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大学生生存现状研究

时间:2022-09-13 06:28:36

【摘要】数据显示,毕业离校后的1~3年是大学生失业的高发阶段,19~28岁年龄阶段的失业大学生人数占到所调查总人数的81.6%以上,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失业大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

失业大学生生存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失业大学生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综合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其生存现状的四大特点:经济来源单一、消费水平低、居住条件差、社会交往同质化。

关键词:失业大学生;基本情况;生存现状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按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为70.2%,届时将有近217万人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要是算上“隐性失业”和在此之前的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历年存量,这个数据将更加庞大。这一新的失业群体常常以“找工作”、“群租”等原因聚居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408名失业大学生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一)年龄结构

数据显示,毕业离校后的1~3年是大学生失业的高发阶段,19~28岁年龄阶段的失业大学生人数占到所调查总人数的81.6%以上,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失业大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自1999年以来连续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扩大,加上近两年的经济下行趋势影响,近些年大学生失业人数也相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离校后的1~3年内求职心理、求职技巧、工作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求职失败的频率较高,导致失业大学生人数集中在毕业离校的头三年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会找到工作的。需要注意的是,在28~35岁年龄阶段,失业大学生占比虽然只有19.4%,但是这部分失业大学生性格、能力、心理等各方面已经定型,年龄亦不占优势,求职创业热情相对缺乏,求职成功的概率较之19~28岁下降很多,是失业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中更为弱势的群体,更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二)性别结构

数据显示,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从调查结果来看,失业女大学生人数占比46.9%,在职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多家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坦言:“从年龄上看,刚毕业女大学生,正处于结婚生育的黄金阶段,难以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单位工作,从单位长远利益考虑,在同等情况下,还是倾向于优先招聘男性大学毕业生。”不过,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国家扶持女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一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女性大学生在“教育培训、外语外贸、行政文秘、医疗护理、咨询公关”等相关行业体现出相当出色的竞争力。

(三)专业分布

数据显示,文科、理科毕业生就业较难、工科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基础学科就业较难、应用性学科就业相对容易;国家政策扶持的相关学科就业较容易,没有国家政策扶持的学科就业相对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专业的就业冷热度呈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如前些年大热的计算机、外语、市场营销、师范等所谓的热门专业近些年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相反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如档案、测绘近些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3年文科应届毕业就业率生首次超过理科应届毕业生近10个百分点,也是最近两年值得注意的新情况。

(四)户口性质

数据显示,城镇户口大学生失业人数(占比14.5%)远少于农村户口大学生失业人数(占比75.5%)。城镇大学生在就业资源的占有上具有绝对优势。这和我国长期以来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二元对立导致的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有着必然的关系。这也与中科院2013年大学生就业调查得出的数据(2013年农村应届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仅有23.77%)相吻合。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就业情况与其父母职业及家庭收入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知识分子家庭就业相对容易,农民和工人家庭就业相对困难。

二、被调查者的生存现状

(一)经济来源

失业大学生由于自身还处于失业状态,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所以这一群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层面的压力。数据显示,这一群体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有85.12%的被调查者主要依靠其家庭资助;有9.98%的失业大学生通过不定期的临时工作获得一部分收入,有4.9%的被调查者,经济来源为其他方式。失业大学生群体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其家庭,是名符其实的“啃老一族”。值得注意的是,失业大学生群体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本就处于社会底层。农村家庭供养子女完成大学学业已实属不易。子女毕业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还需要家庭在经济上继续接济,这对失业大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打击,对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容易造成社会新的不和谐因素。

(二)消费水平

失业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其消费方式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生存的处境。数据显示:月平均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占2.30%,500~700元的占24.03%,700~900元的占20.56%,900~1100元的占20.12%,1100~1300元的占20.57%,1300~1500元的占5.19%,1500元以上的占2.94%。被调查者月平均消费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状态。多数被调查者月平均消费水平在500~1300元,和当地城市居民月平均消费水平相比,处于明显的低水平。这和被调查者群体经济上不独立是密切相关的。失业大学生消费支出占第一位的是房租、水电,比例为28%;其次是教育培训、求职费用,比例为25%;再次是购买食品,所占比例为15%;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占10%;交通通讯为8%。房租居高不下、求职培训费用过高,是失业大学生群体不得不面对的两个最突出问题。

(三)居住条件

从居住现状来看,自己单独租房的占14.61%;与他人合租房屋的占33.42%;居住亲友房子的占4.93%;其他居住状态的占2.64%。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商品房,也没有条件享受城市的经适房和廉租房,只能租赁房或由亲朋好友提供住处。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前房价过高,房租费也随之提高,大部分失业大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只能靠与人合租来摊薄居住成本。第二,寄宿在亲友家中比例较低,一是因为失业大学生群体进入社会时间不长,有些还是背井离乡,其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有限,在当地的亲戚、朋友较少;二是因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投亲靠友作为暂时过渡无可厚非,但是长时间和亲友居住一起生活不方便,还有可能导致一些生活上的不愉快。数据还表明,被调查者租房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这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市区,当地农民房屋有余、租金便宜,但是条件也十分简陋,大部分仅通水电,卫生安全状况堪忧。从居住时间看,被调查者平均累计在当地居住时间为28个月左右;30个月以内的和30个月以上的各占一半左右。

(四)社会交往

失业大学生群体交往对象比例较高的依次是同乡、亲戚朋友、合租者、同学,比例分别为20.83%、20.34%、22.06%、22.30%。交往频率较低的是社区居民、邻居、房东、其他,比例分别为3.67%、3.43%、4.41%、2.94%。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被调查者交往的对象以同乡、亲戚朋友、同学、合租者为主,与社区居民、房东、邻居交往频率低,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交往倾向。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家庭背影、相似的成长学习经历及差不多的经济条件。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角色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彼此拥有的信息具有重复性。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他们的社交关系还保留在原有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基础上,除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情感慰藉之外,对改变他们目前所处的困境没有多大的帮助。

三、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乎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大学生失业更是社会优质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上面的分析,失业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点:经济来源单一;消费水平低;居住条件差;社会交往同质化。这些特点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失业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生存困境应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积极的干预措施已经是当务之急,也具有切实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莹.大学生失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04).

[2]何忠洲.高知贫民区调查[J].中国新闻周刊,2007(28).

上一篇:对协调成本降低研发型合作企业利润的分析 下一篇:失地老年人城市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