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分析

时间:2022-09-14 12:06:2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而这一热潮在建筑领域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和高效的人居环境,在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建筑学的知识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协调统一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作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自然发展的新型建筑,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绿色建筑作为环保节能的新型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发展潮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的要求有许多出入。作为现代化的新兴建筑模式,绿色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追求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不仅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地形地势相契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建筑本身对当地技术和材料的利用,同时还要搞好绿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建筑应该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系统,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实现各相关要素的结合、协同从而实现绿色建筑实施和运营的高效、可持续和最优化。绿色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涉及众多相关主体外还包括硬科学和软科学,同时在建筑运行周期中由多学科领域交叉并跨越多层级尺度范围。

地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开发应该与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紧密结合,要适当分析、合理吸纳和总结地域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策略。在开发和建造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制定与地域特征紧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标准以及技术原则。建筑的设计和开发不能破坏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整体协调性。绿色建筑设计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物质空间,并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在方便美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水源和土地。总之,必须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宜,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匹配的技术。

高效性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回收率。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实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保留空间。绿色建筑应着力提高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建筑物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设备及物资,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和垃圾生成量,避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额外的负担。同时,使用隔音除噪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干扰,为实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做出贡献。

自然性原则

作为人居建筑与生态自然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强调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的适度保护,从而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机制、廊道和板块的连续性。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应该进行及时地修复和重建。在建设和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应该予以及时的补偿和修复。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设计中应该采用适宜的措施,尽量能够引入自然要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健康性原则

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娱乐环境是构建建筑的初衷,因此应该保证绿色建筑的舒适性,以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能够使人们在健康、舒适、自然、优雅、充满活力的建筑中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绿色建筑应该着力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的健康的环境空间。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内环境调控,并通过对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的把握,营造一种舒适安宁的居住氛围。同时要注意创造良好的通风队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经济性原则

营造绿色建筑既要注意环保低碳也要控制好经济投入,尽量在打造高效绿色建筑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及评估设计方案的投入和产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包括成本控制和经济运营显示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并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绿色建筑的营造应该在一定成本控制范围内进行,尽量通过利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大幅度降低建筑成本。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建筑系统,逐级、合理、综合应用各类物质和能量,力求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进化性原则

绿色建筑中应该充分考虑技术革新和持续进化的可能性,采用弹性的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策略,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留出载体,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协同运行。绿色建筑在注重美观、环保的同时还要重视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及生命周期,使建筑物能够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和周期。充分重视建筑的再利用,不但能够降低建筑成本而且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积极主动的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同时避免对环境的干扰。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环境目标

由于环境污染逐年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保护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绿色建筑采用高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够大幅度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推动建筑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

经济目标

在建筑全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控制经济成本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建筑能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这就直接实现了协调经济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目标

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协调,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绿色建筑应该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而不是作为个别案例而存在,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生活中替代传统的民居建筑,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环境污染的环保目标。绿色建筑作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和管理决策各层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能够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主要通过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实现。评价目标是目前绿色建筑中常采用作为设计依据的目标。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即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与决策和基于生态承载力考量的绿色建筑评价。当前情况下,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与决策的评价标注获得了更多的应用。

结语:

绿色建筑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能源短缺和解决资源浪费难题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技术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使人们大自然越来越疏远,同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浪费,产生的废弃物也严重增加了地球的负荷。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浩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高技术生态建筑[J].房材与应用,2010(2)

[2]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绿色建筑评估,2011(5)

[3]董卫.浅谈绿色建筑[J].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12)

上一篇:基于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管理 下一篇:探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在实际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