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小区建设探讨

时间:2022-09-14 01:40:47

绿色住宅小区建设探讨

摘 要:在分析绿色住宅小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绿色住宅小区的概念,阐述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意义和方法,提高民众对绿色住宅小区建设的全面认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建设;节能减排;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在能源问题日益紧迫、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今天,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大力节约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建筑节能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优化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住宅小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1什么是绿色住宅小区?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空前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环境遭到史无前例大破坏的时期。随着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全面进步与跨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人类对自然界的占有已经不可否认的超过了自然界所能承载的能力范围。人类正将自己的科技工业文明、文化建立在对自然生态的损害上面,人类正在透支自己生存的资本。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受着“绿色”思潮的巨大冲击,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的“生态觉醒”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强音。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业已越来越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的共识。

1.1绿色住宅小区的提出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社会与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已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某些失调,由此引发了诸如人口、交通、住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在经历了一定的经济发展之后,以居住环境为中心的一系列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和思考。1976年在温哥华召开的联合国首届人才大会上提出了“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己开展了以人居环境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更是建筑领域发展上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会议号召世界建筑师把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列为自己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各国首脑签署了《人居环境议程:目标和原则、承诺和全球行动》,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8年国际建协在温哥华召开了“98’绿色建筑挑战大会”,会上由美、加、英、法、挪、日等十几个绿色建筑研究的“国家队”介绍了各自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并进行了成果展。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发表了《北京》,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1.2绿色住宅小区的概念

绿色住宅小区的概念是在绿色住宅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绿色的概念由生态环境到建筑,由建筑到城市,而住宅小区是城市这部复杂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它在城市空间占有重要的位置。将每个住宅小区营造成为“绿色住宅小区”,以符合绿色城市的大目标,于是成为一个自然的议题。绿色住宅小区不同于单纯绿色建筑的的地方在于,住区是建筑的组合体,是人们聚集生活的地方,绿色的概念即不再只局限于单体的设计,而还包括整个小区的组织,公共场地的设计,以及小区人的行为和消费等的绿色度。

绿色住宅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是以生态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最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地域环境和资源自然与人文状况,强调优化整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在时间上具备动态适应性,经济上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效益,技术上以绿色适宜性技术为支撑,在使用中能够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维持,同时具有满足全面生活需求、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节能节地、文脉延续等特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的一种新型住区。

2绿色住宅小区建设标准

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建设部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国具体现状,在2001年制定并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评审。《导则》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是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它在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和技术原则。《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导则》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做了以下总体性,原则性的要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废热资源等)的使用,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应达到一定的水平。使用常规能源时应进行能源系统优化。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地原则。应合理规划住宅、少建、道路、公共绿地等项目的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倡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以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筑材料。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约资源原则,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应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充分节约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和国家短缺资源。生态小区建设应自始至终贯彻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应充分考虑小区建设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尤其应尽量保护好开发地点原有的植被、文化古迹与人文景观并,应对生态小区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以促进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3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

3.1居住区的合理规划

3.1.1土地是我国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必须保持合适的居住密度,居住区在选址上要远离产生污水、垃圾噪声的工业区,对各类特殊的污染源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及时有效地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适当鼓励高层、中高层建筑。

3.1.2小区的规划还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一致,外部环境应有便捷的交通和齐全的公建配套,有良好的生活、教育、购物及就业条件。

3.1.3应考虑小区的功能分区规划,形成良好的小区综合功能和环境,在小区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保证每套住宅都能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3.1.4合理布局小区内道路网络、绿化面积与公用设施,尽可能减少硬化的和的地面,并注重小区生态功效,而不仅仅是考虑景观美学。

3.2建筑节能设计

包括建筑体形、建筑物朝向、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材料。

3.2.1要考虑合理的建筑体形能够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生态住宅体形应考虑建筑热耗少及集热墙(即南向墙)面积尽可能大的要求。不同体形的住宅对朝向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长方形住宅最敏感,Y形住宅次之,正方形住宅变化较少体量大的比体量小的有利,发展城市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效果好收益大,且加大幢深也利节能。

3.2.2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与节能的因素。流经建筑物的风速越大,对室内自然通风越有利。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最多而夏季日照较少的方向,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因而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冬季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讲,南向都是建筑物朝向最好的选择。

3.2.3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常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节能效果。如将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侧或西侧,可以有效阻挡日射。优先考虑住宅中对于阳光和通风较为敏感的活动空间,而将对热环境要求较低的房间(如卫生间、储藏室、走道等)处于温度较低的区域内,将温度要求较高的居住空间和温度低的室外空间之间结合使用情况,设置温度阻尼区(如封闭阳台),如热闸一般使外墙热损失减少,而且大大减少冷风渗透。

3.2.4对于建筑材料的一般要求是:应选用生产能耗低、技术含量高、可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或产品;应选用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应选用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应选用无毒无害、无放射性、无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应采用已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3.3人文环境和绿化效应

近年来由于城市绿地不断减少,空调的大量使用,导致“热岛效应”出现,空气环境日益恶化,给建筑节能带来负效应。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应合理利用绿色系统,改善小区的微环境。绿化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绿化的保温、隔热与通风三个方面。

3.3.1绿化的保温与隔热。在住宅的周围种植树木时,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用不同的树种。住宅的南侧适宜种植落叶树,这样冬季不遮挡日照并且夏季可以遮阳,而北侧与西侧宜植常绿树,在冬季可阻挡寒风的侵入保证冬季的保暖,在夏季又可防止强烈的日晒。在住宅的周围要大面积绿化,以使地面热量的反射率大为减少、舒适性增强。

3.3.2绿化的通风。房屋周围树木的布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与控制风的方向,恰当的绿化可在冬季阻挡寒风的侵袭提高保温效果,在夏季则有利于住宅的自然通风。如顺应夏季风向的行列式种植方式、沿房屋的长向迎风一侧植树木及树丛把窗的檐口挡住等都有利于房间的自然通风。

3.3.3人文景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的整体要求出发,全面科学地完成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构建绿色的居住外部环境和居室内部环境;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延伸,对绿色小区建设成果的维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对物业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清洁能源的利用

3.4.1对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的常规能源节约优化及绿色能源有效利用。

3.4.1.1房屋朝向节能。从建造来讲,建筑物首先讲究朝向节能。冬季应有适量的阳光射人室内,避免冷风吹袭;夏季要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及外墙面,有良好的通风。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建筑物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避免东西向,若不能,则主要房间宜设在冬季背风和朝阳的部位,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同时,注意建筑间距与节能的关系,使建筑南墙的太阳辐射面积在整个采暖季节中不因其它建筑的遮挡而减少。

3.4.1.2围护结构节能。建筑物是由墙体、屋面、门窗、地面等围合起来的空间,这称之为“围护结构”。目前,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太阳能集热墙已被应用。这种集热墙是在传统的集热墙面上增加一层隔热板,使南墙与集热墙分离,在集热墙周边再增加一层保温板,用于减少热损失。由于集热墙体积相对较小,温度上升很快,与室内形成了较大的温差,提高了对流传热速度,使室内的得热量大大增加。

3.4.1.3围护材料节能。改善窗墙材料,减低窗墙的传热系数。

3.4.2对建筑居住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规能源节约优化及绿色能派有效利用。

3.4.2.1采暖、空调节能。据统计,在建筑使用过程中,采暖、空调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85%。因建筑房屋的居住者往往需要昼夜连续使用,对室温和空气质量又有较高要求,故而节约采暖和降温能耗就成了建筑节能的重点。还有一种绿色的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已得到应用。它是以太阳辐射热作为热源,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来吸收太阳辐射热,以地板辐射为采暖方式所构成的系统。

3.4.2.2热水供应节能。我国住宅中最常用的热水供应方式是家用电热水器和燃气型热水器,这两种热水供应方式虽然方便但都存有不足,且耗能严重。

3.4.2.3炊事、照明节能。小区居民使用的炊事主要是燃气灶,其节能潜力很大。小区的住宅照明以功能照明为主,满足生活、学习、会客等日常要求,随着近年来家庭装饰迅猛发展,装饰照明日益普及,使得住宅照明用电量快速增长。

3.5减排和废物回收的思考

3.5.1在绿色生态小区水环境系统设计中,如何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化污水处理工艺,对小区实现水环境生态化目标很重要。针对雨水的减排处理,可以采取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生态小区水景对雨水的利用等措施。国内外大量的成功例子也表明,人工湿地系统是当前进行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的理想方式之一。

3.5.2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处理这项工作属于绿色环保、物业管理。诚然需要列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开发与建设内容之中。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分类回收、处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变废为宝,循环使用,提高业主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让小区使用者――人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得到升华,小区档次得到提高。

4结束语

可以说建设绿色住宅小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未来的绿色住宅小区将会出现一个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绿化格局;小区内生态环保,无污染,建筑物环保节能。总之,绿色住宅小区应为居住者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卫生、安全、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上一篇:浅谈信阳电力通信网的容灾建设问题 下一篇:SNS社交网站的植入式广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