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时间:2022-09-13 08:26:57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企业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有部分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的不足,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深层认识,片面地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各种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集合,不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对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以人工管理为主,没有采用各种自动化的科技手段,也没有引进国外先进的控制方法,不注意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集体荣誉感,内斗内耗严重,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是政府授予的,经营的是国有资产,目前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合一的老模式,而且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正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使得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

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执行力。有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注重追求企业的自身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员工实现个人价值需求的支持,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导致员工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有部分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依然维持在传统的人员调配录用任免的模式上,平时忙于常规性事务性工作,没有建立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需求的新机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执行力。

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改变思想,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注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企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整合监管力量,完善监管体系,使国有资产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改善会计环境,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监督体系。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职业道德要求与社会现实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加上现实会计核算环境及核算方法、体系上存在不足,使得会计内部监督很容易有名无实,要采取相应对策来保证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实行。建立和落实财务监管工作的责任机制,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将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

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防止关键人控制。完善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董事会是连接经营者和股东会的常设机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制衡的枢纽,因此,应保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防止与经营者职能的重叠。具体来说,就是董事不应兼任总经理等管理职位;其次,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和质量。独立董事可以客观的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支柱;再者,增加监事会的独立性。严格限制大股东对监事的提名,对于职工代表监事不应在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同时保证监事的人身和经济安全,降低监事会对经营者和大股东的依赖。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企业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针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和企业全体员工的控制,在此过程中人既是被控制的客体也是实施控制的主体,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措施有确立企业人本管理的观念,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管理,把企业绩效管理政策制定出台与员工生涯规划员工待遇统一结合起来,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开展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人企合一从而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区别对待杜绝生搬硬套,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不断整合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应当明确有关权责,逐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上一篇:坚持和谐企业建设 实现企业永续经营 下一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