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对翻译能力一直没有重视。其次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能力考查的遗忘。据统计,自1987年9月到2007年12月的43次四级及1989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0次六级考试中,四级出现翻译题仅7次,出现频率为16.3%,其中4次出现在2006年新题型改革后;六级出现翻译题型3次,频率仅为7.5%[1](p86)。再次是大学英语翻泽教学科研滞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最后是教材和师资的缺乏。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在学习目标、内容、过程方面认识不足,更没有专门翻译理论教材。师资方面也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和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 

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也反映了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翻译不仅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语义、词义记忆正确理解原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消化输入内容又要能够输出所输入的内容,与简单的客观题相比更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为翻译行业输送大批量的翻译人才。现在翻译行业的缺口非常大,仅仅靠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人才的储备力量的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翻译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相关统计数字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从事翻译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具备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翻译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从事翻译工作,远不能满足翻译行业的需求。其次,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分散在各行各业,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对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再次,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非外语专业背景学者翻译的。 

三、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分析 

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共同之处;但作为非专业的翻译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 

共同点:从培养目标上来讲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专业翻译教学是一致的。翻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不同点:一方面,两者在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就大纲而言,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几乎处于完全被忽视的地位。199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在借助一定的工具下,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左右。一方面学生误认为有了字典这一工具,生词的难题解决了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其间穿插的一些翻译练习题充其量只是一种造句,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算不上是翻译方面的系统训练。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对象不同。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传达任信息,词汇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其次,汉语表达水平低。遣词造句能力不高,词汇贫乏,很难翻译出通顺流畅的语言。最后,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了解,不谙翻译技巧。这也是上文中我们提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别最为明显的地方

。翻译实践证明一旦找出英汉不同之处及表达方式之差异,问题便迎刃而解。从结构上讲,英语重形和;汉语重意和;前者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后者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因而英语结构紧密,汉语结构简练。在词义方面,英语词义灵活,突出表现为一词多意而汉语用词精确,严谨。英语句法形式紧凑,语法结构严谨,而汉语句法恰恰相反。学生语法不清晰,在理顺原文句子结构问题上束手无策。英语从句一个接一个,修饰语连绵不断,句子威分之间的复杂关系,足以把一个语法知识欠佳的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也只好随意切割句子成分,理解荒谬。

四、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可以借鉴专业翻译教学成功的经验 

(一)根据翻译专业教学,作为一个译者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都必须具备,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打好语言基础、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汉语素养,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明确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编写专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并且要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译教学方法。 

(二)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特点,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新闻、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翻译工作,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定位于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等领域。并且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这些学者大部分都是非外语专业背景。所以从翻译教学的文体和翻译素材的选择上,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要有意识地向这些方面侧重。 

(三)进行系统的翻译理论教学,培养翻译技能意识。相关语料库资料调查显示,就翻译单位来说,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所采用的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是词[2],这就导致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更关注短语在译入语中的对等转换,译文结构受源语限制比较严重,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地道的汉语表达,甚至翻译腔。在其他方面诸如时态、语态、衔接词、句式结构的转换技巧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处理起来也受英语原文的影响比较严重,对原文结构调整非常有限。这表明学生缺乏基本翻译技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文而不能打破原文结构的限制,译出符合译文语言表达规范和表述习惯的句子。导致译文语言不通顺流畅,可读性不强。 

结合刘宓庆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和翻译能力提高的论述及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在分析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翻译试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理论的讲授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翻译理论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把翻译理论知识内化,再结合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翻译技能意识,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翻译理论来作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除了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具备策略能力,策略能力贯穿了整个翻译过程,需要我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外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翻译任务。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 

五、小结 

虽然教学大纲已经把翻译能力列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考察技能,然而从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来看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状况并不乐观。作为翻译行业储备力量的重要来源,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非专业性,在教学对象、教材、师资方面具有独有的特点;然而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上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借鉴其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注重翻译理论的灌输和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翻译的各项子能力,再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将理论内化熟练运用,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的翻译水平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晓莉.基于实证视角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2]周宁,徐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翻译规范的语料库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6). 

[3]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75.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翻译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卫东,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梧州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广西梧州54300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205―03

一、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炙手可热的专职翻译职位已渐渐“失宠”,市场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人才,需要的是既懂外语翻译,同时又有着深厚的本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囿于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困扰,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显现出对市场的不适应。社会对翻译水平和翻译能力的需求使翻译教学不再局限于外语专业,培养翻译人才不再是外语专业的专利。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给广大的非外语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对翻译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

二、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在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翻译教学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长期以来一直是英语教学当中的薄弱环节。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认为“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大纲》确定了这个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教材的编选还是教法的实施,都是围绕着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传授来进行的,精读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翻译能力的培养显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课程设置来看,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没有翻译教学课程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和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都不约而同地受到四、六级考试大纲的支配。虽然近年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教育部也在极力地为减弱四、六级证书的作用而作出相应的变革,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了外语学习中对翻译的要求,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不够,尤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够,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传授不够。再者,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中完全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的独立单元,所占篇幅最多的是阅读理解部分,涉及翻译的内容仅局限于每个单元后面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练习,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教材也为数极少,翻译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的翻译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不少外语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混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区别,认为英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翻译的指导了。尽管有些大学为外语专业、经贸专业、管理专业等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更多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英语专业,如“外语+经贸专业”的培养模式。

三、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对外语翻译人才要求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忽视和误解是息息相关的。

1.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翻译能力

近年来,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压力与日俱增,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越来越高,大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提高尤为显著。欣慰之余,人们却对他们的翻译能力不免担心。

许多学者认为,语言能力强的人翻译能力自然就强。但Krings等学者的研究却表明,“尽管语言能力是从事翻译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仅仅具备这一能力是不足以保证翻译质量的”。翻译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甚强的概念,翻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训练,没有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单靠提高阅读能力、死记语法规则和扩大词汇量,是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现行大学英语教科书上虽然每一单元都提供有翻译练习(主要是汉译英的练习),但大多数的练习都只停留在句型的套换上,片面强调语言的转换而忽略逻辑思维的训练,缺乏从篇章结构上的宏观把握。这样的练习从根本上说不能算是翻译,充其量只能算是句型训练。单靠句子转换式的翻译训练系统性不强,难以让学生认识到翻译的实质,更不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翻译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翻译教学才能实现。”而培养翻译能力不单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文化转换能力等等。翻译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传授是不可能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一笔带过的,而必须在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开设专门的翻译教学课程,按照翻译教学的要求和目的进行训练。

2.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对通用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区别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情况。不少的英语教师认为,英语只有一种,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好英语的基本技能;只要基础英语学好了,专业英语就会迎刃而解。这一错误的观点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应用英语技能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目标进程,结果造成不少毕业生手握英语四、六级证书,英语成绩也非常优秀,但却连看懂本专业的英语原文资料也觉得非常困难,更不用说翻译了。因为他们所学的都是通用英语,要进行特定行业的英语运用,他们的英语学习还必须拓宽到适用于特定语言场合的专业英语。

一般而言,大学英语所涉及的单词词汇多为一些日常用语,而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单词词汇则带有非常浓厚的专业色彩,并层出不穷地出现于各种专业文章之中。同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在不同的专业其含义便会有较大的不同。例如,“pencil”一般指“铅笔”,而在光学上却是指“光线锥”、“射束”;在热学上的“colorpencil”指的是“笔型温度计”;“metal pencil”在机械上则是指“焊条”;“pencilrocket”在气象学上指的是“高空气象观测用的小型火箭”等。至于专业英语篇章的翻译,则更是复杂。这是因为,不同的专业,其文体类别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对语言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文体,甚至同一文本,本身也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这往往要求译者采用不同

的翻译策略。如果不管什么文体都只遵循一种原则或只采用一种策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足取的。单靠大学英语教科书上的简单句型转换是翻译不出什么好文章的。

3.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他们往往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上每一单元课文后面都有翻译练习,教师参考书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上也有帮助对课文理解的参考译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也会采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也会要求学生用汉语翻译课文的内容,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并不缺少翻译练习。的确,这些翻译训练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些训练只是外语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并非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翻译”而并非“翻译教学”。“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无论是在教学目的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截然不同。“翻译教学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结构和丰富语言知识,也不是为了提高文体的水平。纯正意义的翻译的目的是要出翻译自身的成果,而教学翻译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学员外语学习的成果。”试以课文上的翻译练习为例,这些练习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显示出明显的人为排列和编造,大多数的练习都只停留在句型的套换上,很容易就可看出英语句型的脉胳和特征,缺乏从自然语言篇章结构上的逻辑思维训练,而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所学的外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其结果并没有使学生的翻译能力获得真正的提高。真正的翻译教学应该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翻译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语言的能力训练只是为翻译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和铺垫,解决翻译能力中“能”(能够翻译)的基本要求。

四、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翻译的需求已呈现出广度上的多元化和深度上的专业化,传统的文学翻译逐渐退居到十分次要的位置,而原来作为边缘的非文学类翻译已走向中心的主导地位,大量的涉及金融、商贸、医学、机电、化工、电子、计算机、物理、航空、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繁复资料需要的是既具备本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翻译人才。这恰恰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一大弱项,而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对专业材料的理解能力强,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有些大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陆续为外语专业、经贸专业、管理专业等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更多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英语专业,如现阶段正在实践或试验的“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等模式,其中更多的是“外语+经贸专业”培养模式的采用。然而,偏僻的专业术语和深奥的专业知识往往会使英语专业的学生望而却步,令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举步维艰。再者,如果翻译单单依赖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素质上难以胜任,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形势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数的外语学院毕业生能够满足得了的,大量的外文资料无疑需要大批的专业翻译人才,而非外语专业学生数量众多,学科分布广泛,是挖掘和培育翻译人才的重要源泉,如果让他们有机会学习翻译理论知识,让他们接受系统的翻译教学,他们将很容易适应各类翻译工作,且极有可能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出色译者。同时,经过外语教育界的共同努力,大学新生入学前已具备了相当的英文功底,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明确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达到“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这样一来,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低水平的教学重复完全可以避免,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完全可以缩短,从而使翻译这些应用课程设置得以实施,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

五、结 语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5

摘要:英语词汇是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基础。但在目前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限于词汇的操

>>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词汇学习 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英文电影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改革探索 ESP和CBI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非指导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语境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论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语块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交际法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范畴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成绩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设置研究 在ESA理论指导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研究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回译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者共同体: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新模式 “补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补缺假设”理论指导下的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词块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曾凤英.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S2):52.

[5]王玲,徐昕炜.双重代码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107.

[6]张丽敏.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新模式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1):92.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口译;专业英语;术语教学; 技能教学

一、口译教学研究概述

巴黎释意学派(The Interpretive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ory),又称释意理论(le théorie du sens),其代表人Seleskovitch在1998年接受许钧教授的专访时这样解释:“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对此,杨承淑在谈到口译的原则与技巧时,认为应“传讯不传词”。无疑,“释意”与“传讯”都为口译对象界定了方向。著名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针对口译中的错译、漏译的原因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 (the Effort Models) 假说,认为口译任务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够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吉尔模式强调译员注意力的极限,只是对错译和漏译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并不是对口译过程的模拟。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及英国西敏斯特大学的罗能根教授带领的“中英英语项目合作小组”根据吉尔的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口译训练的模式:I = S + C + P,即成功的口译=口译技巧+理解+职业准则的运用。以技巧和职业准则为训练核心的厦门大学口译模式(Xiada Model of Interpreting)强调技巧的重要性,给口译培训者以重要启示,即口译训练应以技巧(技能)训练为主。仲伟合对比了吉尔的口译模式和厦门大学的口译模式之后也强调,口译训练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并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译题材是多样的,而翻译技巧却是有限的。笔者以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就在于此。无论是口译技巧中诸如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还是具体到某些特殊句型的翻译技巧,都是技巧,都应该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口译教学应围绕技能训练展开。这一观点毋庸置疑,而且,文中“技能教学+术语教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前辈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无论是释意理论,还是吉尔模式、厦大模式,都只强调了口译教学的共性。事实上,专业英语口译教学,无论是从学生,到教材、教师等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是个性。个性寓于共性之中,脱离共性谈个性,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顾名思义,即以英语为文字载体,表达各行各业专业知识,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学科专业,就又多少种专业英语(如医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磨具专业英语等)。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英语一、二年级的教学。狭义地讲,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至少接受了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的专业,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远远高于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加上适当的口译训练,必将使他们能独立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每周只有2课时。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及英语专业的学生。

以上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这就决定了非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专业型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本专业领域的中级口译能力,即能进行特定专业领域的一般性事务活动口译,如会谈、接待等。学员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接受口译高级阶段的课程训练,以胜任相关领域的高级口译任务。

四、提高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效的对策建议

1.注重学生的口译技能的培养。

口译技能的培养是口译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台湾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指出,口译教学中有三要素: 语言、知识、技法。其中“技法”是口译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这里要处理好技能训练和语言训练之间的关系。因为技能训练以能力为基础, 若口译内容远超出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技能训练势必让位于语言训练。因此,在口译入门阶段,选择一般性而不是专业性题材作为训练内容,就成了教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样,专业英语口译初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技能训练上,待学生掌握基本口译技能后,再过渡到第二阶段的专业性题材,并在实践中实现技能教学和术语教学的整合。

针对口译技能教学,从口译实践的需要出发,要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介绍口译技能。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参考仲伟合教授的观点,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应重点介绍以下口译技能: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笔记(note-taking & note-reading)、表达/信息重组(production/information rearrangement)。而数字口译、应对策略、职业准则等技能或素质的培养,可分散穿插于教学的不同环节。

2.注重专业术语的口译教学。

专业英语或者说行业英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有其专属的词汇与表达,也就是术语。D.Seleskovitch和M.Lederer在《口译训练指南》一书中把术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指向的术语,或称技术术语;第二类是特种指向的术语,如人名、电影名等;第三类是讲话人特意使用的一些词语。专业英语术语教学涉及的术语属于第一类,叫技术术语。其中大部分术语的技术概念是单一的,唯一的,只有小部分还具有一般用法下的所指概念。比如period, HIV positive两例中,“period”和“positive”的一般概念所指为“时期、周期”和“正面(的)”。但在医学英语里,这两个词可以分别指“(女性)经期”和“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别术语的“技术概念”和“一般概念”。

专业英语口译教学除了要遵循普通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原则与方法之外,其教学内容有自身的特点,即增加专业术语教学。术语教学不仅仅是要保证学生成功完成术语在原语和译语之间的符号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解术语在原文语境中的含义,并把它忠实地在译语中传达出来,译语表达力求专业。从现实来看,学生译员碰到的专业化较高的口译题材多属于科技文体,而科技文体是按照语言法则、逻辑手段使用术语表达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其语法知识与文体结构相对稳定。毋庸赘言,以科技文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术语教学。

就术语教学的性质而言,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来教的,自然地,术语教学被归入了外语教学的范围。然而,在非英语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由他们担任这些学科的术语教学,实在勉为其难。对于专业英语的口译教学教师来说,其任务之重,教学之难可想而知。因此,专业英语口译课教师由复合型教师担当比较适宜。

术语教学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本科生阶段三年级开始。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学生开始学习口译基本技能,同时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课程。学生的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模块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彼此促进。至于术语教材/教程的选用,开设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院校可自行选择。据悉,目前已出版的有《医学英语术语教程》(杨明山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基础》(屈文生 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以上是就术语教学的地位、性质、时机、教材选用以及方法所作的初略探讨。毕竟,这是刚刚兴起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术语学习的动机。但是作为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为“培养复合型口译人才”这一目标服务的。

五、结语

口译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方法都可以为之所用。专业英语口译教学以“技能教学(Skill)”和“术语教学(Terminology)”为核心板块。在理论指导下,结合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在师资、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师资搭配、课程内容设置。理想的情况是,专业英语口译教师应该是个职业译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又是某学科的“专家”,至少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背景知识。复合型的教员更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译员。但是,这样的条件不易满足。因此,条件达不到的院校,可以这样搭配口译课程教师,即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员和具有学科优势的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甚至可以聘请翻译公司专业译员从事兼职教学,借鉴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Altman, Janet (ed.) Teaching Interpreting: Study and Practice, London: Centre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87.

[2]Gile, 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1998.

[4]Setton, Robin.Simultaneous Interpretaion.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Amsterdam &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9.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刘和平, 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中国翻译,1994,(6).

[8]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7

摘 要: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英文教学在国内外都已有先例,但是将英美戏剧作为一门课程加入大学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案中

>> 应用文体在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过程教学法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中的运用 释意派口译理论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途径的探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研讨式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用的探究 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行动研究在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问题及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试论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吴晓玲.英文戏剧表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89-190.

[4] 孔惠洁,邹惠玲.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的英美戏剧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36-40.

非英语专业论文篇8

论文摘要: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院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时代的需要,公共英语课程,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同样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并往往因此成为获得好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尤其在广东珠三角这样的对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课程,积极创设有效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口说英语,还要针对学生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励学生在各种情境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

一、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比较多,既缘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也包括了学校重视等政策性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政策方针层面

主要存在着缺乏有利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质量的相关政策、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根据了解,广东省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英语教学迫于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不仅沿袭传统教学的习惯,偏重于语法、词汇、翻译几方面的教学,而且忽视英语口语教学。在非英语专业中,除极少数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口语课课程外,大部分专业都未开设英语口语课。并且,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期末考试中,也极少有口语测试内容,一般都是采用笔试。学校在提高非英语专业英语听、说的教学政策上并没有体现出口语重点,对英语口语的重视只放在英语专业方面。在广东省各高职院校中,各类别学校往往更加侧重专业知识,而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重视还不够。当然,很多学校也因为办学条件等原因,在教学设施和师资上不能满足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学习层面

(1)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众所周知,广东省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是在三A线,明显低于本科批次类学校。显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原本就要比本科院校学生差,英语基础就更加要低一个等级了。更何况,高职院校很多学生都是从中职升上来的,相对而言,除非中职所学是英语专业,如系其它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则更不理想。一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生源都是来自农村等偏远地区,学生的英语发音、表达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口音重,二是鉴于偏远地区师资力量相对没有城镇强,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也有限,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整体英语基础差、英语口语水平更加薄弱的现象。既然底子薄,自然就难以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只想着能把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也不想继续展开深层次的学习,有些甚至把英语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更谈不上对口语学习有多高的积极性了。

(2)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热情有待于提高。由于英语基础原本就比较差,加上学业的繁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不高。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能混个毕业证书,很少有学生能给自己设定一个要学好英语、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的学习目标。

(3)或有兴趣,但没有信心。在高职院校中,当然也不乏对英语有着很大兴趣的学生。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存在兴趣很浓但信心不足的倾向。原因在于,其本身的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发音不够准确,甚至带有浓重的口音,他们只要一开口说英语,就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嘲笑,使其羞于表现。其次,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很少开口说,越少说就越难说,也就越说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说英语的信心,造成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以至于很多学生虽然有美好的愿景,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由于客观上语言环境的缺乏及主观上对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就会让其没有信心甚至失去信心。

(4)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由于一门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所以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英语口语的学习更是如此。但是,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常常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有些甚至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语言环境的缺乏以及自身专业课程学业繁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分配英语口语和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学习时间;二是由于英语口语学习效果的长期性所致,英语口语的学习不像其它课程的学习那么简单,只要短期内下点功夫很快就能看到成效,它需要学习者长期在词汇、知识面、语言的训练上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学习的周期长、成效慢,所以学习往往难以坚持下去,很多学生都是只有纸上的计划,很多时候计划不能成为实际行动。

3.教师的教学层面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政策方针和学生方面,同样也体现在教师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有待于提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难免会延续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或在口语部分只是以单一的诵读型教学为主。由于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2)教师未能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不利于学生口语环境的形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自身英语基础的薄弱,若教师在上英语课时进行全英语教学,很多学生都不太能适应,他们会提出要求教师半中文、半英语教学,即使用中英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适应学生的这种要求,有些教师就会迎合学生,放弃用全英语组织教学的方式。殊不知,虽然这些教师的内心深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但作为语言的学习来说,往往因此而使学生丧失了语言的学习氛围,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的。

(3)自身英语口语水平有待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口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教师的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英语思维能力等,都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不是英语专业,学校在师资的派遣上,往往会把最优秀的英语教师派给英语专业,而把那些英语口语水平或教学水平相对较薄弱的教师分配给非英语专业。因此,担任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就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保证非英专业学生也能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以上对目前高职院校中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存在较多问题的分析,基于英语口语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应在高职教育中引起重视,并努力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首先,从政策层面上加强重视。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正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方向。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更要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的锻炼培养,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给英语口语一席之地,从政策上给予其支持。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调查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现有水平,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切实加以引导解决。如,应该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应引导他们认识英语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重视并加强对英语口语的学习。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跳出传统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与英语口语课程应用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如在会话联系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对话情景中,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接收;在语音的教学上,可以通过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等,培养学生纯正的发音和流利的语言,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以帮助英语口语的提高;开展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通过青年学生的竞争心理,促使他们提高英语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在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口语知识学习,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特色,让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能上得有声有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应该进一步从学校政策、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等方面认识其重要性,加强非英语专业英语的口语教学,为学生就业时能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夏傲婷.结合高职特色,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效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吴雪松.Hany Messiha Bryan Wells Ann Vlietinck.浅议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胡云,邹艳丽.浅析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7).

[4]刘红梅.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6,(8).

[5]吴永红.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6]陈钰.浅论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方法[J].黑龙江教育,2009,(12).

上一篇:词汇学习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科翻译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