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规划研究

时间:2022-09-13 04:52:03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规划研究

摘要: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合理布局绿地结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而且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完善城市功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内涵,布局的原则,在对城市绿地布局形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模式,以期对以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所启示。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布局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城市发展提供基本的绿色网络体系,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城市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不合理、城乡环境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以寻求更为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理想”。

2.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概念

城市绿地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的规模、空间、时间进行相关安排及配置,把多种性能、多种数量及作用的园林绿地,以一定的规律与秩序安排在适当位置,使其自成有机系统,并同城市组成有机的整体。指标、结构、布局构成了绿地系统规划量、构、序的调节控制。

3.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原则

3.1系统化原则

着眼城乡整体景观格局构建,将城市的各类绿地系统化,运用多点均衡、带状联系、网络交织的布局手段,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形成城乡绿化景观融合的优良城市生态环境。

3.2整体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在布局上应置于“社会一人口一经济一环境一资源”这一城市发展的大系统中加以考虑,必须明确其与其它系统和因素的相关关系,从而更大程度发挥其效益。

3.3连续性原则

通过建立充分的绿色、蓝色走廊把城市中每一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河流、山地等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使大面积的公园绿地等通过林荫大道、景观道路、滨河绿带相互串联,组成一个连贯紧凑的绿地系统。

3.4均衡性原则

城市中各类绿地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规划布置时应将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均衡分布, 均衡性原则要求在布局上体现四个“结合”:即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的整体。

3.5生态性原则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尊重与利用自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高效及渠道的畅通。

3.6特色性原则

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体现城市特色。

4.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布局有以下几种基本布局形式: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

4.1点(块、园):

指各种景点、园苑、绿地,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关系和相对完整的用地范围。它们在面积上有大中小的不同级配,在内容上有简与繁的差异,在分布上有聚与散的变化。景观生态学上的绿地斑块就是这些大小不等的块状绿地,它不仅有供市民游憩的功能,更有改善地区小生态的功能。

4.2带(线、环):

带状绿地是指绿地与城市中的河湖水系、山脊、谷地、道路、旧城墙等组合,形成的纵向、横向、放射状、环状等绿带;另外在城市周围及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也需要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

4.3楔形:

楔形绿地是指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一般都是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布置。这种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效果尤其显著,它可以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将郊区的新鲜空气送入市区,促进城镇空气库与外界的交流,缓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5.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探析

5.1环楔状布局模式

这种环楔状绿地布局形式主要是由环状和楔状绿地相结合构成。例如北京、合肥等城市的绿地布局都为这种形式。这种由郊区伸入市区的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效果尤其显著,它可以将郊区的新鲜空气送入市区,促进城市空气库与外界的交流,缓解城市中的热导效应,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环楔状布局绿地模式非常适合像北京这类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最早莫斯科城绿地布局就运用了这种模式。大的生态环境可以限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布置楔形绿地的方位最好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一侧,与风向平行;如果能贯穿整个城市更为理想。

5.2绿心环状布局模式

这类绿地布局形式主要是在一些山地城市中,将城市中心的山体保留,形成绿心。典型的例子为四川省乐山市,规划将建成区西部中、浅、丘陵地带约8.7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地作为永久性绿地予以保留,城市围绕它而呈环状发展,形成了绿心环形生态城市布局结构新模式。

绿心是环形城市的中央生态调节区,它可以调节城市中心地区小气候,消除中心地区的热岛效应,也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保护生物基因库,同时也为市民创造良好的游憩和交往活动空间,维持良好的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

这种绿心环状的布局模式是重庆大学黄光宇教授提出的,这种模式对于一些山地城市的绿地布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3点带网状布局模式

是指在城市中点块状的绿地与带状绿地等相结合形成网络状的绿地布局形式,目前很多城绿地布局都属于这类。比如江苏省宿迁市,形成“一环两带、四纵四横、六轴、十园、百苑”的布局结构,实现“湖光水色、挂风汉韵、酒都花乡、生态名城”的目标。

带状布局的绿地多是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形成纵向、横向的绿带,它可以联系城市中的绿地形成绿地网络。这种带状绿地结合点状绿地的点带网状的整体绿化模式,能强化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促使城市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但是这类布局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作用较环楔状稍差。

这种点带网状结构的适用性很广,对一般的中小城市都适用,道路和水系形成的带状绿地对城市的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城市中星罗棋布分布的点状绿地非常方便城市居民的使用。这种绿地布局模式更着重强调绿地的游憩功能。

结语:

总之,绿地布局模式是趋向于混合型网络化。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布局中,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以套用或推广,更重要的是总结研究布局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从实际出发,重视布局形态对城市绿地系统有序发展的影响,通过多种布局形态间的类比分析及调整,认真探求适合于各个城市具体条件的最合理的布局形式,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并有自身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参考文献:

[1]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浪,李静,傅莉.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以上海为例. 城市规划, 2009, 33 (3): 32-36.

[3]田国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闭.中国园林,2006,9:88-91.

[4]王浩,徐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一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J].中国园林,2006,6:56-60.

作者简介:

宋佳(1988-)女,河南省郑州人。现为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

李回焱(1985-)男,河南省郑州人。现为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

上一篇:试验检测工作中的要点问题分析 下一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