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绽放别样的美丽

时间:2022-09-13 09:26:28

一个不一样的奥林匹克盛会,也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体育

一名志愿者高举手机,手机镜头对准圣火,手指轻轻划过屏幕,熊熊燃烧13天的南京奥会圣火在世人瞩目中渐渐熄灭,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完美闭幕。来自世界204个国家与地区的3700多名青年运动员走上归途,走向更远的未来。心中,是恋恋不舍――因为,这一届青奥会,将会在他们一生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独特的印记。

不设奖牌榜,赛艇、田径接力比赛以盒装饼干、棒棒糖取代了闪闪发光的奖牌,这是青奥的创新;开放体育实验室、开展体育启蒙项目,这是青奥的独特;加上文化小屋、文化展演、形形的城市文化活动……正如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所说:“我们不仅要给全世界最具天赋的年轻运动员们创造一个竞技赛事,更是要构建一个能让来自全世界青年人通过运动、文化、教育互动的交流平台。”比起奥运会锦标主义的追求,青奥会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意义如此鲜明。金牌不是唯一,乐享才是真谛。

为此,本届青奥会创新的在28个比赛大项中,设置了15个项目的“混合团体赛”。于是,射箭争夺,中国姑娘与菲律宾小伙共同弯弓搭箭;羽毛球赛场,法国与秘鲁选手相互配合;“混搭”呈现出青奥会独特的魅力。特别是田径赛压轴大戏680名选手参赛的8×100米混合接力赛,堪称一场“世界联合大接力”。不仅跨国界、跨性别、更有跨项。射击的、游泳的,只要你有意站在起跑线上,都能放胆来参加。当体重超过200磅的牙买加铅球选手麦卡锡被一个个男女运动员超越时,场边却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特殊的体验,我觉得这回归了运动快乐的本质。” 中国队的男子标枪运动员项嘉波说。

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成长。15-18岁正是青年一代刚刚开始探知世界之旅的年龄,青奥会大大丰富了这些年轻运动员的人生阅历。在女子1500米预赛中,落后的巴勒斯坦选手苏哈・拉瓦赫拉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跑道上奔跑。观众们起立为她加油。通过终点她放声痛哭,这是为了逝去的哀悼。由于巴以局势紧张,原计划参加青奥会的两名巴勒斯坦选手在炮火中丧生。拉瓦赫拉的奔跑,不仅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给队友一份天堂里的安慰。她坚强地表示:“我的希望不会灭,我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美好留给青年人的,还有开闭幕式那样盛大绚烂的场景,当然也有众多值得回味的细小之处。比如,“自拍”这个因社交媒体而兴盛的个体行为,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带入庄重的开幕式现场,并一发而不可收,成为青奥会上随处可见的招牌动作。还有那个“呆萌感”十足的吉祥物“”,被各路人马赋予了各种表情和性格,包括不少被“戏弄”的镜头,反而让大伙增添了一份亲近感。而全身青草绿的志愿者“小青柠”们,在闭幕式上终于走到了舞台的最正中,在聚光灯下,他们用心合唱了一首自己的主题曲《中国名片》:“中国名片向世界传递永恒的爱,最美的我们一起来……”

如此,当“轻松”、“参与”、“自拍”、“学习”、“分享”,这些热词、关键词,犹如鲜明的标签展现在世人面前;当沟通、交流、理解、包容在青年人中间进一步彰显,竞争伴随梦想而升华,理解追逐友谊而融合;南京青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奥林匹克盛会,也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体育。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强调,青奥会将带给年轻人更广阔的视野:“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比赛,比赛也不是人生的终点。对很多人来说,离开赛场,才是起步跑的开始。”

梦想中,有体育;但梦想中,并不全部是体育。或许明天,他们中的许多人迈不上更高的竞技舞台,但“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将深植于心、裨益终生。

媒体评点:青奥会,作为旨在全世界青年人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新生事物,要带给世界青少年的,是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在本届青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已经善意地提醒:“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对此,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在完成的《南京青奥会的冷思考》一文中直言:“南京青奥会的理念、宗旨和口号等,无论文字多么精彩,其最终目标是让体育走进我们的生活、让运动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但看看我们的应试教育大环境,看看70%都戴眼镜的学生观众和年轻父母,这样的目标何时才能实现?”(慈鑫《中国青年报》)

话题拓展:青,中国梦,世界梦;分享青春,共筑未来;成长;文化创新;别样的魅力;体育价值观;传承与发展;中国名片;盛誉之下的反思……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新华网、中国网、新浪娱乐等)

上一篇:突出“五字”强化“四还”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扶放结合:有效进行班级的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