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

时间:2022-09-13 01:16:21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就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创造和谐社会。新课标也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和谐教育的诉求。

和谐教育 以人为本 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内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提出:“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就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无论哪一个教育阶段,都应该是实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在和谐中发展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育民主,平等待生,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学生针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忽略他的需求,就会让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个环节:我来做老师。让有不同思路的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平等的尊重中,学生和其他同学在讨论中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有的时候,还会发现,学生的做法比老师的还要简略,老师在其中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也产生了自豪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民主平等是师生互相促进的内在因素,学生由于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学习中表现的积极程度不一;由于性格的差异,表达方式不一。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学生间的主体带动作用,对促进教育非常必要。在班级内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几个文化团体,民主推选团体负责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团体。定期组织沙龙活动。学生在团体内都积极表现,互相促进。外向的带动内向的,内向的沉稳影响着外向的。这样在活动中形成了团队意识,发挥了每个学生特长,相互间得到共同发展。

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充分激发师生的情感,知识在情感互动中传递,能力在愉悦中得到提高。

二、激感,让爱贯穿教育始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我国近代教育家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要求,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班里有位学生有段时间迟到、逃课、撒谎,进网吧成为了惯性。发现这种现象后,我觉得孩子肯定遇到了什么问题。于是,我找来了家长,家长没说几句话,就哭泣起来。原来,学生的父母最近离异了。妈妈细数自己的不容易,自己如何对待孩子,可是孩子就不领情。我首先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指导,让她只管用心去做,别频繁地说教和细数自己的不容易。因为对于高中的孩子,他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同时,建议家长对于家庭的变故,主动和孩子谈谈,勇于坦诚自己的错误,做到和孩子交心。马上,我又找来孩子谈心,没有列举他的劣习,而是问他最近学习和生活上需要老师帮助什么,耐心地和他交心,孩子慢慢就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孩子谈到了父母的不负责任,等等。这个时候,我提出问题:你长大想做怎样的父亲?孩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乎都是针对父母做得不好的改进。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想法,一起探讨,想做个好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孩子在和老师愉悦并真诚的交谈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很轻松地进入了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无论是师生间的爱,还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爱,都要思考怎样传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爱在教育中,让老师走进了学生,让学生贴近了老师,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

三、关注细节,润物无声

现代的中学生,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更懂得自我,更有思想。更多的时候,通过细节更深刻地去体会老师和同学,更希望在细节中被发现闪光点,更希望在润物无声中被关注。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中的细节,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性格特别内向,很多想法都在心理,不爱表现。有的时候,忽视这些,会影响这类学生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成绩和性格成长都很不利。如果关注细节,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指导和沟通,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他们就会逐渐变得主动和阳光。班里有个女孩,平时无论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无声的。课堂内外给她多一些关注,布置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让她担任班级管理角色,多和同学交流,慢慢地,她就变得积极主动了。还有的学生很敏感,如果忽视了他的一些需求,会伤他的自尊心。某天,几个学生围着我问问题,我集中精力给孩子讲题了。旁边一个学生喊了我几次帮他看程序,我都没有听到。于是,这个学生在几次努力后,很生气地走了。当孩子走了,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他了。课下,我及时找到了他,给他承认,老师忽略他了,有什么问题,我帮他看看。等问题解决了,我也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告诉他学会等待,老师正专心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等,耐心等老师处理完其他同学的问题,这样是尊重别人。他通过这件事情,消除了对老师的误解,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知道了应该怎么做。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创造和谐社会。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新课标也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和谐教育的宿求。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